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易榕旅网
2.2.1动物细胞培养 教学设计

1.讲授法: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疑难讲解。 2.自学法:学生先自学基本知识,完成导学案。 3.学案导学

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课时安排:1课时

引入: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治疗该病人?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见课本P4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学习活动一: 【合作学习】

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为何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呢? 2.如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

3.胰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由此可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

4.培养瓶或培养皿的内表面为何要光滑、无毒? 5、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到什么时候就不再分裂、增殖?

1

【动动手】请完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图。 有关概念:

• 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为原代细胞。初次培养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

细胞株细胞系 取动物组织块 剪碎 胰蛋白酶 单个细胞 加培养液 细胞悬液 放入培养箱 10代细胞 10% 50代细胞 1% 无限传代 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 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 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 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学习活动二: 寻根问底,加深巩固

1、选用组织时,一般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培养材料,而不用老龄动物的,这是为什么?

2、胰蛋白酶处理组织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能够用胃蛋白酶代替吗? 3、动物细胞培养能否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思考: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根据你所学的内

2

环境的知识,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抗生素,为什么? 2.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血清,为什么?

3.添加5%的CO2是为了刺激细胞呼吸,还是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值? (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2.动物细胞是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受体细胞,因此,基因工程也离不开动物细胞的培养。

3.培养的动物细胞还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4.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药理、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学情分析

动物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学生是了解的,在体外如何实现细胞增殖的,有什么特点以及培养后的细胞有什么用途都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上再去联系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并能作出二者的比较。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设计了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借此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或定义,这样可以对整个所学的知

3

识有个更深刻的记忆,课堂效果很好,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

本节的细胞培养的过程和条件是重难点,我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观看插图,再逐个跟学生去分析了每一个图解,并然后学生找出疑惑之处,其他同学思考解答。这样学生对整个细胞培养过程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重难点。

本节课的亮点是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新理念, 引入用的是2013年11月19日,吴辉铭的父亲吴瑞军在工作时全身90%烧伤,吴辉铭先后三次义无反顾地忍受极大的疼痛从背部和头部为父取皮。学生不仅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而且深切感受到了吴辉铭的孝顺,进而引出了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式为其治疗。整节课以此为贯穿,激发学生的思考。

可惜的是本节课有些地方讲解不到位 ,例如在对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概念进行介绍时学生知识参照书本说原代培养就是消化后初次培养,传代培养就是重新处理后的分瓶培养,这只是对书本上文字的一个解读,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代’的含义,有学生就理解为细胞分裂的次数,应及时提出这个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此处的‘代’应是分瓶培养的次数而不是细胞分裂的次数。

教材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之后介绍的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以及胚胎工程都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掌握好这项技术才能为其他技术打好铺垫。所以把动物细胞培养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

4

十分重要了。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教学中,可把这部分内容归纳成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即培养的用途(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教材用人造皮肤等实例引入主题,同时,配以人造皮肤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很自然地导入动物细胞培养的内容。教材首先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接着以文字叙述、图片、小资料、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细胞培养过程及原理,最后又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知识出发,用提问的形式引出细胞培养的条件。对于细胞培养条件,教材用了较多的笔墨,其意图是细胞培养条件的讲述中蕴含了细胞培养的原理。

评测练习:

1、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是 ( ) A.动物细胞融合 B.单克隆抗体 C.胚胎移植 D.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

①原代培养 ②传代培养 ③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形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A.①②③ C.②①③

B.①③② D.③①②

3.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培养液中需加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加CO2维持培养液的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5

4、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细胞 ( ) A.容易产生各种变异 B.具有更强的全能性 C.取材十分方便 D.分裂增殖的能力强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培养

比较项目 原理 培养基性质 培养基特有成分 培养结果 培养目的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让学生先初步认识,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手段,使大部分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本节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动物细胞培养课标分析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6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动物细胞培养这节课来说,有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能力目标:

(1) 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学习体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