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过程

来源:易榕旅网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

  2、能够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谈迁在逆境面前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数字表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这是坚不可摧的信念,再读——

  生(激昂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能选择几个词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一生:明末清初,有一位史学家谈迁自幼儿园博览群书,可是有一天小偷溜进他家把他辛苦完成的《国榷》原稿给偷走了,谈迁他十分悲痛,后来他又从伤心中挣脱出来,又经过了许多年,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具体完整,这是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味人物

  (一)学习第二节

  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经过20多年的奋斗,谈迁终于在50多岁的时候完成了第一部《国榷》此时的谈迁才大功告成,欣喜若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师范读第二节2至6句)。此时的谈迁仰望苍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噫,吾力殚矣!

  师读文言句:这句话是文言文,意思是说,唉,我的力气已全部用完了。让我们一起来感慨一下。

  生齐读。

  师:是什么让谈迁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游览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

  生自读。

  师: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一生:是因为小偷溜进他家把他的文稿偷走了。

  一生:他花了20年的奋斗写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结果却被小偷偷走了。

  师:可此时他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小偷偷走的仅仅是《国榷》吗?(音乐)

  一生:不是,小偷不仅偷走了《国榷》原稿,还是他20多年的心血。

  一生:还有他20年的精力,20年的青春年华

  师:是呀,这20年正是他人生当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小偷走了他的书稿,更偷走了他的时间,他的心血他的青春更是他的生命!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付之东流,远大的志向在即将实现时顿时化为泡影,这对谈迁来说就是一场——

  生:厄运。老师板书:厄运

  师:难怪谈迁发出这样的感慨——噫,吾力殚矣。

  师:此时的谈迁心里怎样?

  一生:很伤心

  一生:十分悲痛

  师:你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读: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师:他的伤痛表现在哪儿?你来说

  一生读:他花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出示文字片断)

  师:谈迁白天茶饭不思,夜晚睡不着觉,他内心难受呀,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一生:唉,我经过20多年才完成这部《国榷》原稿,现在却被小偷偷走,那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师:是呀,不知何去何从呀?你说

  一生:老天,为什么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师:责怪命运的不公。还有呢?你来说

  生:偷我《国榷》的小偷是多么可恶啊!

  师:是呀,有人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可恶的小偷。

  师: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心如刀绞。能把情感读出来吗?你来读

  一生读。

  师: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你也来读一读。

  另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已经走进了谈迁的内心。齐读。

  生齐读。

  师:那么谈迁是不是就此沉沦,就此垮下去呢?你说

  生:不是的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读:我从课文第二小节的: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嗯,你认为是什么给了他重新走到书桌旁的力量?

  生:他从小就立志的信念。(板:信念)

  (二)学习第三节

  师:是呀,是那永不磨灭的信念支撑着他,也使他化悲痛为力量。谈迁大声疾呼:吾手尚在,宁遂已乎?同学们这句话你听懂了吗,这是文言文,意思是说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样停下来吗?那么谈迁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节。

  生自读。

  师:谁来说一说谈迁又是怎么做的?

  一生: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一生: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师:老师把同学们找到的内容分成了三段话。(屏幕出示)自己读一读,想像画面。

  生自读。

  师:浮现画面了吗?能不能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是第一幅画面可以叫赴京图……

  生1:第二幅,访

  生2:第二幅,四处寻访图

  生3:第二幅,搜集图

  生4:第二幅,终日奔波图

  生5:第二幅,考察图

  师:第三幅,孤灯下的谈迁在干嘛?加个动作

  生6:孤灯图

  生7:孤灯写书图

  ……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咱们就暂且叫它赴京图、寻访图、写作图;哪句话最能打动你的心?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生自读,写。

  师:谁来说?

  生1:第二幅图最能扣动我的心弦,我从“四处寻访”感觉他非常劳累。

  师:到哪儿?

  生1:郊外,深山老林。

  生2:从这幅图可以看出谈迁经历风雨。

  生3:我从“终日奔波”感受到的,我为他执著追求的精神所打动。

  师: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

  生1: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冻得直发抖,他还是坚持去寻访。

  生2:也许这是一个滂沱大雨的晚上,他用身体保护着《国榷》在街上行走着。

  师:已经分不清脸上是汗水还是雨水了。

  生3:也许这是一个……

  师:是呀,孩子们,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

  ——信念

  生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从“亲自”当中你又体会到?你来说

  一生:谈迁对别人不太放心

  师:他为什么对别人不放心?

  生:因为他要思考别人说的对不对。

  师:是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谈迁他凡事都以编书为重。此时谈迁在同学们心中形象越来越高了,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吗?谁来读?

  生1读。

  师:老师感受到他的艰辛。你来读

  生2读。

  同学们读的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被寻访图打动了,其它两幅呢?

  生:第三幅,谈迁不顾年老体弱,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可他继续奋笔疾书。

  师出示:“面对孤灯,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问: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这里的“疾”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一生:第四种解释,因为他要抓紧时间写完《国榷》

  师:谈迁为什么要奋笔疾书?

  生:他在跟生命斗争

  师:是呀,谈迁是在跟生命赛跑哇!谁来读?

  一生读。生齐读。

  师:谈迁的精神打动了我们。还剩第一幅图,你说

  生:我体会到谈迁十分苍老了,可他还是为了编更加翔实的史书,坚持赴京考察……

  师:你从哪些词感受到?

  生:更加、特地、携带着书稿

  师:59岁的老人,自己携带着书稿,徒步寻访考察,多么不容易呀。一起来读一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谈迁做了这么多呢?

  生:信念

  师:老师知道此时谈迁已经走入了你的灵魂深处了。不得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他终于战胜了厄运。(板:战胜)终于,他的第二部《国榷》完成了。(出示第三节有数据的句子)同学们这些数据读一读。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你能读懂吗?

  生1:体会到辛苦

  生2:更加完备

  生3:体会到谈迁信念坚不可摧。

  师:是呀,数字清晰地表现了书稿的来之不易。谈迁和他的精神被永远记录了史册——(生齐读第三节最后两句)

  师:当《国榷》丢了时,他仰天长叹:噫,吾力殚矣!但他又呼:吾手尚在,宁遂已乎?《国榷》完成,他悲喜交加,这时他又会说什么呢——(出示空白,指生填)

  生1:此书已成,岂不乐乎!(师:你能用文言文来说)

  生2:书已写成,不用当心。(是啊,不用当心)

  生3:大功告成,岂不乐哉!

  师:谈迁的故事学完了,当故事给我们以启迪。正如文中所说——师范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富有诗意的话语。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

  师生齐读。

  生再齐读

  师:师:同学们,像谈迁这样在挫折面前,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人古今中外有许多,请看这一位——,(点击课件: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可是二十六岁时,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聋了。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但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他对自己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从灰暗中走了出来,写出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等不朽的音乐作品,一生共完成了一百多部优秀的音乐作品。)

  师:是的,如果不是厄运我们也许就看不到今天这样翔实精彩的国榷,听不到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由此看来,在厄运面前我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能把厄运转化为奇迹,正如课文结尾所说,我们一起读。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让我们记住它,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吧!

  三、品味写法。

  师:孩子们,这一节课我们一直在关注谈迁,下面我们来关注作者。作者写谈迁两次写《国榷》是不是一样?

  一生:作者着重描写了第二次写《国榷》。

  师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生:让读者更感到他坚韧不拔

  一生:详略得当

  一生:更能体现谈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好钢用在刀刃上,笔墨用在最能表现中心的地方。这也是作者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们感谢谈迁,也感谢作者。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断。

  (2)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 战胜 信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