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教学团队”内涵及其目标
摘 要:为了建设高质量教学团队,首先应该明确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目标。文章剖析了团队与工作组区别、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区别、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区别,从而进一步明晰了教学团队的内涵。并阐述了教学团队的长期目标,从“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方面分析了教学团队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教学团队 内涵 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238-02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2007年启动了“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团队,首先,应该明确教学团队的内涵,确定其目标。 1 高职学院教学团队内涵
所谓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下面从团队与工作组区别,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科研团队的区别几个方面进一步明晰教学团队内涵。
1.1 团队与工作组区别
团队一词最早由前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的计划协作官阿里·德·赫斯提出,它指的是才能互补,有共同目标与绩效标准,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群体。团队与工作小组的区别体现在: (1)从人员责任看。
团队成员承担个人及团队共同的责任,而工作小组成员只承担个人责任。
(2)从工作方式看。
团队成员间经常聚会讨论、相互沟通协调、专业特长互补、共享资源、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制定计划。而工作小组更加注重将工作划分下去,每个成员去完成自己份内的职责、任务,交流观点、沟通协调较少。 (3)从工作目标看。
团队是由团队成员和领导共同协商确定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团队成员注重完成团队目标,共同分担团队任务;同时,成员也会随时关心团队面临的挑战。而工作小组由管理人员决定工作目标,小组成员注重个人目标,关注自我成绩和挑战。
由此可见,团队更加强调整体性,团队内部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产生的目标感,团队行动时就像一个有机体,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成员间相互依赖、优势互补、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配合。
1.2 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区别
(1)教学团队是一个“团队”。
因此,它具有团队的特征,即强调整体性,强调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协调配合,强调优势互补,注重团队工作目标。而教研室是一个行政机构,更多的是领导安排工作、制定目标,教师之间沟通较少,更加注重个人业绩的提高。 (2)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更加灵活。
教学团队人员构成是柔性的,团队成员可以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校门,可以由专职教师与现场实践教师共同组成。而教研室人员构成是刚性的,由于它是高校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因此,教研室的成员只能是学校同一专业的在职教师。 (3)教学团队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教学团队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老师是相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上课;另一种是导师在一起工作,但学生不在同一组,也不在同一时期上课。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学生特点等灵活选择。而教研室更加注重个人完成工作任务,基本不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1.3 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区别
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工作目标、人员组成及绩效考核内容的不同。
教学团队的工作目标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科研团队的工作目标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教学团队的人员主要由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课程开发经验、实践经验的教学人员组成。而科研团队主要由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组成。
由于工作目标不同,对教学团队的绩效考核更加注重考核教学成果、课程改革成果、教学质量,最终归结为对“学生”的培养质量等;而对科研团队的绩效考核侧重于科研业绩、发表论文情况、研究项目,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等。 2 高职学院教学团队目标
团队管理理论认为团队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完成团队任务、建立和维护团队、发展个人,三个目标相辅相成。 2.1 长期目标
根据团队管理理论,对高职学院团队目标进行分析,从长期看就是要做到“三提高”,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发展个人)、提高教育质量(完成团队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维护团队)。 2.2 具体目标
具体看,“教学”团队的目标即完成“教”的任务。“教”的任务体现在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 (1)谁来教。
由谁来教,即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问题。高职学院学生培养目标一方面,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即人才层次的高级性,学生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具备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鲜明特点,即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
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学团队成员构成应该是一个集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深厚于一体的团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选派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同时,在现有专业教师构成的基础上,依托企业,与企业建立深度联系,聘请企业现场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担任部分实践课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开发及建设。 (2)教什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的课程内容要以职业需要为契入点,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任务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这就要求高职教学团队要不断深入现场实践,广泛及时获取现场资料,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开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满足日新月异的实践需求。 (3)怎么教。
怎么教从宏观上讲就是人才培养模式,从微观上讲就是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在有限的学制内,运用科学的培养模
式,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
在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上要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边讲边练、理论够用的原则组织教学,采用小组讨论、实训操作、分组仿真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围绕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方面,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构建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陶济东.“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内涵新解[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
[2] 梁熠锟.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建设及对策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3). [3] 郁士宽.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建设[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