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痛泻要方加昧治疗胃肠神经症4O例 阳碧发熊永祥永善县中医院 657300 云南永善县溪洛渡新华街 关键词 胃肠神经症;痛泻要方;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19(2002)05—0045—01 近10年来,笔者运用痛泻要 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是肝气郁结,气机不能条达舒畅, 方加味治疗胃肠神经症40例,取 92.5%。 疏泄失司;二是脾胃气虚,运化功 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 中男l0例,女30例;年龄最大4o 岁,最小2l岁;病程最长20年,最 短1年。本组病例共同症状为腹痛 时发时止或腹胀不适,腹胀肠鸣, 气串腹中,时如条索状,腹泻或便 秘,便必腹痛,矢气稍舒等,常随情 绪变化加重或减轻,伴有失眠多 梦,舌淡苔白,脉弦。经钡剂x线检 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全部病例均 符合《现代中医内科学》n 胃肠神 经症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痛泻要方加味:白术3Og,白芍 30g,陈皮20g,防风15g,半夏15g, 干姜lOg,黄芩15g,合欢花2Og,草 果3Og,酸枣仁lOg,茯苓2Og,甘草 lOg。水煎分6次服,每天服药3 次。2天1剂,2o剂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自拟) 治愈:用 药1个疗程,症状、体征消失,半年 内无复发;好转:用药1个疗程,症 状、体征消失,半年内有复发;无 效:用药1个疗程,症状、体征无改 善。 3.2 治疗结果治愈2l例,好转 广西中医药2002年1O月第25卷第5期 4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1994年3月2 日初诊。主诉,患者腹痛腹泻5年 余。经多家医院胃、肠镜及钡剂x 线检查,诊断为胃肠神经症,长期 用谷维素、安定,针灸等治疗效果 不佳。症见:腹痛时发时止,晨轻暮 重,腹胀肠鸣,攻窜胀痛,时有如条 状物,按之消失,失眠多梦,便必腹 痛,暖气频繁,矢气则舒,大便时泻 时秘。口苦纳呆,舌淡苔黄,脉弦 滑。中医诊为肝郁脾虚,寒热互结 之泄泻。治以舒肝健脾,辛升苦降, 调畅气机。处方:白术3Og,白芍 3Og,陈皮2Og,防风15g,半夏15g, 干姜lOg,黄芩15g,合欢花2呶,草 果3Og,酸枣仁lOg,茯苓2嗽,甘草 l0g。水煎分6次服,每天服3次,2 天1剂。l0剂症状去半,再用l0剂 而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5 体会 胃肠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慢 性病。病程缓慢,长久不愈,呈慢性 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临床除肠道 症状外,常伴有神志和精神方面的 症状,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发病 年龄在20~4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 性。本病临床不易诊断,需排除相 关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腹痛、 泄泻范畴。中医发病机理有三:一 能减退,水谷精微代谢失常,清浊 不分,升降失调;三是误治或失治, 邪气内陷,损伤中气,寒热互结肠 中,阴阳失调。治宜舒肝健脾,辛升 苦降,安神解郁,缓急止痛为主。方 中自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燥湿, 配草果燥湿理气消胀,以治脾虚湿 困。陈皮辛温行气,配白芍以止痛, 且陈皮善燥湿,又能助白术、草果 健脾运湿。白芍酸敛肝气,以制疏 泄太过,助白术柔肝缓急以治腹 痛。防风辛能疏散肝风,且香可舒 脾,有止泻止痛作用。酸枣仁甘酸 善柔肝胆,养肝血,敛阴气为养心 安神之要药。合欢花安神解郁,舒 心解郁,补阴安神,乃治忧郁不安, 虚烦不寐之要药。半夏、干姜辛开 寒结,温肠止泻和阴;黄芩苦降热 结,清肠止利以和阳。三药配伍辛 升苦降,寒热互治,阴阳并调。诸药 合用,使肝之强者有所制约,脾弱 有所培补,辛苦并用以顺其升降, 温清并用以解其寒热,养肝血以柔 肝,解郁安神以定志,共同促使胃 肠神经协调统一,升降相因则清浊 分,寒热相济则阴阳调和,胃肠气 机调畅则诸症消失。 参考文献 1 何绍奇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北 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303~304. (2002—05—24收稿/编辑王庆高) (总2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