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悲壮感情;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体会小说主题;
3、分析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4、感悟《丹柯》的多元化主题;
5、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独立自学】
一、积累字词
泥沼(zhǎo) 虬(qiú)曲 黏(nián)泥 篝(gōu)火 龌龊(wòchuò)二、了解高尔基的明确平及作品
1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名言:
1.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2.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4.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练。
【合作互学】【展示竞学】
1、梳理文章结构:从众人和丹柯两个角度入手,用一个词语概括各情节,如开篇写众
2
人的“厄运”。
众人: 厄运—— 希望 —— 怨怒 —— 追随 ——遗忘
丹柯: 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以德报怨 ——舍身为公——化为星火
2、请学生画出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自读,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环境的恶劣的。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
③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
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⑤可是有一会儿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林子
3
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有过的黑夜全集中在这儿了。
⑥树林一直不停地发出 低沉的声音,来响应他们的叫嚷,电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
明确: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与一般的对环境的描写不同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困难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鲜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欣赏文章中笔墨较多的环境描写,因为在课前小组讨论时很多学生都不明白那么多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把这些非常典型的环境描写的句子找出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他们的自读和齐读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进而感受作品浪漫主义手法。
3、 在丹柯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族人。 要把这样一群人带出森林是一帆风顺的吗?作者是如何设计情节的,请生筛选出变化过程中重要词语。
讨论明确:“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理清小说的情节,学习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来表现小说主题的方法,同时在对比中赏析丹柯的人物形象。
4、最后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这一群自私自利的族人前进的道路……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那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 这样的交代对于
4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有何意义和作用? 对于人们的表现请问同学有何感受?
明确:这段文字,通过对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更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的交代,为人物形象增添了悲剧色彩,从而使英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而饱满,增强了小说感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老人说:“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论鲁迅
英雄往往寂寞甚至痛苦,可只有真正忍得住寂寞和痛苦,不后悔不动摇,还要继续付出的人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英雄吧!丹柯把生命献给了大家,可是却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这一群无知的族人的同时也给丹柯这一个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层悲剧意味。
【评点】郁达夫通过鲁迅的死想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绝望,高尔基也希望通过蛋壳的死让我们看到日益艰难日益腐朽的19世纪末的俄国,表达了高尔基早年的创作倾向。
5、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在歌颂怎样一种精神?
5
明确: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6、概括小说主题:
明确:文章通过描写青年丹柯牺牲自己带领族人重重困难走出黑森林的故事,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和自信勇敢、勇于牺牲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丹柯悲剧命运的沉重哀思。
7、 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解,一颗勇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如此种种颇有鲁迅笔下启蒙者的味道。不同的是,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而夏瑜们却是现实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 请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明确:⑴强烈的美丑对比:年少而俊美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则恶如野兽。
⑵极尽想像、夸张之能事:森林恐怖险恶环境的描写,丹柯高举燃烧的心为众人引路,碎裂的心化为草地上蓝色的火星。
第二课时
【检测验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雪 夜 【日本】星新一
6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7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8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
“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9
1.小说在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冬夜的雪花,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为人物的出场营造肃穆静寂的氛围;②凸显老人对儿子的深情,意境悠远;
③为全篇“定调”,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2.小说中老两口的对话表现了他们对儿子深沉的爱,这种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②怕儿子学习辛苦而送热茶;③祝愿儿子顺利
通过毕业考试;④恳求抢劫犯不要上楼伤害儿子。
3.简要赏析本文的标题“雪夜”。
答案: ①“雪夜”制造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②“雪夜”是情节展开的特定环境,使故事的发生显得合情合理。③“雪夜”象征老两口爱的至诚。④“雪夜”象征老两口心
理的孤寂,也象征人情的冷漠。
4.日本作家星新一是一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在情节安排(结构上)的特点。
答案: ①小说情节出乎意料而在情理之中。②通过情节的紧张冲突来展开叙事。③首
尾呼应。
5.“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
10
答案:①从老两口的对白、行为来看,小说凸显出亲情深沉、无价的主题;②从小偷与老两口的冲突来看,小说折射日本处在工业社会时期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尔虞我诈的利益争斗,人们缺乏信任和安全感;③从老两口不寻常的举动来看,情节似乎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他们似乎对儿子之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似乎蕴涵着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批判。
11
(编审:章红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