狭窄的管道是水文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变水的方向,而且可以利用严重段塞来控制水流。不同类型的立管结构经常被用来改善水流特性,并实现水的稳定流动。但是,不同的立管结构之间的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对比研究却很少被报道。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不同立管结构下严重段塞流特性,以有效改进水流控制。为此,本文拟定4种不同的立管结构,分别为直管段、45度坡道段、90度坡道段和反转管段。本文采用中压水力模型技术,对比实验进行流量计算,以及实时反馈和理论测算。此外,本文还探索了不同管道结构下的水文特征,包括紊流指数、湍流指数和水力功率曲线等。 实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室内重力缓冲水力模型技术,并建立包括4种主要立管结构的实验流道。试验流道的长度为9 m,宽度为0.3 m,高度为0.3 m,升降段长度为2 m,水深为5 cm。实验包括测量圆柱形(直管)、45度坡道、90度坡道和反转管段的开始和结束处的排水量、水头损失和能量消耗等参数值。除此之外,本文还分析了不同管段的紊流指数、湍流指数和水力功率曲线。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圆柱形段的排水量最小,45度坡道段排水量最大,90度坡道段和反转管段中间。流道中各段的水头损失表明,直管段的水头损失最小,45度坡道段水头损失最大,90度坡道段、反
- 1 -
转管段中间。此外,实验还发现,直管段的紊流指数最大,而45度坡道段的紊流指数最小;90度坡道段和反转管段的湍流指数相当,其值都低于45度坡道段的湍流指数。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功率曲线表明,45度坡道段的水力功率最小,而直管段的水力功率最大。 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比较了四种不同立管结构下的严重段塞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立管段的段水头损失、湍流指数和水力功率曲线不仅受管径、坡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而且还受管段形状和变化方式的影响。由此可见,改变管段形状和变化方式对改善水流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
本文以《不同立管结构下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对比实验研究》为题,采用室内重力缓冲水力模型技术,研究四种立管结构(直管段、45度坡道段、90度坡道段和反转管段)下严重段塞流特性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立管结构下的水头损失、湍流指数和水力功率曲线均有所不同。管段形状和变化方式对改善水流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提高水流控制的有效性。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