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解决路径

来源:易榕旅网
第36卷第6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bl-36 NO.6 2015年6月 Jniversitv of Science and 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解决路径 肖辉 (铜陵学院文艺传媒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问题核心在于民俗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因此,解决民俗文化发展问题需要从发展的各个 方面入手,除了完成社会科研项目之外,使民俗文化研究展现出时代特征,完善民俗文化发展的路径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皖南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5)06—0079—03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 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开发,已经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及 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 一般性的民俗文化研究项目近100项,其中包括了皖南社会 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 民俗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建筑、宗教、戏曲艺术等。 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 (二)社会媒体对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关注 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皖南民俗文化是对安徽省长 池州学院的皖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引起了全 江以南地区特有的人民精神状态和生活特征的统一描述,民 国各家媒体的关注,在民俗文化发展呼声越来越热烈的背景 俗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语言的应用到日常生 下,2014年4月,中安在线安排来自全国网络媒体的2O多 活习惯的形成,从街巷流传的歌谣到古代庙宇的香火延继, 位记者对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进行了采访,这一事件标志着皖 都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皖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 南民俗文化已经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也证明了皖南民俗 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长江和钱塘江一带是唐宋时期文人的 文化研究确实在全国各地,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引起轰 聚集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现代,皖南地区是安徽经济 动。社会媒体对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宣传,使皖南地区的民 文化中心,也是安徽省发展的标杆。对民俗文化进行研究, 俗文化发展从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发展正式走向全国,成为中 发现民俗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提高 国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皖南地区的知名度,发展该区的社会精神文明、促进区域经 (三)皖南民俗文化的发现与继承 济文化协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的不断发现与继承,是皖南地区民俗文化发展 的最重要表现。在民俗文化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原本不为人 一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现状 熟知的宗教和民间艺术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对傩文化的 (一)池州学院皖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研究和民间信仰的研究,使皖南地区的民众也开始逐渐关注 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是池州学院响应安徽省委省政 民俗文化,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寻 府提出的“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并强化池州学院“地方性、 求继承民俗文化的方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华 应用型”的办学特色而成立的专门性学术研究机构。目前, 山庙会,也因为皖南民俗文化的发展而吸引了更多的香客, 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已经成为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的主要 一时之间形成了一股旅游热潮,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发现与传 基地,自2008年中心成立开始,池州学院依靠本身的历史、 承的结果。 文学、法学和艺术等学科专业力量,对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二皖南民俗文化发展中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5--01—15 (一)民俗文化遗失严重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皖南民俗 目前,由池州学院皖南文化研究中心为主力的民俗文化 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13B539)。 研究和发展队伍,虽然在民俗文化发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 作者简介:肖辉(1979--),男,安徽无为人,铜陵学 献,但观察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却不难发现,大多数民俗 院文艺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学与民俗文 文化的研究和发现都是以池州地区为中心的,并且,例如青 化。 79 阳腔等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是目前皖 南民俗文化发展的重点。实际上,皖南地区包括安徽承黄山、 宣城、池州、安庆、芜湖、铜陵多个城市和地区,不同地区 的民俗文化也各不相同,例如皮影戏、皖南花鼓戏、芜湖铁 画、徽墨、宣笔等,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都有待发展和继承, 但是,目前的皖南民俗文化研究对这些内容涉及甚少,也就 是说,皖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并没有被完全发现,这使得 一些只流传于民间的、小范围的、但历史比较悠久的民俗文 化,很可能因为不被发现而完全遗失。 (二)民俗文化人才不足 民俗文化人才不足,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民俗文化发展中 的主要问题,对于皖南地区来说也是同样的,尽管国家对皖 南民俗文化研究予以足够重视,以池州学院为主的高校也积 极参与民俗文化发展活动,但是,真正了解民俗文化的是生 活在皖南地区各个角落的普通民众,有可能是一个坐在巷口 的年迈老妪,也有可能是公园里舞剑的老人;真正继承了民 俗文化的也不是高校的教师和研究所的专家,而是民俗手工 匠人 民俗表演艺术家等。没有这些人的参与,皖南民俗文 化发展始终只能处在“研究”的层面,要使文化普及到社会 精神文明发展中是比较困难的。而目前的民俗文化发展队伍 中,恰恰缺乏与民族文化接触最近的人,或者是真正承载着 民俗文化的人。 (三)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困难 发展民俗文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通过文化的发展促进 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又包括了精神发展和物质发展两方 面。目前,皖南民俗文化的发展状态足以证明其在社会精神 发展中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 却不如文化价值来的那样高效。目前,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 民俗文化仅限于那些具有“国家文化遗产”等头衔的景区和 景点,然而,介由旅游业实现的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在某 种程度上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的破坏,九华山周围无数现代 化的酒店、停车场和商场、购物街已经足以证明旅游经济对 民俗文化氛围的破坏。此类“民俗文化消费”并不是实现民 俗文化经济价值的最好方式,另外,还有许多非物质形式的 民俗文化,因为缺乏商品特征,根本无法实现促进社会经济 发展的目的。 (四)民俗文化传承动力不足 皖南地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圣地,因此有了璀璨的 诗歌、美丽的建筑、形式多样的民俗体育项目和风景优美的 古镇古街,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是皖南地区人民在日常生 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是真正的人文精神之根,民众生 活之源。但是,在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都在 追求更符合自己需要的文化,即使是在皖南地区的农村,听 摇滚乐、流行音乐的年轻人也比听传统民歌的年轻人多上好 几倍;青阳腔在其鼎盛时期,皖南人人哼颂,但如今人们哼 的都是商品音乐。这说明,皖南地区人民在文化传承方面的 80 动力不足。 三解决皖南民俗文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深入调查和发现民俗文化 皖南地区民俗文化遗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参与民俗文化 发展的研究者对文化本身的调查和发现还不够深刻,仅从那 些已经脍炙人El的民俗文化入手,深刻挖掘其文化价值,却 忽视了民俗文化的根本——来源于生活,因此使民俗文化发 展视角狭窄。为了使皖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得以全面发展,建 议研究者们走出池州,深入社会,换一个新的角度去发现和 探索民俗文化。例如,走进比较偏远的乡村,通过对乡村生 活的观察和了解、感悟,找出其中符合民俗文化研究目的的 内容,或者全面考察地方区、县的档案、县志等,从中找出 发现民俗文化的线索。 (二)继续建设和发展民俗文化研究队伍 造成民俗文化发展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皖南地区 的此类研究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对民俗文化发展具有决定 性作用的模式,这使得许多民俗文化人才被埋没,但是,以 池州学院的专业建设为基础的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在皖 南民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说明,利用 高校资源进行地区知识文化研究是一条可行的路线。在短时 间内寻找民俗文化的继承者十分困难,利用高校资源进行民 俗文化发展却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建议皖南地区其他城市, 也建立起与池州学院类似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在民俗文化 研究的基础上,吸引文化继承人们参与这项重要的文化传承 事业,不断使民俗文化研究队伍发展壮大。 (三)促进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民俗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实现困难,主要在于能够实现 经济价值的民俗文化产业结构太过单一。目前,旅游业是皖 南地区发展最快的产业,因此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实现多集 中在旅游方面,在戏曲欣赏、民俗工艺制品交易和民俗建筑 方面,能够实现经济价值的机会十分微小。建议皖南地区各 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傍边,鼓 励艺术类企业和小商品制造业、体育文化产业都加入到民俗 文化的发展中,通过在各类民俗商品的开发,促进民俗产业 的全面发展。 (四)号召社会各界对民俗文化发展和传承进行资源投 入 人们不肯在民俗文化发展中投入经历和资源,是皖南地 区民众对文化遗产传承的动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只要皖南 地区社会各界都能够重视并参与民俗文化发展,为民俗文化 传承投入多种资源,形成传承动机,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 建议皖南地区政府在进行民众精神文明建设时,将建设资金 和资源多投放在民俗文化上,为文化的传承者提供较好的发 展环境;另外,还建议政府通过民俗文化发展倡议等活动的 举办,鼓励和号召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主动参与民俗文化的 发展,例如,建议企业为民俗文化展览馆进行投资、鼓励媒 生活之中,与皖南地区现代社会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 体对制作与民俗文化有关的专题节目等。 是皖南民俗文化发展真正的动力之所在。相信随着社会各界 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对民俗文化发展重视度的进一步加 四在发展皖南民俗文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强,皖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多样性能够得以完美呈现,民俗文 (一)重视民族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发现 化也会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 民俗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皖南地区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发 的生活之中展现其经典之美。 展之中发挥作用,是因为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这个地区的人 民的精神面貌的“根”,而且具有古典文化的艺术之美。因 参考文献: 此,在发展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艺术价值的发现。 [1】余秀娟.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以丽江黎明 这就意味着,民俗文化社科项目研究应以艺术审美为角度进 休僳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 行发展,而在进行民俗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时,又不 位论文,2013:10-12. 能使民俗文化跌落尘埃,成为商人牟利的工具,从而失去其 [2】李毓.传承与创新:民俗文化的舞台化研究——以深圳中 本身的价值。如何做到这些,还需要民俗文化研究单位和相 国民俗文化村为例[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013:8.10. (二)对民俗文化发展进行必要的宣传 [3】廖飞.论我国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1.湖南 发展民俗文化的土壤是在某一区域生活的民众对民俗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0—12. 文化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民俗文化才能真正作为精神文 [4】王晴锋.历史英雄、记忆争夺与族群认同——基于湖南省 明的一部分得以发展,而不是作为历史遗迹,被摆在博物馆 绥宁县上堡侗寨的调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或者景观遗址当中。因此,在发展皖南民俗文化的过程中, 科学版),2014,(5). 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进行必要的宣传,鼓励民众去实践一些 [5】彭根来.民俗文化产业化的价值、困惑及应对策略——以 民俗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各级学校、 江西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社区等社会组织,都应该在13常工作中思考如何实践民俗文 (8):130—131. 化,如何促进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高效地融合在一起, [6】丁艳霞.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民俗文化传播和发展研究[J】_ 只有这样,民俗文化发展才能获得永久不竭的动力。 今传媒,2014,(10):105-107. 综上所述,皖南民俗文化在社会科研项目研究中已经取 [7]董丽娟.经济民俗学视角下的区域民俗与区域经济[J].学 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民俗文化发展的全局角度来看, 理论,2013,(12):120—121. 单纯的社科项目并不能使民俗文化形成全面繁荣的景象。因 [8】邓茂梁.新时代背景下民俗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 此,进一步发展皖南民俗文化,应以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为主。 技,2013,(12):123—125. 使皖南地区社会各界都重视到民俗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 性,使民俗文化走出高校、走出研究所,再次深入到人们的 (责任编校:周欣)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