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Ohlna EdUCatlOn—Innova…q….tio—n Heral[du 概念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陈林江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环境学院 广州 51 0631) 摘要:化学学科中的专门术语众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如何利用概念圈,将化学基本概念形成一个 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概念圈 中学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07(b)一0123--01 却丢了重点,提问时还要从头看一遍,总之 是顾此失彼。现在,他们只要在自己小组的 草图上圈圈点点,就能完成听课笔记。当 然,学生个体的资质不同,最后还得要求他们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画出各自的概念图。 学习完元素周期表后,学生只要能绘 制下面的概念图,就证明这部分的最基本 知识他已经掌握了。 3.3让学生利用概念图找出新旧知识之间 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相当密 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定要学生记清楚 的,概念图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它可以有 多个并列的主概念(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 表),因此,可以利用它来标明新旧知识之 间的关系。如下图3,简单的两条线就明了 地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也为后 续的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埋下了伏笔。 1概念图的由来 概念图产生于2O世纪6O年代,由美国康 乃尔(Comel1)大学教育系的Joseph D.Novak 和Bob Gowin等人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1)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 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 容量非常有限,为7±2个组块…。因此,他 们在Ⅸ学会学习》一书中,将这种能扩大知 识信息组块的图形结构称为“概念图” 3.1利用已学过知识先教会学生绘制概念图 紧扣教学大纲要求,逐步教学生绘制小图, 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图。概念图策略,与 学生传统学习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理解 记忆与单纯死记硬背两种不同认知方式。 而且,人头脑中的知识信息是按概括水平 高低分层次进行储存或表征的,图式是陈 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重要形式。[2I这样,学 生遗忘机会就率大大减少。 (Concept Mapping)。 学习元素周期表前,一般都需要复习初 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向学生讲明 步骤是:①先让学生写出(与原子相关的)概 念(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电子层、最外 层电子数等;②区分最概括的概念(原子),置 于图的最高层;③将各个概念(质子、中子、 电子、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等)根据从属或 并列关系正确排序,确立概念图的层级结构; ④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如有需要,可以 在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④在每 个概念后可以增加一些实例来加强理解。 让学生根据步骤绘图,如果能画出图l 的效果,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概念图 的绘制。利用这个方法可以使大脑中零散 的知识系统化,相关的知识点,就有条理、 分层次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3.2教授新课让学生自己绘制概念图 教授新课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有了 前面绘图的基础,一般学生都会查找相关 的基本关键词(概念),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概念图的绘制 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或 相同)级别的概念和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 内,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起来, 并在连线上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箭头符 号表示其方向,从而形成这个主题的概念 和命题网络。也就是说,绘制概念图需要 列出所有的概念,然后建立概念和概念之 间的关系,一幅概念图中可以有多 主要 概念。也就是说它表示的是知识网络,包 含节点(概念)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陈述(以 连线和箭头代表),是网状结构的。 4概念图对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 影响 3概念图的具体应用 元素周期表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知 识的重点,以概念和命题规律多、易混淆 而著称,常使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望而 生畏。这里以人教版 化学2》(必修)第一 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为例,它的内容环环 相扣,信息量大,足以用来说明概念图在化 学教学中的作用。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以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 的,概念图的绘制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 4,1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运用概念图策略时,注重概念之间的 逻辑关系,深入到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分析 知识层次,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 于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对知识掌握量增加 并能知道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在学生解 决实际的化学问题时,就能增强他们的解 题能力,从而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提 画出草图。 升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草图画好后,我这时才开始系统讲解元 4.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素周期表的知识。传统的笔记是以文字为 这个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 主的条款式罗列,书写量特别大,学生常因跟 获得信心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 不上我的讲解速度而放弃记录,或只顾书写 性,学生之间可以多人参与,相互取长补 短。而不像其它方法,只能在最后矫正答 案,很难看出或者根本体会不到其它同学 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 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4:124,115~116. 图1复习初三原子结构知识 图2新学习的元素周期表知识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1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