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现代诗。主题明确,号召少年儿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教学中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然后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这首诗的前后呼应,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对?染?产生了浓厚兴趣。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
2暖 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养成教育训练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读课题,谈谈对暖流的理解。
(查字典理解:两个义项一是本意,指一种自然现象;一是比喻义,比喻心中温暖的感觉。)
2.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何而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
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生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教师相机正音。
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起因、经过、结果)
(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第一段:(1)来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大家都很激动。
第二段:(2-6)对年轻人关怀备至,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第三段:(7)同学们对发自内心的敬佩。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
2.指导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养成教育训练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课文
1.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何而来?
2.再读课文,划出你能感受到“暖流”的词句。
二、交流对话 品读感悟
1.交流感受“暖流”的语句。
2.从这些划出的句子中,你觉得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来了,他满面春风,想同学们致意。和蔼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对年轻人的关心:强调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还应该背下来。”
(练习朗读,感受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知识丰富。)
3.课文写了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4.齐读最后一节。想一想,王辉为什么会打心眼里佩服?
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
1.想一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对师生的关心、对年轻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同学们看到本文《暖流》这个题目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陷入了思索,在考虑这暖流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文章写的是在天津视察工作时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的事,题目不也可以取《来到我们中间吗》?将课题“暖流”换一个试试,好不好?为什么?
3.本文的那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拿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暖 流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热爱古典文学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最出彩的环节是上完课文后,针对课文题目进行讨论,我问:?课文还可以换成什么题目??有学生提出用?来南开?做题目,我让同学们对比讨论,用哪个好?为什么?学生说用?暖流?好,因为他可以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更含蓄、深刻一些。看来这些学生理解课文的水平提高了不少。
3.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
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
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
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
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
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
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
.检查自学情况。
(1)
正确书写带点的字。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
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
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
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过程
1
.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
“——”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
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
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
.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