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不竭的生命力王碧琨
(天津大学,天津300072)
:中国园林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扬,拥有着独具魅力的风格和特点,其营造理念包括师法自然、因地制宜、抑扬衬托,并赋予
诗情画意的艺术情趣,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借景等手法将外界美景纳入园中,突破园林景物的界限,既扩大了园林空间,又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层次。中国的园林艺术立足生活,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品格外化的生动展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仍有着不竭的生命力。
:中国园林;生命力;风格特点
1
中国园林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造园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商周开始出现园林的雏型,中国传统园林历经了300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园林体系。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成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秦汉时期是我国园林的萌芽时期,园林面积广大,山水纵横,宫馆星罗棋布,主要是帝王狩猎和游乐的大型乐园。魏晋至唐代,由隐逸的精神追求所决定,原先专供帝王的园林逐步嬗变为山水园林,同时开始涌现私家园林。宋代到清代,中国园林更是到达了繁荣阶段。然而随着清朝的没落,中国的社会经济进入衰落期,中国园林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入侵和严重的形势压迫下逐渐失去生机。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园林也进入了春天,其发展之快令人欣喜,然而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和思潮的涌入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园林全球化的发展,却也使得本土文化流失殆尽,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缺乏对本国传统园林理念与理法的传承,另一方面又对国际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使园林设计往往流于形式。若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我们认识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理论和手流,以降低对土壤的冲刷,增大灌溉的覆盖面,大幅提高灌溉效率。
法,并与现代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发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当代的存在意义,激发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对于中国园林传统的再认识、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的热情,为中国古典园林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中国园林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园林风格和特点的形成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园林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与当今世界园林的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的。中国园林的特点是出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在有限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中国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师法自然中国园林布局讲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其形式以自由曲折为特点,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布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园林的地形地貌是自然山水景观的高度艺术概括,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国古典园林的选址多在山水形胜之地,或至少有水源之地,不然则通过挖湖堆山,因势利导而创造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1]。中国园林以自:[1]刘晓江,吴彦祥.浅谈兰州新区生态绿化建设的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2):43.
[2]王少山.兰州新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养护[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139-140.
[3]丁晓妹,李向阳.甘肃秦王川盆地灌后土壤盐分变化特征[J].能源与环境,2014(6):64-67.
[4]马灿,胡雅杰,薛天柱,等.秦王川南部表层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发育的关系[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6):104-108.
[5]梁志录,吴颖,付国民.甘肃兰州地区盐渍化特征及其治理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100-103.
[6]邢世通,武巍,蔡玉红.城市绿地土壤现状及改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69-169.
[7]方海兰.绿地土壤质量管理的探讨──以上海为例[J].中国园林,2000,16(6):85-87.
[8]张建旗,张继娜,杨虎德,等.兰州地区土壤电导率与盐分含量关系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9,34(2):21-24.
[9]狄多玉,吴永华.兰州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多样性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06(9):30-32.
[10]范义.甘肃经济转型的首要战略升级版———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实践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2):97-104.
2
结语
园林绿化是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面貌的重要载体。兰州新区是甘肃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9]。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可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招商引资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由于气候干燥、风沙大、冬季寒冷漫长,绿地土壤贫瘠盐碱等原因,造成的园林植物恢复缓慢、生长衰弱、景观提升难度大等建设难题,不能仅依靠常规的园林建设模式,需要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和管护技术体系的支撑,寻找出一条适合兰州新区城区园林绿化科
(收稿:2016-11-29)学建设的新出路。
訛輮輭
3
2017年第4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的水体、错落的山体、迂回的园路、参差的山石等构成一个被精炼概括的自然,将自然界的景物荟萃在一处园中。2.2诗情画意中国园林滋生在东方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影响,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意境。文人画家陶醉与山水风光,将生活诗意化,把诗情画意应用于园林之中,借景抒情,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情趣,在园林设计中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内涵通过视觉与文学等形式表现了出来,让身处其中的欣赏者不仅满足了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还在欣赏过后在心灵与精神上受到激发,产生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深层境界[2]。中国园林正是通过设计者将设计思想经由园林构造中所有涉及的这些视觉要素,在局部细节到整体的安排中遵循一定的审美思想和人文背景下体现出来的,甚至是园林中楹联、匾额等都体现着深厚文学底蕴。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也常遵循画理诗情,常常被人赋以人性,许多花木被赋予了人的高贵品格,并寄托了园主的美好愿望。2.3因地制宜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讲究随形就势,顺应基址特点而建造,在原有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又比自然更合理、更典型、更富有诗意。所谓因地制宜,包含了2个方面:一是建筑与园景的整体配合,二是各种园林元素与建筑相对位置的经营。要求张弛有度,有虚有实。此外,中国园林非常注重尺度的把握,懂得化整为零,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成为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影响到园林空间、地形、水系、色彩等设计元素的处理手法,因此,基址条件决定了整个园林的格调布局,利用好原有的自然元素,加以修饰、升华,可以为人和动植物提供更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
2.4抑扬衬托中国园林在营造上非常注重以小衬大、以暗衬明和欲扬先抑,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目的是达到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和曲径通幽的视觉感受,让简单东西的意蕴更加深厚。因此,在构图布局上通过近远借、临互借、仰俯借和应时借等类型,利用对景、框景、障景等手段,构成有节奏和韵律的空间,并形成良好空间游览序列的体系,将外界美景纳入园中,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统一,突破园林景物的界限,既扩大了园林空间,又丰富了园林景观层次。
3
中国园林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造园的艺术手法和深远意境完美地诠释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一座园林既有着对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和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又营造出了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和巧于因借的视域拓展,
含蓄委婉的情感表达彰显了其在景观设计领域的重要价值,中国园林把空间创造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起
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构筑与观念体系,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标志,其设计理念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给予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的园林造园绘景艺术手法一直被世界各国推崇和模仿。中国的园林艺术立足生活,力求实现自然精神境界为其最高艺术追求,融入中国丰厚的文化意蕴,带着中国几千年的艺术成就,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外化和生动展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其发展历程、美学规律以及意境构建等方面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具有的深远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园林设计师在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特征,在实践中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对于促进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国园林的机遇与挑战
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中国古典园林虽有着独有的风格魅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他文化的侵扰。外来的文化冲击和市场的影响,无疑加速了景观设计师创作力的衰退,使得景观设计成为仅在顾客要求下套用惯常风格模式的敷衍规划,一些设计者虽打着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旗号,却也只是将传统造园要素和形式生硬地搬到现代园林中,而未真正地参悟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和意境,影响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性与和谐感,造成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脱节。面对文化的碰撞和开放的社会,现代的景观设计师既需要与时俱进、开拓眼界,也需要立足本土、传承经典,挖掘中国园林的现实应用意义,把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空间布局形式以及蕴含的文化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沿袭本民族文化的文脉,使中国园林的精髓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中国园林是中华民族艺术和智慧的结晶,现代园林应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品味和生活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一直有着独有的风格魅力,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能够成为未来园林行业蒸蒸日上的重要力量。
(收稿:2016-12-08)
:[1]尚红,杨波.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9,06:92-94.
[2]郭君洁,魏景沙,刘银华.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J].设计,2014,09:87-88.
:王碧琨(1993-),女,汉族,河北人,研究生。
訛輯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