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表

来源:易榕旅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表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围绕着引导初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这个中心目标,将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编排如下:

第一单元:编排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短诗五首》《海燕》等新诗,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与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悠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内容有《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这个单元的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起来令人难忘。

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之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还有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风格.

第三单元: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表

还要注意诵读中增强于文艳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第四单元:选取的课文有《短文两篇》《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或阐释没血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阅读时,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思辨方法;发现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第五单元: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活动、探究,通过《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表现“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凝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动振奋,或引人慨叹深思;舞台上的人物折射出多样的人格,或有着动人的风采,或有着可憎的面目.你是不是也很想登上舞台,展现自己的风采,赢得观众的掌声?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材将阅读中外优秀剧本选段,在此基础上,资助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给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六单元:本单元选取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诗词五首》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张志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有练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歌。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熟读成颂,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下来。同时,注意回顾学过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 文言词语,理解诗词古今意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进度表

时 间 教学内容

2。20-—2。24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短诗五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表

2。25-—3.3 《海燕》学习扩写《孔乙己》《变色龙》《溜索》

3.4—--3.10 《蒲柳人家(节选)》综合性学习《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

3。11——3。17 《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短文两篇》

3.18--3.24 《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口语交际

3。25—-——-3。31 《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

4.1--—-—-4.7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诗词曲五首》

4.8-——-—-4。14 《名著导读<简爱〉》 复习

4。15————-4。21 第一轮复习

4.22--———4。28 第一轮复习

4。29-——--5。5 第一轮复习

5.6———-——5。12 第一轮复习

5。13———--5.19 第二轮专项复习

5.20—-———5.26 第二轮专项复习

5.27————-6.2 第二轮专项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表

6。3——————6。9 第三轮模拟练习

6。10--——-6。16 第三轮模拟练习 迎接中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