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来源:易榕旅网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

2012级高一物理单元测试———直线运动

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学习,甲、乙两个小分

y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图1所示,则( )

甲 ①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A② 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x乙 ③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O④ 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 图1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物体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45m/s,以质点

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45m/s2 B. -2.45m/s2 C. 4.90m/s2 D. -4.90m/s2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xAB=x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

度大小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4 m/s B. 4.5 m/s C. 5 m/s D. 5.5 m/s 5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s、

2s、3s,这三段位移长度之比和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1: 2 : 3 , 1: 1: 1 B.1: 4 : 9 , 1: 2 : 3

C.1: 3 : 5 , 1: 2 : 3 D.1: 8 : 27 , 1: 4 : 9

6、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t=l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t=2s时,A、B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A、B两质点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同方向运动 D、在t=4s时,A、B两质点相遇

7.从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3s内通过的位移为s,设物体在第2s内后1/3时间里以及第3s内后1/3时间里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1:s2为 ( ) A.5:11. B.3:7. C.11:17. D.7:13.

8、某人站在20m的平台边缘,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处的时间可能有(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A、1s B 、3s C、(7-2)s D、(7+2)s 9.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2)(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度一

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3.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s内的平均速度大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 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 25 m

10.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间,需时为t。现在物体由A点静止出发,匀加

速(加速度为a1 )到某一最大速度Vm后立即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2)至B点停下,历时仍为t,则物体的

( )

A.Vm 只能为2V,无论a1 、a2为何值 B.Vm 可为许多值,与a1 a2的大小有关 C.a1 、a2值必须是一定的

D.a1 、a2必须满足

a1a22V a1a2t11.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相距s.甲初速度为零,

加速度为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以速度v0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乙一定能追上甲.

B.当它们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

C.乙若能追上甲,则追上时乙的速度必定大于或等于甲的速度. D.它们一定有两次相遇.

12.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 B.石子一定追不上气球

C.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

D.若气球上升速度等于7m/s;其余条件不变,则右子在到达最高点时追上气球 二、填空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6分)测定个人的反应时间,按图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cm的直尺,他

的手抓在28cm处,你的手候在2cm处,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向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刻度对应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单位:cm,g=10m/s2)

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同学,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 s.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27 26 28

B 29 26 23 C 26 24 22

14.(2009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卷.物理.1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9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即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图9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

a=________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5、16两题每题10分,第17、18两题每题15分)

15.(6分)某质点P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s立即以反向的加速度a2作匀减速运动,又经ts后恰好回到出发点。试求a1与a2的大小关系。

16.(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综合测试卷.物理.14)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个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的距离为h.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个水滴落到盘中,共用时间为t.求第一个水滴落到盘子时,第二个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为多少?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是多少

17.如图1-5所示,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度υ=2 m/s匀速运行,传送带把A点处的零件送到B点

处,A、B两点之间相距L=10m,从A点把零件轻轻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送到B点.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动速率,零件能较快地传送到B点,要让零件用最短的时间从A点传送到B点处,说明并计算传送带的运动速率至少应多大?如果把求得的速率再提高一倍,则零件传送时间为多少?

图1-5

18.(12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 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高中2012级高一物理单元测试———直线运动

答案

1.C 2.ABD. 3.D 4.C 5.D 6.B 7.C 8. ABD 9.ABC 10.AD 11.C 12.BC 13. C, 0.2s 14. 0.405 , 0.756. 15. a2= 3 a1,

16.解析

由于水龙头滴水的时间间隔是恒定的,因此,题中所提到的某一时刻恰好滴到盘子的和正在空中下落的这两个水滴,可以看做是同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作自由落体运动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分别运动到了空中某点处和盘子处.据此,可以利用比例关系求解.设第一个水滴落到盘子时,第二个水滴距水龙头h1,距盘子h2,则h1:h2=1: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

t1每相邻两滴水滴落下的时间间隔为n1,

3,h1+h2=h,故h1=h.由题意可知,

411t2(n1)2所以有4h=2g(n1),即g2t2h.

17.解析

工件放上传送带后,先加速,当速度达到传送带运动速度时,将经此速度匀速运动.设222

工件加速度为a,则+(6-×2=10,a=1 m/s2

2aa若传送带运动速度足够大,工件一直加速到B处,则时间最短,设为tmin,则 12

atmin=10 tmin=25s 2

此时工件速度υ=atmin=25 m/s 传送带运动速度应不小于此速度

若把速率再提高一倍,零件传送仍需25s.

18. 解析

(l)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

10t1=s=4s (1分) s货=(5.5+4)×10m = 95m 2.511s警=at12=2.542m=20m(1分)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s=s货-s警=75m

2225s=10s (2) v0=90km/h=25m/s,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2=2.5121=2.5102m=125m因为s货’>ss货’=(5.5+10)×10m=155m (1分)s警’=at222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

(3)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距离△s’=s货’-s警’=30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t=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12s才能追上货车

s'=2s vm-v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