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学志
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2013年第07期
[摘 要] 油田企业由于生产线长,涉及面多处于偏僻的野外地区,比较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油田企业是缺乏围墙的工厂,管理难度较大导致近年来涉油犯罪案件大幅度增加。为了减少涉油案件的发生,保证油田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障石油能源安全问,维护油田治安秩序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涉油犯罪成因和现状,从大局出发,围绕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提出防控涉油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 防控涉油犯罪;联合治理;巡查防控
【中图分类号】 D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093-2 近年来,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到2010年我国对外依存度达到60%,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而石油企业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命脉的能源,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联合公安机关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油田治安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管理和保卫难度较大,导致我国的涉油违法案件相当严重,油气管道被打孔破坏、土炼油工厂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盗窃、哄抢、暴力破坏油田生产案件持续攀升给油田企业及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破坏了社会稳定。公安系统如何加强保卫巡查工作机制的建设,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是当前保卫油田安全生产的重点。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经济发展成果。
一、涉油犯罪案件的成因与现状判断 (一)涉油犯罪的成因
涉油犯罪不仅是社会治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很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首先我国处于市场经济改革期,各种利益冲突很容易转化为治安问题。由于油区大量分布于偏远的农村落后地区,治安力度不足,区域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及盗油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导致盗油犯罪的案件增加;其次由于油田企业和地方利益的冲突,对于企业而言是中央财政的主要来源对于当地的贡献较少,而石油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占用当地大量的土地、产生了大量的生产垃圾,导致对当地环境的污染更加深了企业和当地的矛盾,利益格局的差距也是导致涉油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涉油犯罪案件的现状
20世纪以来,犯罪分子受到利益的诱惑,输油管打孔盗油的趋势更为严峻。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的专业化、隐蔽性、不定期性逐步形成盗油产业链,大型盗油案件呈现出有组织、分工合作、集团化的大型规模化特点,而且犯罪团伙人员主要雇佣的外来人员和企业内部人员联合作案,手段狡猾、流窜作案导致破坏难度增大,并从盗窃开始朝暴力哄抢为主,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给油田安全生产和保卫人员带来极大的威胁。如果再不采取有力的整治措施后果不堪设想。虽然我国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油田治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刑事治安案件总量较多,我国的油田安全保卫工作的机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涉油刑事案件侦办力度不足,侦破率较低,对于油田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破坏了油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防控涉油违法犯罪的策略选项 (一)加强部门之间合作,统一领导
涉油犯罪的原因诸多,其有效治理也不能仅依赖单个部门力量。油田企业、公安机关、地方政府应该统一安排、加强沟通,合理组织防控涉油案件新机制的建设。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公安部门建立挂牌督办制度,法院根据涉油犯罪性质合理量刑的多部门协调机制。同时部门之间明确量化职责任务,加强合作,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提高为石油企业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警企、地企联建长效机制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发改委联合环保、国土、税务、交通部门加大对原油运输的管理,排查地方土炼油厂,加强对涉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对于无证、侵权等违法行为及时取缔,对于防范涉油犯罪力度不足和内外联合盗油的企业要予以严重的处罚。对于公安机关而言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加大督办涉油案件侦办力度,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二)做好“警企地”联合治理
“警企地”是指“油地”、“警企”联合共同治理。油田企业的安全是当地政府和油田企业共同的工作。当地党委政府应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加强和地方油田企业的沟通工作,处理好“地企”利益关系,为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当地公安机关与企业内部保卫密切合作,共同防范和打击涉油犯罪,做好油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完善警企联动机制,警方在办理对危害石油生产、运输、经营的盗窃、破坏油区生产建设,在输油管打孔打油案件时,石油企业应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共同打击涉油违规行为,也提高警方办案的效率与质量;其次对于油区附近的收油窝点,和盗窃油田生产设备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油区废旧物质收购点定期排查,从中查找线索,对偷盗事件因予以立案侦查;再次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少数人以未满足需求为借口的影响石油生产的强装、强卸、拦截、挖路、堵塞交通等影响施工作业和正常执法的违规行为;最后,对于侦破影响极坏的重大涉油案件,对于知情人的举报和侦办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安、政府工作人员予以奖励。此外公安机关大力发动群众力量,不断提升侦查技术水平,提高办案民警的业务素质提高破案的速度和效率。
(三)加强油区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油田生产经营运输企业也严格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从企业内部加强建设,加强对治安保卫人员的培训监督力度,提高治安方位水平,从内部机制堵住犯罪的漏洞,加强抵御犯罪的能力。油区的公安机关要技术对企业的保卫部门定期技术指导和检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犯罪隐患,加强对易发案件部位重点监督检查。对于油田基础设施保卫工作,要按照责任明确的原则,落实到个人,落实谁管理谁负责的制度。 (四)加强公安巡查防控网络建设
面对目前我国涉油案件严峻形势,油田企业应加强经济保卫巡查防控网络建设的力度。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地方政府共同组建防控力量资源。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共同组建业务技能过硬和政治素质较高的油田保卫支队。定期开展油田保卫支队活动,及时交流经验,共同摸索出一条防范涉油犯罪活动的综合防治方法。在企业做好内部防范的基础上,公安部门做好油区沿线的巡逻严打工作,建立区域完善的纵横分布的道路防控机制,在源头上打击盗油活动,坚决取缔一切不法行为。调动当地公安民警的精英力量,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堵截非法运输原油和运输盗窃的行为,让防治工作变成动态高密度的有机运作的载体,通过集中打击和道路堵截,达到遏制犯罪分子作案的目的。 (五)保护公安巡查防控网络正常运行
建立公安巡查防控指挥部,按照命令统一、分散执行的原则,建立督查组来保证巡查网络的正常运行,通过对涉油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以高科技防范为主,早发现早制止,在防范基础设备建设和人防措施打击涉油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快速涉油犯罪的反应机制,对于涉油突发案件,及时处理,突出重点逐个侦破。对于盗窃、哄抢、暴力侵害行为坚决取缔,对于非法的土炼油厂进行彻底摧毁,对于窝赃、销赃油田物质收购点进行大力的惩处,对于参与犯罪活动的流动人口进行不定期稽查,打击流窜犯罪。 (六)发挥公安机关的主力作用
目前《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构建防控涉油专门负责公安机关,要在当地政府主管当地公安民警职能基础上,发挥公安机关维护当地平安的责任,行驶公安民警的职责,保卫油田生产、生活管辖范围内的安全,此机构职能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安机关把有限的警力专门投入到打击涉油案件中,而且,涉油案件属于多辖区共同管理的案件,分辖区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涉油犯罪的管理。因此在油区应设置专门的打击涉油犯罪的多辖区共同的公安机关部门,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安机关职能部门的价值,遏制当前涉油犯罪的猖獗势头。
此外,要发挥公安机关防控涉油违法犯罪中的主力作用,对于油田频繁发生涉油案件的地区进行重点区段整治。对于非法土炼油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之后坚决取缔。对于具有正规合法的省油企业加强进货和运输方面的监督工作,坚决堵死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和赃物来源渠道,从根本上解决油区的安全问题。对于运输石油和物质的车辆进行专门检查,建立网上数据库,动态追查油品的来源和去向,进而规范油品的销售情况;对于已经发生的重大涉油案件,政府和公安机关挂牌督办,整合优势兵力,集中侦办,对于涉油犯罪分子进行网上追查,架网守候等多种手段,全力组织缉捕犯罪嫌疑人。 (七)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公安民警、油田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力量,共同达到防治涉油犯罪的目的。首先通过公安机关和当地政府利用新闻媒体等,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普通民众认识到涉油犯罪的严重性和严肃性,让犯罪分子得到震慑,人民群众受到教育;其次公布举报电话等,鼓励群众发挥能动作用,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共同防治涉油犯罪的发生;其次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动员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对举报有功人员要给予奖励。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保卫工作任重道远,油田和输油气管道保卫工作是个复杂的工程,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政府、公安民警、油田企业和当期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油田企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涉油控制的各项目标。对于油田企业涉油防控犯罪工作的重点在于防范上,公安机关的重点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和处理涉油犯罪分子的惩治力度,确保油田治安环境稳定。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健全法律法规和社会共同参与下,涉油犯罪分子一定会受到严惩。 参考文献:
[1]高作滨.新时期油田经济保卫工作面临形势及发展方向田[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04).
[2]吕芙瑶.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姬文清,何松彪.现象与困惑:涉油犯罪规制新论[J].未来与发展,2003,(11). [4]胡明淦.防控涉油违法犯罪的举措及对策[J].专题研究,2010,(12).
作者简介:任学志(1973-),男,汉族,甘肃庆城人,甘肃省庆阳市公安局长庆分局刑警三中队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刑事侦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