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p.22、23
教学目标:
1、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各角大小之间的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按度数画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活动角,认识各种角
和学生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感受活动角是可以活动的
1、出示两条边完全重合的原始状态
指出:这也是一个角,想想这是为什么?(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如果我要你用度数来说它,你怎么说?(0º)
画一画,感受它的特殊。
2、慢慢展开,问:现在它变成了什么角?
3、再展开,得到一几“直角”,问:现在它是什么角?
指出:直角只能是正好的90 º,多一度就变成了钝角,少一度又变成了锐角。所以不能只凭感觉,一定要测量,说说你准备怎么测量?
(用量角器或是三角板上的直角)
检查,并调整
4、继续展开,再问:现在得到的是什么角?(钝角)
把三种角依次重合,比一比,感受:直角比锐角大、钝角比直角大
5、再展开,想一想,我要得到一个很特殊的角,会是怎么样的呢?
(展开得平角。)
想一想,把它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直线中间加一个点)
画一画,追问:它看上去有点怪怪的,谁能有好办法,把刚才的展开的过程画出来?
(在图上标上半圆的弧线)
这个角,你能用一个字来表示它的特点么?(平)
它的名字就叫平角
量一量,得到它是180 º
5、再展开,指出:再接下去,角的度数就超过了180 º,在我们小学阶段,大于180 º的角一般是不研究的,但有一个特殊情况例外(边说边继续展开)
猜猜是什么情况?
(又回到了重合状态)
现在角的一条边绕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想一想,它画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
(注意引导学生与0 º的区别,画上箭头)
指板书问:这个角是怎么得到的?根据这个特点,给它起个名字?(周角)
(黑板上画了4个特殊的角,0 º、90 º、180 º、360)
分别请学生手手势来表示这些特殊的角,再次感受一下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6、根据它们的度数,你能否照这样子说一说:
( )个( )角=( )个( )角
二、画角
1、我们前面研究的是量角,你能否来画一个规定度数的角呢?比如说60 º
结合学生的说,规范画角的步骤:
先较随意地画一条边,画好其中的一个顶点;把量角器放上去,点和点对齐、边和边对齐,再找到60的刻度点,点上一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线的道理,连接两点。
要注意的地方:第2条边在画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画出来,一般只要画和第一条边差不多长就可以了。
2、画好的角,还要检查一下,可以还是用量角器,也可以用三角板上60 º现成的那个角。动手再检查一下。
继续画30 º的角、45 º的角、90 º的角,画好之后分别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检查一下。
三、完成练习
1、试一试: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º、70º、135º的角。
注意:这题的顶点是固定的,画完之后,请同桌帮忙检查。
2、下面各是什么角?
让学生分别把名称写在角的边上。
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3、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
课前思考:
本课的重点是研究角的分类和画一个角,角的分类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只是对锐角、钝角和直角有个大致的印象,本节课在学习了角的测量之后,要求学生对角的分类有非常明显的界定。周角和平角是新的知识,本课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过程感悟角的大小变化。并且学会标出不同类型的角,如平角、直角。
画角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方法有用三角板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两种,示范时除了讲清画角的步骤,还需重点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后反思:
今天这堂课主要有两个内容,首先教学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我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周角,通过用教具来展示。其次是教学如何运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来画指定的角,特别是用量角器怎样来画,强调的很多。对于三角板主要让学生体会用它来量角的局限性。总体学生学习的情况良好。
课后小结:
与量角相比角的分类和画角学生的课堂表现稍稍好一些,通过直观感受,学生对于平角、直角、周角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画角中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内外圈刻度分不清。
课后小结:
通过活动角的演示,学生对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概念比较清晰。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画角时学生还有问题,象上面周老师所说的那样,内外圈刻度混淆。没有很好看清零刻度所指的地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