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大众文艺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探讨 田雪婷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74100) 摘要: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教学仍旧延续传统方 和现状发展过程的充分了解,运用创新的意识,fuf ̄力,需求新的 式,以技能训练为主,情感培养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适应人 突破。这不仅教学的需要,也是知识的需要。创新能力的探究包 才培养的改革,应该以钢琴演奏技巧为基础,采用以能力培养为主, 括:1.传统教学模式的解读,新形势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的背景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入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 下,以时俱进的教学方式的实践探讨。2.钢琴本身过去和现在发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更好的完成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实用的学习 展历史的掌握。其中涵盖钢琴结构的进化:钢琴乐曲的产生发 方法。 展;不同形势和内容变换的前提下,钢琴触键法的转换发展。 (二)受教者的探究 关键词:钢琴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的含义包括教与学。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和学两个主题配 钢琴演奏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将形象思维及艺术思维相 合完成。教是老师的职责,学是学生的义务。钢琴教学中需要教 融合,集艺术性、技巧性、实践性于一体,强调的是学生对音乐 师具有创新的意识,提升探究、创新能力。因为教学过程的双向 的理解、感知、表现。高校教师对于钢琴的教学不仅限于对演奏 性,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教’中师需要从教的角度 技能的强化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 进行改进完善,对‘学’中生也需研究。例如:对学生性格的了 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再到表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思维 解;学生心里的探究;不同差异的学生在学习钢琴这门课程中遇 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情感培养为辅。这样的教学框套下,使 到的困难和疑惑。针对个别差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的办法。 得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机械的技巧演奏,缺乏情感的理 这也就是在钢琴教学中需要采取一对一课堂教学,遵循因材施教 解表现。弹奏出来的声音“无血无肉”失去灵性。寻求新的教学 的教学原则。 方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了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钢 琴教学的质量,培养通过钢琴表现艺术的演奏者才是我们教学的 三、促进个性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天性成就不同能力。 目的。如何才能最终实现培养目标,采用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方 每个学生对于钢琴技能的领悟接受能力不同,对音乐的感悟、理 式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索的教学问题。 一解、表达能力也明显的不均衡。因此在同一乐曲的演奏上会产生 、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不同音乐。教师要尽量保存学生的天性成长,不要磨灭以致扼杀 音乐的感悟首先来源于意识,再经过艺术思维的加工来理解 个体中个性的发展。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鼓励式的激发学生的 音乐。音乐需要审美来欣赏,音乐审美的提升则通过理解音乐的 兴趣和表演的热情,使学生建立起强烈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对 能力来体现。且审美过程中首先要认知美、理解美才能欣赏美。 音乐的感悟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从内心中真正对演奏音乐产 音乐本身表面由音色、音强、节奏表现出来,再结合音乐深层的 生热情,对钢琴课程产生兴趣。通过个性教学使学生“人人爱钢 意象塑造、意境表达展现出来。有了美的体现和表达,才能更好 琴、人人爱音乐”。 的阐释音乐。因此实际在演奏作品之前,需要真正读懂音乐,领 钢琴教学模式的探讨,最终目的是改变传统观念里的教学方 悟音乐内涵。为了使学生能够将音乐作品通过钢琴生动的演奏出 法,不仅与时俱进,而且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让受教者虽在 来,塑造正确的音乐形象,表达准确的音乐情感。教师在指导学 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但都能喜欢音乐,热爱钢琴,快乐学习。生进行练习演奏之前,除了要正确指导学生对曲谱中的重、难点 进行解释说明,对曲式结构和调性进行简单分析之外,对作品产 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作曲意图进行阐释是值得注意的环节。 讲解是表面,理解是关键。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的理 解,要求我们具备音乐审美的能力。同时在音乐审美的前提下, 才能准确把握音乐风格特征。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演奏者才能 更好地演奏完成作品。所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要仅仅以 讲解练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为宗旨。结合实际,创新钢琴教学 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是钢琴教学中值得探讨和追求的目标。 二、不断探索、创新 每一门学科或领域意识和能力的创新,新道路的探索研究是 知识跃进的必经之路也是前提保证。钢琴教学中也并不例外。 (一)传教者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司徒壁春,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 如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 式来完善课堂教学,那就需要钢琴教师首先具有对钢琴教学过去 [2]吴铁英,孙明珠著简明钢琴教学-法[M].h.gv音乐出版社,2010.3. 己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