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利率受法律保护,24%以下的利息约定有效,36%以上的无效。民间借贷需注意借款人信誉、偿还能力,确立借贷关系需有合同或借据,利率应合理合法,借款用途必须合法。
法律分析
一、民间借贷利率是多少受法律保护
1、民间借贷利息在24%以内受法律保护,如果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息支付利息,并且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未超过24%的,那么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超过36%的利息约定无效,并且如果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36%部分的利息的,那么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二、民间借贷要注意哪些事项
1、注意借款人的信誉和偿还能力。首先要看对方的固定资产、经济收入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偿还能力;
2、要看对方平时为人怎样,信誉如何。
3、借贷关系的确立必须要有借款合同或借据。
4、借款利率应合理合法。
5、要明确借款人借款用途是否合法。对于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赌博、贩毒吸毒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国家法律不予保护。
拓展延伸
民间借贷利率监管政策的现状与展望
民间借贷利率监管政策的现状与展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前,我国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监管主要依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监管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了高利率借贷的现象,减少了借贷纠纷的发生。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力度不够、执行难度大等。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和引导,提高借贷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结语
民间借贷利率监管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遏制了高利率借贷现象,减少了借贷纠纷的发生。然而,监管力度不够、执行难度大等问题仍存在。未来,我们期待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和引导,提高借贷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