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学习题

来源:易榕旅网
举例:政府打击软件盗版问题

盗版的成本:侵犯知识产权,影响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 反盗版的成本:政府为搜集信息、设立机构、配备人员、 对盗版行为的处罚等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反盗版行为的度: 比较反盗版的成本增量(边际成本)和收益增量(边际收益)的关系。边际收益(盗版成本下降)大于边际成本(反盗版成本的增加),政府的反盗版行为才是值得的。 例:为什么化妆品可以薄利多销而药品却不行?

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为什么? 答(1)化妆品能薄利多销。是因为需求富有弹性,小幅度降 价可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从而使总收益增加。 药品缺乏需求弹性,降价只能使总收益减少。 (2)并不是所有药品都不能薄利多销。

例如一些滋补药品,其需求富有弹性,可以薄利多销。

二章;判断题

1、经济学上对某产品的需求意味着人们希望拥有 市场上的该产品。(×)

2、设需求方程为Qd=a-bP,在一个以横轴d ,代表需求量,纵轴代表价格的几何图形上,-b即为需求曲线的斜率(×) 3、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多于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素。(√)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关产品的价格上升会促 使某产品的供给增加。(×)

5、某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产品的需求量会上升(√) 6、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必会导致产品的均衡产量减少, 但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7、若产品一定幅度(百分比)的价格下降会导致该产品 同等幅度(百分比)的销售量增长,则生产该产品的厂商 的收益不变。(×)

8 若某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厂商提价会使自己的收益增加。(√) 9、某产品的替代品越多,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10、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上升之后,总收益减少,这种 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11、价格提高,销售总收益一定会增加。(× )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会导致苹果的需求曲线右移?(D) A.生梨价格上升 B.桔子产量减少 C.对苹果营养价值的广泛宣传 D.消费者收入的下降 2、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冰箱生产厂家的产品供给

曲线右移? (C)

A.冰箱价格下降 B、冰箱生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C.该厂家的生产规模扩大 D.全行业的产品库存增加

3、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 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A)

A.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B.不同 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

4、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益(C)。

A.增加 B.不变 C.下降 D.变化不确定

5、政府把产品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会导致(C) A.产品积压 B.产品供给丰富 C.黑市交易 D.B和C

6、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 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B.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C.新房子需求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D 新房子需求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7、两种商品中若当其中一种的价格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二者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A)。 A.负B.正C.0 D.1

8、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汽车的均衡价格下降?( B) A.汽车消费税降低 B.公路建设滞后 C.汽油价格下降 D.汽车生产成本上升

9 汽油价格上升和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汽车的(B )。 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提高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不确定 C.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不确定 D.均衡产量提高、均衡价格不确定

10、如果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同时发生了,对均衡价 格和数量的影响是( D) A.价格和数量都上升 B.价格和数量都下降

C.数量增加,价格的变动不确定 D.价格上升,数量的变动不确定

11、比较下列商品,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小的是(C ) A. 电视机 B. 家具 C.食品 D.衣服

12、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上升6%,那么,该物品的需求( A)

A.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单位弹性 D.弹性接近于零 简答

为什么粮食丰收对农民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只是某农 户的粮食丰收,那么对这户农民来说,丰收还是一件坏事吗? 答:(1)粮食缺乏需求弹性。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 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因此,粮食丰收,粮价下跌,但 人们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幅度较小,因而农民的收入下降了。 (2)对单个农户来说,粮食丰收了,在既定的市场价

格下,该农户的收入增加了。 计算

过春节的时候,猪肉的价格是20元/斤,每天销售500斤; 春节过后,猪肉的价格下降到16/斤,每天销售700斤。请 求出猪肉的需求价格弹性。 答:

春节前的需求量是500斤,春节后的需求量是700斤,因此 平均需求量是600斤,则: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的 变动量/平均需求量=(700-500)/600=1/3

春节前的价格是20元/斤,春节后的价格是16元/斤,因此 平均价格是18元/斤,则: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量/ 平均价格=(20-16)/18=2/9

因此猪肉的需求价格弹性: Ed=(1/3)/(2/9)=1.5

三章;判断题:

1、从消费者均衡理论中可引申出的结论是,为使消费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化,消费的产品必须多样化。(√)

2、劣等商品一定是吉芬商品,但吉芬商品不一定是劣等商品。(×) 3、虽然消费者的收入提高会导致对劣等商品的需求减少,但其它条件不变时,劣等商品的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却会导致对劣等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高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单选题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了(D) A.消费者为了提高效用而获得另一些商品时愿意放弃的 某一种商品的数量

B.消费者花在各种商品上的货币总值 C.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D.在确保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与另一种 商品的交换比率

2.消费者均衡意味着(C) A.消费者花费的货币额最小

B.消费者购买了其希望购买的全部商品

C.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了给其提供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D.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的各种商品都分别是市价最低的 3.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对X的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 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则(A) A.X不是吉芬商品 B.X不是劣等商品 C X不是正常商品 D .X吉芬商品

4. 预算线以同横轴(代表X商品量)的交点为轴心,按顺 时针方向运行,说明(C) A.X价格下降; B.X价格上升; C.Y价格下降; D.Y价格上升。

5、设某消费者仅消费X、Y两种商品,其价格分别为8角、2元,已知达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的X为5件,第5件提供的边际效用为16单位,

则这时消费的最后一单位Y提供的边际效用为( A)。 A. 40 B. 4 C. 20 D. 25

6、第四个馒头带来的满足不如第三个馒头这一事实是下列哪 一个概念的例子。(C ) A. 消费者剩余 B. 总效用递减 C. 边际效用递减 D. 价值之谜

7、一件衬衫价格60元,一份麦当劳快餐价格20元,在消费者 的均衡点上,衬衫对麦当劳快餐的边际替代率是(D ) A.1/3 B.2 C.6 D.3

钻石用途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请用边际效应原理的概念给以解释。

消费者愿意为一种物品付出的价格取决于该物品的边际效用。 钻石总效用小,但钻石稀有,其边际效用大,价格昂贵; 水的钻石总效用大,但水的数量多,其边际效用小,价格便宜。

四章;判断题

1. 边际产出下降必定带来平均产出下降。(×)

2.一般而言,厂商的隐性成本总是大于该厂商的显性成本。(× ) 3 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LAC曲线必相切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4、绝大多数SAC曲线的最低点之所以不在长期生产的最优轨迹上,乃在于生产规模的改变可以寻求到更低的SAC。(√ )

5、如果一个企业用最低成本技术进行生产,那么,劳动价格上升

而资本价格没变就意味着该企业将更多使用劳动,而更少使用资本。(× )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 加,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

7、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与亏损最小化的条件是一致的, 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

8、只要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相等,即企业实现收支平 衡,不存在任何利润。(×) 单项选择:

1.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时(C)。 A.平均产量曲线仍在上升

B.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C.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D.边际产量曲线在横轴以下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D )。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必为负数 B.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不一定减少 C.平均产量最高时与边际产量相等 D.边际产量减少,平均产量也一定减少 3.等成本线平行外移是因为(B )。 A.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 B.厂商追加了投资 C.产量提高 D.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

4.规模收益递增一定意味着(A )。

A.产量提高但平均成本下降 B.产量提高但边际成本下降 C.产量减少但平均成本下降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下降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D)。 A.AC曲线最低点处于AVC曲线最低点的右上方 B.MC曲线上升时,AC曲线可能也在下降 C.MC曲线下降时,AC曲线肯定也在下降 D AC曲线上升时MC曲线可能在下降 6.会计账目一般无法反映( C)。 A. 显性成本; B、可变成本; C、机会成本; D、沉没成本。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D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必为负数 B.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不一定减少 C.平均产量最高时与边际产量相等 D.边际产量减少,平均产量也定减少

8、当产出增加时,LAC曲线下降,这是由于(B ) A.规模不经济 B.规模经济

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 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C. 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D. 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5、如果某企业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为了获取最大利润(C ) A.他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应增加产量,在不完全竞争 条件下则不一定;

B.他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增加产量,在完全竞争 条件下则不一定;

C.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增加产量; D.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减少产量。 简答题

1、假定企业的工资提高10%,请用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 说明劳动力价格的提高是如何导致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 一种投入要素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PL 提高10%,MPL /PL < MPK /PK,为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使得MPL /PL= MPK /PK,那么企业必定增加资本投入,减少劳动投入, 即用资本替代劳动。

2、下列表述对或错,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 (1)当价格超过AVC时,竞争企业实际上是盈利的。 (2)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其MC曲线。

(3)在竞争市场,企业永远在最低平均成本上进行生产 解答:

(1)不确定。当价格超过AVC,但低于平均成本时,竞争企业处 亏损状态,但此时营业比不营业亏损要少一些。当价格超过AVC,也 超过平均成本时,竞争企业才处在盈利状态。

(2)错。MC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以上部分,才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3)错。在竞争市场,短期内,企业的产量可能在AC下降或上升水平上;只有在长期均衡时,企业的产量才处在最低平均成本水平上。

问答及计算题

小刘经营一家保龄球场。根据他的会计师计算,每玩一局的平均成本(包括房屋租金、设备折旧、损耗电力以及支付给工作人员的工资等)为10元,其中,平均固定成本为6元,平均可变成本为4元。如果每局的价格高于10元,经营当然有利;如果每局的价格等于10元,也可以实现收支相抵;但如果午夜时价格降至7元仍然有人来玩,而高于7元则无人玩,小刘是应该把价格降为7元继续经营呢?还是不降价停业呢?为什么?

短期内,企业若亏损,是否停止营业,应考虑价格和平均 可变成本的关系。因为此时固定成本不能够收回,如果价 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不仅可以补偿可变成本,还可 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因此营业比不营业好。但如果价 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一定要停止营业。

题目中,短期内,保龄球场的固定成本无论是否经营都是 要支出的,若停业所节省的仅仅是可变成本。在平均固定

成本为6元,平均可变成本为4元时,价格为7元经营是有 利的。因为在用4元弥补了平均可变成本后,仍可剩下3元 弥补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无论是否经营都已支出了, 能弥补3元比不能弥补好。所以,只要价格高于4元,经营 就比不经营好。固定成本属于已经支出无法收回的沉没成 本,在作出短期经营决策时可以不必考虑。

如果一个企业现在所用的技术是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大于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那么,它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MPL/MPK>PL/PK,说明没有达到成本最低的技术。因此,该企业可以增加所用劳动量而减少资本量。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劳动的增加会使MPL减少,资本增加会使MPK增加。这意味着,MPL/MPK 将下降。最终使得MPL/MPK=PL/PK,从而实现最低成本技术。

案例歌星演唱会的利润最大化

2004年秋季,上海某演出公司策划一场歌星演唱会,演唱会拟定在上海 万人体育馆内举行。演唱会一旦举行,成本开支几乎是完全可以预算的:歌 星及乐队的出场费、招待费(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开支)、场地租借费、 安保费、工作人员加班费等。演出公司估计,尽管到时市里有韩国电影周等活动,但凭所请几位歌星的影响力,出票数有望至少达到6000张。当然,场内位置不同,票价也不同,但按平均票价计算,出票数达到4800张便正好与演唱会的成本持平。因此,演唱会盈利是很有把握的。刚到演出公司实习的经济系大学生周星看了演出策划书后有些困惑:每增加一个观众的票价收入是公司的边际收益,这时的边际成本是多少呢?按照MR=MC的原则,理想的观众人数是多少呢?周星回校向微观经济学的教师求救,教师的一番话解开了周星的困惑。 问题:该教师应该是怎样分析的呢? 分析

因为演唱会的成本几乎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名观众的总成本变化为零,也就是边际成本为零。从经济学上讲,当MR>MC时,增加产销量(在这里为观众)会带来利润总额的增加,因此,每增加一名观众都会使总利润增加。但观众的增加

极限是场馆内的座位数,因此,场馆内的座位数就是给演出公司带来最大利润的理想观众人数。

五章;判断题

1、在企业明知开工生产就必会亏损的情况下,企业的理性 决策便是停产。(×)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只要某生产者的产品售价稍微高于 市场通行价格,其产品就不可能卖出去。(√)

3、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与亏损最小化的条件是一致的,即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单项选择题

1.假如在某一产量水平上,AC曲线处于最低点,则( B) A.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B.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C.厂商部分投入未获得正常回报 D.该产量为最优产量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C )。 A.P=AR B.P=MR C.P=MC D.P=AC

3.一般而言,只要产品价格高于以下哪种成本时厂商仍会进 行生产经营?( B)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计算题

已知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6300-400P,短期市 场供给函数为S=3000+150P,单个企业总LAC曲线最低处

的价格为6,产量为50,单个企业的成本规模不变。 1、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求行业内的企业数量。

3、如果市场的需求函数变为D=8000-400P,短期供给函数 为S=4700+150P,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4、求行业内的企业数量。

(1)市场均衡为6300 - 400P = 3000+150P,得P = 6 均衡产量Q = 3000 + 150P = 3900 (2)业内企业数量为: 3900 / 50 = 78

(3)市场均衡为8000 – 4009 = 4700 + 150P􀇣得P = 6 均衡产量Q = 4700 + 150×6 = 5600 (4)业内企业数量112= 5600 /50

2、下列表述对或错,还是不确定?解释你的答案。 (1)当价格超过AVC时,竞争企业实际上是盈利的。 (2)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就是其MC曲线。

(3)在竞争市场,企业永远在最低平均成本上进行生产 解答:

(1)不确定。当价格超过AVC,但低于平均成本时,竞争企业处在亏损状态,但此时营业比不营业亏损要少一些。当价格超过AVC,也超过平均成本时,竞争企业才处在盈利状态。

(2)错。MC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以上部分,才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3)错。在竞争市场,短期内,企业的产量可能在AC下降或上升水平上;只有在长期均衡时,企业的产量才处在最低平均成本水平上。

七章;判断题

1、逆向选择也可因市场上卖方掌握的信息比买方少而引起。(√) 2、从经济学的原理看,许多人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结婚以前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

3、旧车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新车市场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4、人的衣着打扮也是一种信息。(√)

5、将国有企业民营化并不能完全解决它的委托-代理问题。 6、机场内咖啡室的一小杯咖啡能卖到88元,就在于利 用了信息不对称而实施价格歧视。(× )

八章;判断题

1.三级价格差别的定价参考依据是不同分市场的不同的需 求价格弹性。(√ )

2、凡是垄断企业,对于社会都是弊大于利。(× ) 3、超过一定数量的产品单价降低也可视为购买的所有产品 平均价格降低。(√)

九章;单项选择题

1.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存在(B )。 A.P=MR=MC B.P>MR=MC C.AC>MR=MC D.P<MR=MC

2.完全垄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

(×)(√)A.MR=LMC= SMC B.MR=LMC=SAC C.MR=LMC=LAC D.MR=LMC=LAC=SAC 3.垄断厂商实行差别定价的主要目的是(B )。 A.推销更多的产品 B.实现更多的利润 C.更好地扩展市场 D.树立产品的品牌

4.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厂商的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 失,则价格要等于(C )。 A.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 D.平均可变成本

5 人们常常认为“垄断者在收取高价” 对此最为准确的经济 学解释是(A )

A. 垄断者制定的价格高于其平均成本 B. 垄断者制定的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

C. 垄断者比竞争行业的供给者获得利润的动机更强,因此 它把价格定得更高

D. 这个说法不正确,因为垄断者收取高价就会降低需求, 对自己没有好处 单项选择题

1.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产品是( C)。 A.同质的 B.异质的 C.同质的或异质的 D.以上都不对

2.下列哪一种市场中的厂商的需求曲线最陡峭?( B)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 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3.下列哪一种市场最能促进技术进步?( C)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垄断竞争 D.寡头垄断

4. 下列何种产品市场属于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D ) A.大米; B、石油; C、铜; D、空调。

5、如果某企业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为了获取最大利润(C ) A.他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应增加产量,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 B.他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增加产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 C.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增加产量; D.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减少产量。

6、当产出增加时,LAC曲线下降,这是由于(B ) A.规模不经济 B.规模经济

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十章

1、如果上游的造纸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只要污染权利可以交换,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问题即可妥善解决。(×) 2、根据科斯定理,交易成本对于能否实现外部性内在化存在什么影响?例如,某个养牛场的牛损害了邻近农场的农作物,每年给农场带来的损失是3000元。如果谈判的成本是每一方承担500元或3000元费用,界定产权对该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影响?

如果谈判成本是各方承担500元的费用,产权界定将能够使外部效

应内在化,市场调节将有效地发挥作用。(3分) 如果谈判成本是各方承担3000元,农场主将宁愿忍受每年3000元的损失,界定产权不能使外部效应内在化。

3、如果一家造纸厂的生产正在造成污染,导致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适当的政府政策是对这家造纸厂征税,这时征税额应该为(C ) A. 治理污染设备的成本B. 私人成本 C.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差额D. 社会成本

十一章

1、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 也是中国GNP的一部分。(× )

2、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3、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 )

A、政府转移支付 B、赎买一辆用过的汽车 C、购买普通股票 D、赎买一块土地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 D)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售股票的收入 D、以上说法全都不正确

考虑以下某国GDP的数据

年份 名义GDP 10亿美元 1993 1994 6343 6738 物价指数 (1987年是基年) 124 126 A.1993年到1994年间名义GDP的增长率是多少? B.1993年到1994年间,物价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C.按1987年的价格衡量,1993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D.按1987年的价格衡量,1994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E.1993年到1994年实际GDP的增长率是多少?

F. 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GDP增长率?为什么? 解: A.1993年到1994年间名义GDP的增长率是6.2%。 B.1993年到1994年间,物价指数的增长率是1.6%。 C.按1987年的价格衡量,1993年的实际GDP是 5115=(100/124)×6343

D.按1987年的价格衡量,1994年的实际GDP是 5347=(100/126)×6738

E.1993年到1994年实际GDP的增长率是4.5%。

F. 名义GDP增长率高于实际GDP增长率,因为名义GDP增长率既包含了产量增长又包含了物价上涨的因素。而实际GDP增长率不包含物价上涨的因素,它真实地反映了产量的增长。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以下区别是什么?

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 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产的汽车,而不是一辆德国产的汽车。 A、从支出法的角度看: 企业给总经理买车,看成是投资I;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是消费C。 B、买中国车算为消费C,从而使GDP增加;买德国车一方面使消费C增加,从而使GDP上升,另一方面又会使净出口下降,从而使GDP减少,结果:GDP不变。

某国的情况下:人口2500万,就业人数1000万,失业人数100万。 (1)如果摩擦失业与结构失业为60万人,自然失业率应该是多少? 􀌈2)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该国应该有多少人就业? (1)自然失业率为5.45%。 (2)1040万人。

十三章

1、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3000元,当其收入为8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 A.3/8 B.2/3 C.3/4 D.1

2、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 ). A 消费增加储蓄下降 B .消费下降储蓄增加 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

3、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度线意味着( ). A.直线上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储蓄 B.所有的点表示收入等于储蓄 C.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收入 D.以上都不正确

例4、假设政府购买G=1500,预算赤字=120,国内个人储蓄=1220,消费=4800,贸易赤字=90,转移支付=0。以下( )是正确的。 A、投资为1190; B、国民收入为7400; C、可支配收入为6020; D、以上皆对。 推算

(1)I=S+(T-G)-NX=1220+(-120)+90=1190

(2)国民收入Y=GNP= C+I+G+NX=4800+1190+1500-90=7400 (3)T-G-TR=T-1500=-120 所以T=1380

Yd=Y-T=7400-1380=6020

例5 、假定一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

个人可支配收入=4500,净出口=-110,储蓄=500,政府购买=1200,政府的预算盈余=60。计算(1)投资;(2)消费;(3)国民收入 (1)I=S+(T-G)+NX= 500+60+ (-110)=670 (2)Yd=C+S

C= Yd-S=4500-500=4000

(3) Y=C+I+G+NX=4000+670+1200+(-110)=5760 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 (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

• (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

• (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 • (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⑴经济萧条(失业均衡) ⑵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均衡) ⑶经济过热(超充分就业均衡) ⑷经济滞涨(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

十五章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面临的状况 轻微萧条 政策组合 扩张财政与紧 缩货币 严重通货膨胀 紧缩财政与紧 缩货币 轻微通货膨胀 严重萧条 紧缩财政和扩 张货币 扩张财政和扩 张货币 产出变动 不确定 利率变动 上升 下降 不确定 不确定 上升 下降 不确定 1、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有助于刺激经济发展。(√) • 2、如果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与储蓄都增加,所以,随着收 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于边际储蓄倾向都提高。(× ) • 3、IS曲线分析说明在商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 变动,LM曲线分析说明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同 方向变动。(√ )

• 4、当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 应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大(√ )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C) A.调节债券价格 B.实现利润最大化 C. 调节货币供给量 D.调节价格水平 • 6、凯恩斯理论中的乘数可应用于( B) • A.当投资增加时

• B.仅当在有闲置资源的经济中增加投资时

• C.仅当某些经济变量(如投资)变化,从而增加或减少闲置资源 • D.仅为政府财政变化时

• 7、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为了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B ) •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在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

• 8、假设经济处于衰退中,如果中央银行想稳定总需求,它应该如何操作货币政策工具达到这一目标?如果中央银行无所作为,政府为了稳定总需求,应该如何操作财政政策工具?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文字说明。 • 解答:画图。

• 如果中央银行想稳定总需求,应该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通过降低准备金率和贴现率,或者在证券市场卖出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得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进而增加总需求,拉动经济回升; • 如果中央银行无所作为,政府为了稳定总需求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或者减税,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回升。

• 9、假设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现在政府希望在不改变均衡产出的情况下,减少投资的份额并增加消费的份额,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画图说明:减少投资的份额并增加消费的份额,不改变均衡产出,应实行减少货币供给量和减税的混合政策。

• 减少投资——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 LM曲线左移→r上升→I减少;

• 增加消费——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可支配收入增加→C增加→ IS曲线右移;

• 保持充分就业水平——Y 不变,I减少,C增加。

十七章

假定没有政府支出和税收,货币供给量在某年是500。

Y=C+I C=80+0.9Y I=720-2000 r MS=500 L=(0.2Y-4000r)P 产品市场均衡Y=80+0.9Y+720-2000r 即r=(800-0.1Y)/2000 —— 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500=(0.2Y-4000r)P 即4000r=0.2Y-500/P —— LM曲线 将IS和LM方程联立得:

Y=4000+1250/P —— 总需求曲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