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9名学生,11名女生,18名男生。每个孩子都活泼可 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 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 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这样给本 人的教学带来了难点。针对以上情况,本人一定要组织好教学工作, 抓典型,树榜样,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特订计划如下。 二、教学要求
1、生动具体地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规范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2、通过本册的教学增强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对小学生有针对性、实际性、互动性的培养,使学生在本学期从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觉悟。
3、培养学生兴趣感,遵守教学原则,推行素质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得教育,逐步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和文明礼貌。本册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图画、典型事例或故事等,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波,可读性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安排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文明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一】 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
五年级下册思品教学计划
1 / 2
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1、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