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4年全国物理高考题分类 专题8:恒定电流

来源:易榕旅网
2014年全国物理高考题分类专题8:恒定电流

2. [2014·天津卷] 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均为可变电阻,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平行板电容器C的极板水平放置.闭合开关S,电路达到稳定时,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板之间静止不动.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油滴仍能静止不动的是( )

A.增大R1的阻值 B.增大R2的阻值 C.增大两板间的距离 D.断开开关S

2.B [解析] 本题考查含有电容器的动态电路及受力平衡等知识点,为了保证带电油滴悬浮在两板之间静止不动,就要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场强E不变.电路稳定后,和电容器相串联的电阻对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产生影响,而增大R1的阻值将使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增大,根据E=可知,E增大,故A错误;增大R2的阻值,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变,E不

d变,故B正确;增大两板间的距离,E减小,故C错误;断开开关S,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D错误.

(2014上海)18.如图,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R大于电源内阻阻值r。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1、V2、V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V1、△V2、△V3,理想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I,则( ) (A)A的示数增大 (B)V2的示数增大 (C)△V3与△I的比值大于r (D) △V1大于△V2

18.ACD [解析] 本题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串、并联

电路的特点,滑片向下滑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R变减小,由I=E/(R+R变+r),A表示数增大,故A正确;V2表测量的是电源的输出电压U2=E-Ir减小,故B错误; U3=E-Ir-IR,则有△V3=△I×(R+r), △V3与△I的比值等于R+r,大于r,故C正确。△V2=△I×r , △V1=△I×R,又因为题目告知R>r ,得△V1大于△V2 ,故D正确,

22. [2014·浙江卷] 小明对2B铅笔芯的导电性能感兴趣,于是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值.

(1)图1是部分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电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线并在图1中画出.

第22题图1

(2)小明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铅笔芯的伏安特性,并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描到U-I图上,如图2所示.在图中,由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

________(选填“○”或“×”)表示的.

第22题图2 (3)请你选择一组数据点,在图2上用作图法作图,并求出这段铅笔芯的电阻为________Ω.

22.[答案] (1)如图所示

第22题图1

第22题图2 (2)“×”

(3)作图见第22题图2用“×”连线R=(1.1~1.3) Ω;用“○”连线R=(1.5~1.7) Ω [解析] (1)由图2中的电压、电流数据从零开始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电压表选择量程3 V,电流表采用外接法.

(2)外接法由于电压表分流,测得的电阻比内接法测得的要小,故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表示的.

(3)用“×”数据点连直线,斜率为铅笔芯的电阻,考虑误差因素,R=(1.1~1.3)Ω,用“○”数据点连直线,同理得R=(1.5~1.7)Ω.

6.(19分)[2014·重庆卷] (1)某照明电路出现故障,其电路如题6图1所示,该电路用标称值为12 V的蓄电池为电源,导线及其接触完好.

题6图1

维修人员使用已调好的多用电表直流50 V挡检测故障,他将黑表笔接在c点,用红表笔分别探测电路的a、b点.

①断开开关,红表笔接a点时多用电表指示如题6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_ V,说明________正常(选填“蓄电池”或“保险丝”或“开关”或“小灯”).

题6图2

②红表笔接b点,断开开关时,表针不偏转,闭合开关后,多用电表指示仍然和题6图2相同,可判定发生故障的器件是________(选填“蓄电池”或“保险”或“开关”或“小灯”).

6.[答案] (1)①11.5(11.2~11.8之间的值均可) 蓄电池 ②小灯

[解析] (1)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读数、电路的故障分析.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分析故障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源和电压表等组成了闭合回路,可能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电路发生故障,而与电压表串联部分未发生故障,若无示数则正好相反.根据这个原理,a、c间接上电压表,断开开关,表针偏转,说明蓄电池正常,a,b间接上电压表,断开开关,表针不偏转,说明小灯发生故障,闭合开关后表针偏转,说明开关和保险丝正常.

2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 Ω),电阻R0(阻值为3.0 Ω),电阻R1(阻值为3.0 Ω),电流表A(量程为200 mA,内阻为RA=6.0 Ω),开关S.

图(a)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值箱相应的阻值R; 11

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 ­R图线(用直线拟合);

II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

1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

I

(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 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

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

R/Ω I/A I1/A1 --1.0 0.143 6.99 2.0 0.125 8.00 3.0 ① ② 4.0 0.100 10.0 5.0 0.091 11.0 6.0 0.084 11.9 7.0 0.077 13.0

图(b)

图(c)

(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

________A1Ω1,截距b=________A1.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RA+R11RA+R1123.(1)=R+RA+(r+R0) IER1ER1

(2)0.110 9.09 (3)1.0(或在0.96~1.04)之间,6.0(或在5.9~6.1之间) (4)3.0(或在

2.7~3.3之间),1.0(或在0.6~1.4之间)

[解析] 本题考查了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IRAE=R+I(R+R0+r)+IRA.

1

代入数据,化简得

1(RA+R1)1RA+R1

=R+(R0+r)+RA. IER1ER1

(2)电流表每小格表示4 mA,因此电流表读数是0.110 A,倒数是9.09 A1.

--

(3)根据坐标纸上给出的点,画出一条直线,得出斜率k=1.0 A1〃Ω1,截距b=6.0 A

-1

.

RA+R1RA+R11bE

(4)斜率k=,因此E=3.0 V,截距b=RA+(r+R0),因此r=-5

ER1E3R1=1.0 Ω.

22. (6分)[2014·新课标Ⅱ卷]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U

式如图(a)或图(b)所示,结果由公式Rx=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

I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_(选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22. [答案] Rx1 大于 小于

[解析]

RV2000 ΩRx200 ΩRVRx==10,==20,故<=10,应该采用电流表内接Rx200 ΩRA10 ΩRxRA

法,即图(a)接法.由“大内偏大,小外偏小”的结论可知电流表内接时测量值Rx1大于真

实值,外接时,测量值Rx2小于真实值.

21.[2014·安徽卷]Ⅱ.其同学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3 V的电压表的内阻,进行了如下实验.

(1)他先用多用表进行了正确的测量,测量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得出电压表的内阻为3.00×103 Ω,此时电压表的指针也偏转了.已知多用表欧姆档表盘中央刻度值为“15”,表内电池电动势为1.5 V,则电压表的示数应为________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 图2

(2)为了更准确地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RV,该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电路图,实验步骤如下:

A.断开开关S,按图2连接好电路; B.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滑到b端;

C.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到零; D.闭合开关S;

E.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3 V位置;

F.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R0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指到1.5 V位置,读出此时电阻箱R0的阻值,此值即为电压表内阻RV的测量值;

G.断开开关S.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0 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 Ω

d.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9 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 Ω e.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 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 Ω f.电池组:电动势约6 V,内阻可忽略 g.开关,导线若干

按照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要使测量更精确,除了选用电池组、导线、开关和待测电压表外,还应从提供的滑动变阻器中选用________(填“b”或“c”),电阻箱中选用________(填“d”或“e”)

②电压表内阻RV的测量值R测和真实值R真相比,R测________R真(填“>”或“<”);若RV|R测-R真|

越大,则越________(填“大”或“小”).

R真

21Ⅱ.J8、J10 (1)1.0 V (2)①c d ②>小

[解析]Ⅱ.本题考查多用电表的欧姆档的原理、电路与使用方法等知识点,考查对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实验的理解能力、仪器选择能力与系统误差的分析能力.

(1)已知电压表的内阻RV=3.0×103 Ω,由于欧姆表的内阻等于中值电阻,所以欧姆表的内阻r=1.5×103 Ω,根据分压关系可得电压表示数为1.0 V.

(2)①根据分压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小,测量支路的电阻变化对其所分得的电压影响小,因此滑动变阻器选择c,由于电压表的内阻约为3.0×103 Ω,故电阻箱选择d.

②由于电阻箱串联接入测量支路,测量支路电阻增加,造成测量支路的电压大于3.0 V,电阻箱两端的电压大于1.5 V,因此R测>R真.RV越大,测量支路电阻越大,测量支路的电压越接近3.0 V,电阻箱的电压越接近1.5 V,因此R测越接近R真,相对误差越小。

21.[2014·北京卷]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1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

甲 乙

图1

(2)现有电流表(0~0.6 A)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 A. 电压表(0~15 V) B. 电压表(0~3 V)

C. 滑动变阻器(0~50 Ω)

D. 滑动变阻器(0~500 Ω)

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

(3) 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 序号 电压 U(V) 电流I (A) 1 1.45 0.060 2 1.40 0.120 3 1.30 0.240 4 1.25 0.260 5 1.20 0.360 6 1.10 0.480 图2

(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 (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图3的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________.

A B C D

图3

21.(1) 甲 (2)B C (3)略

(4)1.50(1.49~1.51) 0.83(0.81~0.85) (5)C

[解析] 第(1)问考查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第(2)问考查仪器的选择;第(3)问考查作图,数据处理;第(4)问考查图像;第(5)问考查输出功率.

(1)根据U=E-Ir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需要测出多组对应的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 ,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影响会造成实验误差.电源内阻较小,所以电流表分压影响较大,因此应选择甲电路.

(3)略. (4)根据U-I图像,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纵轴的截距,内阻为斜率的绝对值.

(5)电源输出功率P=UI=U应选 C.

E-U1E

=-U2+U,P-U 图像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rrr

23. [2014·全国卷] 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流表A,内阻为1.00 Ω; 电压表V;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一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其他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a)所示.

(1)按图(a)在实物图(b)中画出连线,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

图(a)

图(b)

(2)测量时,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使R1、R2、R3、R4、R5依次串入电路,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 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中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画出UI图线.

I(mA) U(V) 193 2.51 153 2.59 111 2.68 69 2.76 30 2.84 图(c)

(3)根据UI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23.(1)连接如图所示.

(2)UI图线略.

(3)2.90(在2.89~2.91之间均给分) 1.03(在0.93~1.13之间均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

(1)实物连线要注意连接主干电路,最后再连接电压表.(2)根据坐标纸上描出的各点,连接成一条直线,尽量使得各点对称分布在直线两旁.

(3)图像直线纵轴截距表示电源电动势,斜率绝对值表示电源内电阻.

19. [2014·福建卷Ⅰ] (1)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cm和________mm.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G改装的电流表A,V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4.0 Ω的定值电阻.

①已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100 μA,内阻rg=2.0 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 mA,应并联一只阻值为________Ω(保留一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

②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③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电压表V读数 U/V 改装表A读数 I/mA 1 5.26 20 2 5.16 40 3 5.04 60 4 4.94 80 5 4.83 100 6 4.71 120 7 4.59 140 8 4.46 160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________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 19.[答案] (1)60.10 4.20 (2)①1.0 ②如图所示

③1.66 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 ④CD

[解析] 金属杆的长度通过毫米刻度尺读出来,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要有估读数位,如图甲所示,读数为60.10 cm,其中最后一个“0”为估读数;金属杆的直径通过游标卡尺读出来,游标卡尺的读数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尺的读数,注意没有估读,如图乙所示,读数为:4 mm+10×0.02 mm=4.20 mm.

100×106×2.0×103Igrg[解析] ①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得:R1==-- Ω=1.0

IA-Ig200×103-100×106-

Ω;

②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流向依次连线,注意电流要由两电表的正接线柱流入,由负接线柱流出;

③E-U=I(r

内+R0),则-ΔU=ΔI(r

内+R0),所以(r

内+R0)=-

ΔUU1-U5

==ΔII5-I1

U2-U6U3-U7U4-U8(U1+U2+U3+U4)-(U5+U6+U7+U8)

====5.66 Ω,所以rI6-I2I7-I3I8-I4(I5+I6+I7+I8)-(I1+I2+I3+I4)=5.66 Ω-R0=1.66 Ω,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减小实验误差;

④电压表的读数等于路端电压,所以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选项A错误;滑动变阻器用来改变路端电压,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选项B错误;若R1的实际阻值偏

小,则电流表的实际量程偏大,电流表的读数比实际值偏小,电池组的内阻测量值偏大,选项C正确;R0的实际阻值偏大时,电池组的实际内阻比测量值偏小,选项D正确.

34.[2014·广东卷] (1)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22(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开关S.

①用电压表测量A、B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 V挡,示数如图22(b)所示,电压值为________V.

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应先置于________端. ③要使输出电压U变大,滑片P应向________端滑动.

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________的风险(选填“断路”或“短路”).

(a) (b)

34.(1)①1.30 ②A ③B ④短路 [解析] ①据十分之一估读法,应该为1.30 V; ②接通电路前,应该使滑片置于A端,用电器上的电压为0,这样才能起到保护外电路的作用;

③要增大外电路电压,需要使滑片滑向B端;

④若电源电路输出端短路,电源电路中没有接入保护电阻,则当滑片滑至B端时,电路就会短路,电源被烧毁.

10.[2014·江苏卷]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题10-1图所示的部件________ (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

直径为________mm.

(2)题10-2图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合上开

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________(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题10-1图)

(题10-2图)

(3)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23 V和38 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58.7 Ω,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做怎样的改进?请写出两条建议.

10.[答案] (1)B 0.410 (2)7、9 断路

(3)电流表改为内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像法求电阻值)

[解析] (1)读数前应先旋紧B,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0 mm+0.01 mm×41.0=0.410 mm.

(2)因为电压表有读数,说明除7、9之间的电路都应畅通,且是串联电路,由于电压表内阻比较大,因此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电流比较小,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对两电表示数的影响较小.则7、9之间的电路可能接触不良,形成断路.

(3)由于RVRA=3000×0.3 Ω=30 Ω,Rx>RVRA, 即

RxRV>,宜采用电流表内接RARx

法;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图像法可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22.[2014·山东卷] 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

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 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图甲 图乙

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9 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 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 定值电阻:R0=3 Ω;

电源:电动势6 V,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选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端(选填“a”或“b”).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22.[答案] (1)R2 a (2)如右图所示.

(3)2.30(2.29、2.31均正确). (4)94(93、95均正确).

l

[解析] (1)根据电阻定律估算得铜导线的电阻大约为Rx=ρ=1.7 Ω,而R0+Rx=4.7

SΩ,根据电路图,电压表的量程是3 V,电源的电动势为6 V,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为4.7 Ω.为了多测几组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滑动变阻器应选R2.

(2)略.

1

(3)电压表最小刻度表示0.1 V,应该按照估读进行读数,所以读数为2.30 V.

10UUlS

-R0=94 (4)因为Rx=-R0=ρ,所以l=IρIS

[2014·四川卷] (2)下图是测量阻值约几十欧的未知电阻R x的原理图,图中R0是保护电

阻(10 Ω),R1是电阻箱(0~99.9 Ω),R是滑动变阻器,A1和A2是电流表,E是电源(电动势10 V,内阻很小).

在保证安全和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测量范围尽可能大.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ⅰ)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

(ⅱ)闭合S,从最大值开始调节电阻箱R1,先调R1为适当值,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

A1示数I1=0.15 A,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1和A2的示数I2;

(ⅲ)重复步骤(ⅱ),再测量6组R1和I2值; (ⅳ)将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现有四只供选用的电流表:

A.电流表(0~3 mA,内阻为2.0 Ω) B.电流表(0~3 mA,内阻未知) C.电流表(0~0.3 A,内阻为5.0 Ω) D.电流表(0~0.3 A,内阻未知)

A1应选用________,A2应选用________.

②测得一组R1和I2值后,调整电阻箱R1,使其阻值变小,要使A1示数I1=0.15 A,应让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③在坐标纸上画出R1与I2的关系图. ④根据以上实验得出Rx=________Ω. (2)①D C ②变大 ③略 ④31

[解析] (2)①A1的示数能达到0.15 A,A2的示数由图像可知能达到0.3 A,故A1、A2的量程均选0.3 A,由电路图可列出关系式(Rx+RA2)I2=(R0+R1+RA1)I1,整理后可得RA2+RxI1=(R0+R1+RA1),由此可知,若RA1已知,则无论R1、I2如何变化,Rx+RA2均为定值,无I2法得到Rx,故应使RA2已知,即A1选D,A2选C.

②当R1减小时,如果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总电流I增大,由分压关系知,并联部分得的电压减小,则I2减小,由I1=I-I2得I1增大,要使I1=0.15 A,则需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增大,即R的阻

值变大. Rx+RA2

④根据(Rx+RA2)I2=(R0+R1+RA1)I2,可得R1=I2-(R0-RA1),即R1—I2图像的

I1

Rx+RA2

斜率k=,根据图像并代入相关数据,可得Rx=31 Ω.

I1

[2014·天津卷] (3)现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除Rx外可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仅可使用欧姆挡); 一个电池组E(电动势6 V);

一个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1 A);

两个相同的电流表G(内阻Rg=1000 Ω,满偏电流Ig=100 μA); 两个标准电阻(R1=29 000 Ω,R2=0.1 Ω); 一个电键S、导线若干.

①为了设计电路,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粗测未知电阻,采用“×10”挡,调零后测

量该电阻,发现指针偏转非常大,最后几乎紧挨满偏刻度停下来,下列判断和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这个电阻阻值很小,估计只有几欧姆 B.这个电阻阻值很大,估计有几千欧姆

C.如需进一步测量可换“×1”挡,调零后测量 D. 如需进一步测量可换“×1k”挡,调零后测量

②根据粗测的判断,设计一个测量电路,要求测量尽量准确并使电路能耗较小,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

9. (3)①AC ②如图所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