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始终是数学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效合理的组织学习活动,使学生将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过程。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后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编乘法口诀,会利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关题目,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感到困难,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阐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做到学中练,练中学,牢固掌握知识。
教学媒体
序号
内容
使用位置
达到的目标
课件一
一条金鱼
学习新课
帮助学生看图列出6的乘法算式
课件二
表格
学习新课
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列出乘法算式
课件三
6的乘法口诀
学习新课
整理口诀,帮助学生熟记
课件四
练习题
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第1、
2题。
教学目标:
1、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编制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
我们学校马上就要开运动会了,这些同学参加跳绳(教师点名)想一想:参加跳绳的有几人?(6人)是几个6?(1个6)
(1)这几个同学参加跑步(教师点名)想一想参加跑步的有几人?(6人)现在一共有几个6?(2个6)
(2)说一说: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参加运动会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6的乘法口诀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自主探究,揭示规律
1、课件出示例7:用△摆成的一条金鱼图形。
看一看:这是什么图形?它是用几个△组成的?
(1)想一想:1个6是多少怎样列乘法算式?你能根据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2)摆一摆:在桌上用△摆2条金鱼。
(3)说一说:2条金鱼是用几个△组成的?3条、4条、5条、6条呢?
(4)填一填:
鱼(条)
1
2
3
4
5
6
△(个)
6
12
(5)议一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尝试列出6的乘法算式。
3、合作交流,编出6的乘法口诀。
(1)猜一猜: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6的乘法口诀里一定有哪个数?
(2)试着编6的乘法口诀。
(3)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编口诀的?
(4)指名反馈,整理口诀。(课件出示6的乘法口诀)
(5)议一议:这6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利用这个规律怎样帮助记口诀?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激发学生编口诀的欲望,使学生充分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沟通乘法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独立编6的乘法口诀。在这个过程,使学生探究、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由具体感知上升到抽象概括。
三、多种形式,背诵口诀。
设计意图:熟记口诀是学生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关键。通过多种形式背诵口诀,使学生始终在浓厚的兴趣中熟悉口诀,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四、练习拓展
1、61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三第1题。
6×3+66×4+66×5+6
6×46×56×6
(1)学生独立做题。
(2)观察、比较:每一栏上下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
(3)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十三第2题。
将算式贴到苹果树上。
(1)让学生看算式说口诀。
(2)看算式抢答得数,算对了摘下苹果作为奖励。
4、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六二六五六
四四一六三三
六六五五四六
5、列式计算。
(1)两个因素都是6,积是多少?
(2)一个因素是5,另一个因素是6,积是多少?
(3)4个6比3个6多多少?
设计意图:有效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的新知及掌握技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精心安排趣味性、活动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深化新知识,进一步得到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沟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六、课堂小结
1、同桌互相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提出来。
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创设操作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动手操作活动应与数学思维紧密结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鱼,观察用了多少个△,继而能够快速填写表格,列出相应的算式,编出6的乘法口诀。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发展了自主探索的能力。
3、创设练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必须以练习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设计练习题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