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诈骗罪金额累计构成案件标准查询

来源:易榕旅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诈骗犯罪的数额界定,将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诈骗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地法院、检察院可根据本地经济状况确定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法律分析

3000元以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二○一一年三月一日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的需要,现就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拓展延伸

诈骗罪金额累计构成案件的判定标准与法律适用

诈骗罪金额累计构成案件的判定标准与法律适用是指在诈骗罪案件中,当被告人的诈骗金额累计达到一定数额时,才能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诈骗罪金额累计达到人民币五万元以上,方可构成犯罪。然而,法律对于特定情况下的金额标准也有所规定,例如针对特定行业或职务的诈骗罪案件,金额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判定标准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考量。法律适用方面,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和行为情节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并依法作出相应的判决。因此,在处理诈骗罪金额累计构成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罪金额累计达到一定数额方可构成犯罪。一般情况下,诈骗罪金额累计达到五万元以上才构成犯罪,但对于特定行业或职务的诈骗罪案件,金额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在法律适用方面,法官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和行为情节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