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试题

来源:易榕旅网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第二单元我们周

围的空气

知识点小结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展探究的化学家:。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b、装置要求:。 c、现象:。 d、结论:。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

〔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工程为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安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

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3、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以下物质反响现象

物质 碳 磷 硫 镁 铝 铁 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的目的: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别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4〕气体制取与搜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搜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搜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发生装置 搜集装置 A B C a b c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搜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搜集〔刚开场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⑦实验完毕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搜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检验: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响中能,而和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8、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小结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参加少许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目的是。 (2)正极得到的气体,它是; 负极得到的气体,它是。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质量比为。 2.化学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究的根底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1)氢气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气〕

点燃

(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燃烧产物是水〔氢气+氧气——→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者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

开大拇指,点燃气体,假设发出锋利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那么证明氢气较纯。

混合物:由两种或者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物质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洁物。

纯洁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二、水的净化

1.硬水与软水的检验,硬水的软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

得到的水是〕

〔3〕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别离的根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B.适用范围:别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三、分子和原子

相似点 区别 联络 分子 原子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洁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洁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构成。 〔2〕等量关系: 二、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1〕

C12原子的实际1/12〔2〕等量关系: 三、元素 〔1〕定义:

〔2〕注意:A.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B.元素组成物质

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或者核电荷数决定的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概念 原子核

元素 具有一样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最外电子层

核电荷数 区分

电子层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绘物质的宏观组成。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举例

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应用于描绘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

元素的最小粒子

联络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的分类: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

〔4〕元素的含量: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四种元素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C.生物细胞中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碳、氢、氮 〔5〕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能表示几个原子

四、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 五、原子构造示意图〔以镁原子为例〕 元素 组成 物质 构宏观概念:只可以说种

统成 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构 成 分子 原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亲密相关〔或者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构成 七、离子的形成 微观概念:可以说种类,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中,要发生变化。 〔1〕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②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

2+

表示两个镁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构造 电性 表示法 质子数=电子数 不带电 离子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带正电 +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带负电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 失电子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互相转化关系 得电子 八、化学式

〔1〕意义:A、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B、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①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得电子 失电子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③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九、化合价

〔1〕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和。氧元素通常显价;氢元素通常显价;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非金属元素显; ②在化合物里;在单质分子里,。

〔2〕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

化合价 离子 元素符号右上角,先数后符“1〞略 化合价改变位置交换顺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正上方、先符后数“1〞不忘 实例 联络 同种元素(或者原子团)的序离子电荷 〔3〕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①用顺口溜记忆

一价钾钠银氯氢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较常见

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1价:铵根-1价:氢氧根,硝酸根,-2价:硫酸根,碳酸根 〔4〕化合价的应用

①检验化学式的正误;

②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务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 〔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2、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4、一定量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3、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