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宿舍》观后感》
本以为《鬼宿舍》是一部吓人的恐怖片,不过却不是这样的,但是也没有令我失望,毕竟片子里的男女主角都很好看!故事讲述一个名叫阿通的男孩被父亲送到了封闭式学校读书,他知道消息后并不高兴,讨厌父母,讨厌同学,在学校也很内向寂寞,直到遇见了维泰并和他成为了好友后,他的内心开始变化了
我认为这是一部以鬼故事为背景的温情剧,男孩阿通在维泰身上学会了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不再随意埋怨朋友。
为什么这样说呢?电影开头挺悬疑吓人,但随着情节的发展越发温情感人,比如:阿通在晾游泳裤时维泰跑出来教他怎样才不会让自己的裤子被别人弄到地下;阿通半夜上厕所门锁上了,在里面哭泣,维泰帮他开了门。在阿通知道维泰是一个鬼之后,他表现的是害怕,但是后来发现两人的共同点后,开始接受了这个事实。别人都不在乎、关心我们。阿通对维泰说了这句话,他俩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而后维泰带着阿通翻墙去看阿通暗恋的女孩,当他看到阿通和女孩快乐的拍照时,维泰的开始吃醋了,这便是维泰的痛楚,他溺水时并没有人去救他,所以他认为没有人关心他,看到阿通眼里只有暗恋的女孩,他很怕阿通也是这样的人。
每当6点维泰就会重复自己的死法,而不明事理的阿通开始对他发火,问他为什么不辞而别,维泰说出了电影的主题(自己觉得):你说没有人关心你,可是你除了自己还关心过别人吗?于是,阿通开始审视自己,也开始调查维泰死去的原因,我认为最感人的莫
过于这段:当阿通知道自己睡的是死去的维泰的床时,他在厕所里发现了维泰,才知道维泰为了把床让给他睡,而自己每天都呆在厕所。
也许在这段阿通的内心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那就是维泰说的,自己到底有没有关心过别人,阿通开始关心维泰,想了解他的痛苦,调查清楚了维泰怎么死之后,便奋不顾身的帮助维泰解开束缚。
最后,阿通和维泰还是分别了,但是阿通并没有不舍,相反,他对学校更加喜爱,也理解了父母,也对朋友有了新的认识。阿通凭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反观我们也许在某些地方并没有阿通做得好,比如在关心、理解别人方面。很多人看了电影也许都希望自己有维泰这样的密友,也仅仅只想到了这点,就像《致青春》里说的那样,我们都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在我们要求需要有这样一个密友时,我们可否想过别人也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密友?在我们需要别人来安慰时,我们又是否想过去安慰过别人?或者是,当我们给别人关怀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们又是否会埋怨?或者是,那个关心你的人并不是你所期待的那样,你怎么选择?
仔细想想,这些不就是自私的表现?这种情形实在太多太多,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希望在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能像电影里的阿通,想想自己有什么过错,也学学电影里的维泰,去理解、关心别人,而不要过分的索求回报。少点束缚与期待,多点宽容与笑容,感情也许更自然。
在结局中,阿通也这样说过:只要和自己的密友在一起,就算有再烦心的事,也终会过去。也希望我们能在青春里找到自己的知己。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这部美国叙事史读来不像寻常记忆中历史书的枯燥乏味,布满一条又一条时间线,是如小说般的情节跌宕。读罢后,心中是疑惑、震惊。
震惊这竟然是美国,震惊强悍如美有这样一段低迷、黑暗、迷茫、脆弱的时期;疑惑这样的美国历史怎么叫做了光荣与梦想,究竟何来的光荣,梦想也不过是奢求。正如威廉华兹华斯在首页所言那如幻的灵光逃到那儿去了?那光荣与梦想,如今到哪儿去了?对美国,情不自禁有了理解。
从一开始补偿金远征军游行开始,阶级性显露无疑生活优越的,事不关己;死里逃生的,水深火热。为了逃避责任显示出冷漠、自私,在铁铮铮的事实面前编织谎言。那就是实打实的一战老兵身份,被诬陷为想要不付出劳力、白白分一杯羹的流浪汉;那就是一群胡闹的制造动乱分子。即使胡佛心中犹豫,麦克阿瑟代替他下达命令:士兵们对老弱病残的远征军进行打击镇压,伴随着催泪弹大量投掷、军棍劈头盖脸的砸下,河岸边的远征军流浪者们的营地是一片火光。这一群,只想要取得本属于自身利益的人遭受到如此的待遇。麦克阿瑟时候却并未受到严重的惩罚。在股市崩盘、大萧条盛行、到处都是失业的流浪汉时期,胡佛依然发表演说表示如今大部分美国人都过着衣食富足的生活,美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政治家就可以和阴谋家、权术家画上等号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就职可谓临运而生、临危受命。期初,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因小儿麻痹症变成跛子的总统。他是真正想要为那些失去所有希望的农民、工人、中下层阶级的民众们做出改变的。他上任后,推出连续的法案,却因为高等法院的保守派思想,最终一
一被否决。经济慢慢有了起色,道琼斯工业指数也重回三位数,大家的钱袋鼓了起来、孩子们又可以重回学堂。社会上对罗斯福的批判却愈演愈烈,评论家大骂他的假面、媒体新闻指责他无所作为。舆论下的事实弥足珍贵,民众的双眼却是雪亮。即使共和党拥有在罗斯福努力下活跃起来的经济中聚集起来的多出一倍的竞选预算,即使有众多信徒的库格林与天才般的魔鬼休伊朗,罗斯福依然以1100万票的差距力压竞争者。因为他无时不刻放在身边的电话随时接受民众的抱怨、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他每一次亲和、温暖的炉边谈话通过电波送到每家每户,因为他的政策都是真真正正为了穷人的利益,大家将他视为黑暗中的唯一昼光。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人民的上帝。
起伏是天命的注定。一切渐渐复苏,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命运追弄,一场飓风来袭。来得这样突然、来得这样猛烈,甚至在其到来的三天后,其余地区的人全然不知晓这件事。太多的工程需要重建起来。情况,雪上加霜。偏偏这个时期,希特勒踏上征服欧洲之路。难免孤立派坚持要自扫门前雪,休管欧洲瓦上霜,四面环海洋的美国有天然的海洋屏障。若不是罗斯福的坚持,大美没有今天空袭的力量将是致命的。日本的珍珠港偷袭让坚决反对罗斯福决定的人也立马闭上了嘴。也许只有在挨打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备无患,没有错。然而,这场偷袭下美国损失严重。只有几艘外出的航母幸存。罗斯福悲愤交加,我们的飞机竟然摆在地上被摧毁了!摆在地上!它们,这样被造出来,这样被炸成碎片。全国进入备战状态,战火一触即发。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否是生不逢时,留给他的永远是接踵而至的难题,他不得不收拾一个一个烂摊子。罗斯福也许真是派来的使者,他的及时出现是力挽狂澜的勇士。即使每一个决定遇到的阻力不断增加,他从未有过动摇坚信自己的正确、坚信自己的努力、坚信自己能成功。他是个并不高大的跛子,他是个屹立不倒的巨人。再大的灾难,他都镇静面对,
仿佛一座山。他是生而逢时的,他是应难而生的问题终结者。没有他,没有今天的大美。因为他,抓住了这荣光、这梦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