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易榕旅网


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3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 【山顶洞人】清华大学2004年中国通史真题

正确答案: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 【太康失国】兰州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真题

正确答案:夏朝政权易手事件。夏启死后传位给太康。太康终日宴饮、游乐,不恤民事,荒淫无道,引起内乱。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则乘启子武观叛乱之机,起兵攻入夏都,赶走太康,“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取王位。史称“太康失国”。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3. 【礼乐制度】

正确答案:西周的政治制度之一。西周初期,在周公主持下所制定的“周礼”,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之外,还有吉、凶、军、宾、嘉五礼,即有关祭祀、丧葬、军旅、朝觐盟会和婚冠喜庆等各种典礼仪式,以及宫室、衣服、车马等礼仪等级规定。配合这些典礼仪式,还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舞乐。其核心内容是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周朝礼乐制度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很多内容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4. 【马陵之战】宁波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通史真题

正确答案:战国中期齐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韩求救于齐。次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韩。齐军直指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齐以增兵减灶之计诱魏军至马陵,大败魏军,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马陵之战使魏国实力大为削弱,开始了秦齐东西对峙的时代,为秦的东扩提供了有利契机。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5. 【稷下学宫】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基础真题;云南大学2015年中国史基础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中国史综合真题

正确答案: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中心。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稷门附近,故称稷下。建立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前356年在位)之时,经过威王,至宣王时最盛。稷下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任其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淳于髡、田骈、慎到、宋铆、尹文、环渊、鲁仲连和荀况等著名人物曾期会于此。稷下学宫的设置,对当时学术的繁荣起了很大作用。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6. 【五德终始说】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北京史复试真题;首都师范大学2016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

正确答案:战国末期阴阳家学派创始人邹衍提出的历史循环学说。邹衍把阴阳与五行相胜配合起来,提出五德终始的循环论和命定论,认为土、木、金、火、水五行就是五德,历史上的每个朝代代表其中一德,按照五行相胜的次序,互相更替,周而复始。秦始皇是第一个实行这种学说的,认为周得火德,秦得水德,水能克火,故秦代周。秦始皇采用五德终始说是用以证明他代周的必然性和实行法治的合理性,为专制主义皇权寻找思想理论根据。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7. 【文景之治】苏州大学2013年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扬州大学201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通史真题;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中国社科院2014年边疆史复试真题

正确答案: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的局面。汉文帝和景帝在位共四十余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使社会经济由恢复而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8. 【董仲舒】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兰州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11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

正确答案:西汉思想家。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9. 【白渠】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思想史复试真题

正确答案: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接受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泾水与洛水之间穿挖渠道。引泾水为源,首起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尾人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注归渭水,与郑国渠平行,长达二百里,灌溉农田四千五百余顷,民得其利。因为是白公建议开凿此渠,故称为白渠或白公渠。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0. 【丝绸之路】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历史地理学复试真题;中国社科院2014年边疆史复试真题

正确答案:古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商路,开通于西汉。当时,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共有两条路。一条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安息到达大秦,或者由大月氏南人身毒;另一条路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至康居等地。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1. 【土家制】北京大学2003年中国通史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

正确答案:三国曹魏推行的军事政策。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士家集中居住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士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士家制保证了曹魏时的兵源,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条件。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2. 【九品混通】北京大学1996年魏晋南北朝史真题

正确答案:北魏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当时,国家征收的正税为平均每亩纳调布帛二石、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另有附加税。按规定:在征收赋税时,不是平均分摊给各户,而是由县令和乡吏“计赀定课”,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级将赋税运送到不同地区,即上三品入京师,中三品人他州要仓,下三品入本州。此制流弊严重,后为户调制所取代。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3. 【《文心雕龙》】

正确答案:南朝刘勰所撰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50篇,系统地论述了各种文章体裁和创作方法,体大思精,是前人文学批评的总结性著作。他反对以形式取胜的文风,认为过分的雕琢会失去自然美。他又提出“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随着时代而发展。这部著作的出现,反映了古代文学理论水平的提高。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4. 【长征健儿】兰州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

正确答案:唐代开元以后长期戍守边疆的雇佣兵。随着均田制度的破坏,府兵制已难以维持。为弥补兵源的不足,边镇戍兵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起,正

式实行招募制,因为要长期服役,招募的戍兵被称为长征健儿。他们由边地将帅长期统率,逐步形成了将帅专兵的局面。长征健儿代替了原来轮番戍防的府兵,是唐代兵制变革中的重要内容。这种变革使招募制的雇佣兵、职业兵代替了征兵制的义务兵。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5. 【律令格式】北京大学2002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正确答案:唐代法典的四种形式。唐代的法律体系由律、令、格、式四种形式构成。律是刑法典。令是关于国家各种制度的规定,如《户令》《田令》等。式是各项行政法规、办事细则,如《水部式》等。格是对律、令、式所做的补充和修改。律、令、格、式互为补充,以律为主,同时并行。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6. 【黄巢起义】北京大学1996年隋唐史真题

正确答案:唐末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巢原为王仙芝部下,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农民起义领袖。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进入长安,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建立农民革命政权。中和三年(883年),唐朝引沙陀贵族李克用前来进攻起义军。起义军退出长安,转向河南。又遭朱全忠(温)和李克用等部的追击。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杀。起义失败。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7. 【回纥】

正确答案:回纥是铁勒的一支。公元6世纪中叶起,先后依附于突厥和薛延陀。玄宗开元中期以后,后突厥汗国衰落,回纥逐渐强大起来。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次年,骨力裴罗攻灭后突厥汗国,尽有突厥故地。安史之乱时,回纥曾助唐平叛。贞元五年(789年),改名回鹘。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内部纷争,黠戛斯乘机灭亡回鹘汗国,回鹘人大部分西迁。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8. 【禅宗】南京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湖南大学2012年中国思想史复试真题

正确答案: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主张修习禅定,故名。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至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南宗宣传顿悟,北宗宣传渐悟。南宗最为盛行,几乎取代其他各宗派,垄断了佛坛。禅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19. 【圩田】2007年历史学统考真题

正确答案: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水利田。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明清延续。圩田即在水乡河床较高,田面较低的地方,沿河渠岸和田边筑堤,内

以围田,外以隔水。每圩方圆几十里。沿堤建水闸,旱则开闸引水灌溉,涝则闭闸拒水。使南方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0. 【《三经新义》】

正确答案: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经义的重新训示。熙宁六年(1073年),神宗任命王安石提举经义局,由吕惠卿等兼修撰,重新解释《诗》《书》《周礼》等书。熙宁八年(1075年),《诗经新义》《书经新义》《周礼新义》完成,合称《三经新义》,作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理论依据。后《三经新义》被颁赐给宗室、大学及诸州府学。《三经新义》开宋代义理之学,代替汉唐传注经学之风,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荆公新学;同时这种训释经义中阐明义理、反对章句传注的新学,对理学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1. 【黄天荡之战】

正确答案:1130年南宋与金之间的一次战役。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攻占杭州.大掠后北返,在将渡长江时,被韩世忠阻截在黄天荡。宋军八千人凭借有利地形与金军激战,大败金军。双方对峙四十八天,金军凿渠入江,才得逃脱。这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2. 【襄樊保卫战】

正确答案:宋元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1267年,忽必烈接受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将军事攻击的重点确定为攻襄阳、樊城。襄阳、樊城先后被元军围困六年(1267—1273年),南宋军民展开了襄樊保卫战。宋朝几次派援军但都被打败。元军又切断汉水通道,中断守城军民与外界的联系、供应。1273年,元军先后攻陷樊城、襄阳。元军取得襄阳和樊城,即打开了进入长江的门户。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3. 【军户】

正确答案:元朝专为军人设置的户籍制度。元朝规定:军户世袭,其后代永为军人;军户有土地在四顷之内,可以免交税粮,并免除其他各种差役;但一切军需如鞍马、衣装、器械等皆需自备。因为军户要自备军需,所以按照制度,军户由“殷实人户”充当。元代军队成分复杂,与之相应,军户也有蒙古军户、探马赤军户、汉军户和新附军户之分。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4. 【宋学】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

正确答案:宋代以阐释发挥儒家经义名理为主要特征的学术流派。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

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清代学者推崇汉代的考据之学,对宋代理学家空疏的弊病肆意攻击,称之为宋学,以示与汉学相区别。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5. 【《梦溪笔谈》】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真题;湘潭大学2015年中国史真题;湘潭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正确答案:北宋沈括所著笔记体著作。因写于润州梦溪园而得名。全书共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梦溪笔谈》现存609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50个学科。该书记载了物理学的磁偏角、毕舁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河工高超发明的合龙堵口的水工技术、建筑工匠喻浩的《木经》等。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6. 【胡蓝之狱】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北京大学200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综合真题

正确答案:明初胡惟庸案与蓝玉案的合称。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将丞相胡惟庸处死。十年后,他又颁布《昭示奸党录》,受此案牵连者达三万余人。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凉国公因谋反罪被诛杀,朱元璋颁布《逆臣录》,连坐者一万余人。两案中,受株连者多是元功宿将,对明代的政治造成重大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7. 【东林党】兰州大学2004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湖北大学2015年中国史基础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史真题

正确答案: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其代表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因其讲学场所为东林书院,故称东林党。东林党聚集了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势力,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国家、改革时政的建议。东林党后遭魏忠贤镇压,直至魏忠贤死,对东林党的迫害才停止。但是东林党与阉党之争一直持续到南明。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8. 【鱼鳞图册】云南大学2014年中国史基础真题;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史基础真题;复旦大学2016年历史地理学真题;湖南大学2017年中国史真题

正确答案:明代政府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编制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一个粮区(税粮万石)为单位,每区土地丈量后,记载各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土质和田主的姓名,并绘制成图。因所绘田亩依次排列,状如鱼鳞,故称鱼鳞图册。此图册与黄册互为补充,是明朝调整赋税和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有力措施。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9. 【八旗制度】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复旦大学2015年历史地理学真题;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中国史综合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南开大学2017年世界历史真题;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中国通史真题

正确答案:清代满族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始创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统治时期。1601年,努尔哈赤设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为满洲八旗。皇太极又设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旗色同满洲,实际是二十四旗,但习惯上仍称之为八旗。旗的基本单位为牛录,一牛录为三百人。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不能随意离开牛录。八旗制度对清朝政府入主中原、巩固国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30. 【朝贡体系】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历史学综合真题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其立足点是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中心大国的定位。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主体,而周边乃至更远的地区与国家都是化外之地。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被限定为自下而上的朝贡关系。为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中国王朝开展了朝贡外交。这种外交政策没有军事、经济方面的功利要求,相反还以经济的付出换取朝贡来仪。朝贡体系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至甲午战后,随着清朝的衰落与近代外交体系的逐渐建立而随之崩溃。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31. 【《农政全书》】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

正确答案:明代徐光启撰著农书。徐光启,进士出身,曾任职翰林院,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生活在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都非常发达的松江府,对农业生产极为关注。他潜心收集农学典籍,并亲自实践,著成《农政全书》60

卷,全书系统总结了明末的农业生产经验,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集大成之作。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