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北五市天然气利用现状及市场展望

来源:易榕旅网
苏北五市天然气利用现状及市场展望

2005

年1月1日西气东输的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进入天然气产业加速发

展的时代。江苏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和能源消耗大省,迅即成为国内外众多能源巨头追逐的最大的目标市场之—。2005年3月,刚刚组建不久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进驻江苏,力图在江苏天然气市场争得一席之地。中石化计划利用连云港市港口条件,兴建第一期年接收300万吨、储存能力达16×104Nm3的LNG项目。这对于江苏省构建能源供应多元化新格局,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功能,加快苏北振兴以及沿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苏北徐、淮、盐、连、宿五市作为输气干线和场站分布项目规划,区域,其天然气利用现状和目标市场需求预测,不仅是该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加快项目实施的关键。

苏北五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优势

苏北五市地处东陇海线和淮河下游,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五市区位优势明显,处于长三角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的中间地带,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铁路、新长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西连广阔的中原和西部地区,北通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南与经济中心上海相连,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域内自然环境优良,特色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并基本形成了支撑本区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

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苏北振兴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重大决策,为苏北五市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国

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达国家与国内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与结构调整,为五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国际资本与国际产业的转移,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国际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等,为五市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目前,五市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特征明显、潜力巨大。

苏北五市天然气利用现状

江苏既是经济发达强省之一,同时又是能源缺口大省,每年一次性能源消费依赖省外输入比例高达80%。2005年,全省一次性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为16800万吨。2004年,全省天然气消费总量为26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2.5%,2005年的消费总量达13000万立方米,为2004年的5倍。依据《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每万元GDP能耗0.8吨标煤指标,到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也将达到21633万吨。按照国家提出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耗中占8%—10%比例的总体要求,预计2010年江苏全省天然气需求将高达130—162亿立方米,而西气东输可供最大气量为60亿立方米/年,分别占总需求量的46%和37%。仅江阴一市,今年预计天然气全年需求量就达2亿立方米。即使将去年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中石油如东LNG项目年输送46亿立方米天然气全部供应江苏,届时全省缺口仍达24~56亿立方米/年。而缺口将主要集中在苏北五市,尽管西气东输冀宁联络干线上预留了河北安平至鲁西南和苏北部分地区支线,但并不增加新气源,随着下游市场的迅速扩大,江苏的天然气供需矛盾仍将日趋严峻。

五市天然气利用现状的主要特点是:

城市气化率大幅提高,燃气用户快速增加。进入“十五”以来,五市居民和公商餐饮业天然气用户成倍增长。2005年底,五市主城区用气人口已达到358.3万人。除徐州市仍在供应相当数量的人工煤气之外,其余四市则均以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为主。五市中,高于全省现有主城区平均气化率92%的城市为徐州(99.7%)、淮安(96.2%)、盐城(100%)。随着天然气终端市场的放开和五市所辖县(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天然气覆盖率和普及率将不断递增。

境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发展规划初初见端倪。2005年,五市主城区供气中低压管道网总长度接近1000公里。今年,已建成的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管线纵贯苏北腹地,并在淮安设分输站一座,同时在干线上预留至连云港支线,城市新区供气场站星罗棋布。这些即将形成的外部条件和设施建设为下游市场开发与拓展提供了硬件基础。目前,五市和各区县在城市建设中已将天然气利用列入总体发展规划,并作为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经营燃气商家多元,而天然气供应源头较为局限。目前,进入五市及所属县区天然气终端市场的企业约有10家,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握较大市场份额的是新奥和港华燃气公司。新奥抓住参与开发江苏油田天然气的契机,已在盐城、淮安、连云港等地建立合资公司,并且正在实施天然气主业与房地产全面融合的战略。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与徐州煤气公司合资成立了徐州港华天然气有限公司,已发展居民用户近15万户,公共服务及工业用户300多户。港华

公司在徐州市区内计划建成LPG汽车加气站4个。上述经营燃气企业虽说多元,但由于供气源头有限,后续发展势必受到制约。目前,除盐城市天然气自给有余外,其余各市气源主要由中原和华北两大油田供应,因运输成本较高,价格居高不下。随着用户的发展和需求增加,气源保障系统显得较为脆弱,供给缺口逐年加大,不少燃气企业在用户发展上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2001年,华公司在宿迁市获得天然气专营权,并铺设了3公里的管网,但在去年初作出了撤资决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气源难以长期保证。目前该专营权已由中石油管道局接手取代。

苏北五市天然气市场展望

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也是不同于一般普通消费品的特殊商品,其市场前景不仅受供求关系的制约,而且更应受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速度、政策环境以及资源保障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天然气产业发展既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又具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城市生活和发展中,天然气替代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大规模利用天然气,是优化地区能源结构,促进苏北五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就苏北五市而言,目前正处在天然气发展的初始阶段,其市场潜力巨大。

一是五市的经济发展提速,目前正进入黄金发展期,对能源供应提出巨大需求。据业内专家分析,按五市现有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年10%速度增长,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GDP速与能源需求量之比,能源弹性系数取值为0.82,天然气的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1%到10%逐年增长测算,到2010年和

2020年,苏北市场每年需天然气总量分别约为17亿立方和44亿立方米。调查显示,2006—2020年间,五市居民年用气量大体保持在每年用气总量的28%以下,随着其他用户的发展,所占比重逐渐下降,2010年后,稳定在10%左右;公共服务及餐饮业用户近期年需求比例大致在1.5%—3.5%,远期将达到5.7%左右;大型工业和一般工业以及锅炉燃料替代用气量比重2010年前上升较快,此后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期。

二是加快振兴苏北和沿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战略的实施,必将形成对各类能源的需求热。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苏北五市到2010年将加快形成一批跨区联合开发的新型产业集群和城镇发展轴。仅沿东陇海区域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2150亿元,平均增长在12%,人均GDP达到27950元,实现全区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两倍以上。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沿东陇海区域将形成以资源型加工、机械、化工、医药四大集群为主的新兴产业密集带,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以上目标和战略定位,能源支撑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为此,江苏省政府已将连云港LNG项目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并在积极争取之中。

三是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苏北五市天然气需求量将不断增大。2005年,江苏省能耗总量比上年增长18.7%,超过GDP增长速度4.2个百分点;每万元GDP消耗综合能源量为1.1吨标准煤,比上年提高0.2吨;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5%,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压力加大,不仅是全省,而且同样也是目前和今后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瓶颈。作为清洁高效能源的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

既有利于苏北能源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同时更有利于全省循环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

当前苏北五市不仅要在城市规划和开发区建设中将天然气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要在总结和借鉴目前苏南天然气利用经验基础上,对本区域内天然气目标市场、利用方向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使天然气能源利用规划既符合区域实际,又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适度的超前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