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
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参考答案:
C
2.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核能等 B. 氢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C. 化石燃料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D. 电能是一次能源
参考答案:
B
【详解】A.化石能源是指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亿年转化而来的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不包括核能,故A错误;
B.氢能来自于水,燃烧后又生成水,故是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故B正确; C.我国的主要能源结构是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C错误; D.电能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是由其他能源转化来的,属于二次能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 某KCl、MgCl2、Mg(NO3)2形成的混合中,c(K+)=0.1mol/L,c(Mg2+)=0.25mol/L,c(Cl-)=0.2mol/L,则c(NO3-)为( )
A. 0.15mol/L B. 0.10mol/L C. 0.25mol/L D. 0.40mol/L
参考答案: D 略
4.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2CH4(g) + 4O2(g) =2CO2(g) + 4H2O(l)ΔH= +890 kJ·mol-1 B. CH4(g) + 2O2(g) = CO2(g) +2H2O(l)ΔH= +890 kJ·mol-1 C. CH4(g) + 2O2(g) = CO2(g) +2H2O(l)ΔH=-890 kJ·mol-1 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ΔH= -890 kJ·mol-1
参考答案:
C
【详解】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H小于0,故AB不正确;
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1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22.5kJ×4=890 kJ。 答案选C。
5. 据报道,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的大分子组成,其导电性是单质铜的1万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的质子数为6 B.石墨和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
C.金刚石和碳纳米管分子互为同分异构体 D.碳纳米管是非金属导体 参考答案: C 略
6. 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颜色相同 B.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 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参考答案: CD 略
7. 下列四组物质反应,其中水的作用与其它三组有本质不同的是
A.Na2O2与H2O B.Na与H2O C.Cl2与H2O D.NO2与H2O 参考答案: B 略
8. 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Mg2+、Na+、NO3 - 、Cl - B. 0.1 mol·L-1 NH4Cl溶液:Na+、Ca2+、OH -、CO32- C. 0.1 mol·L-1Fe(NO3)3溶液:H+、Al3+、SO42 -、I - D. 在pH>7的溶液中:Na+、SO42 -、HCO3- 、Cl-
参考答案:
A
【详解】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选; B.0.1mol·L-1 NH4Cl溶液中,NH4+与OH-反应生成NH3和水,Ca2+与CO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0.1 mol·L-1Fe(NO3)3溶液中,Fe3+与I-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pH>7的溶液为碱性溶液,HCO3-与OH-发生反应生成CO32-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判断离子共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气体产生:如CO32-、S2-、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②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③有弱电解质生成:如
OH-、CH3COO-等与
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
OH-大量共存,④由于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⑤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9.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 Na2O B. NaCl C. HCl D. NaOH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HCl
B.Na2O2
C.Na2O
D.FeCl2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A正确;B、钠在氧气燃烧化合生成过氧化钠,B正确;C、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钠,C正确;D、铁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D错误,答案选D。
11. 酒精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热能 B.电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 C.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 D.光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 参考答案: A
12. 若元素X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有2个电子,则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其分子式可能是
A.HXO B.H4X2O2 C.H6X2O D.H2XO3 参考答案:
D
13.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X的原子半径比Y小 B.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大 C. X的原子半径比Y大 D. 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比Y大 参考答案: C 略
14. 居里夫人因发现了镭元素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距今百年,这也是居里夫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广为世人称道。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氢氧化物呈两性 C.单质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D.碳酸盐难溶于水 参考答案: B 略
15. 如果空气中混入甲烷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5%—10%这个范围,点火时就会爆炸。当甲烷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最强的爆炸,此时甲烷所占的体积分数是 A. 2.5%
B. 7.5% C. 9.5% D. 10%
参考答案:
C
【详解】甲烷爆炸发生的反应为CH4+2O2
CO2+2H2O,当甲烷与氧气体积之比为1∶2时,发
生最强的爆炸,令甲烷的体积为1L,则氧气的体积为2L,故空气的体积==9.5L,发生最强爆炸
时,甲烷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100%=9.5%,故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5分) 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应称量盐酸体积/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除容量瓶外还需的其它仪/mL 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 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
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没有进行A操
作 ;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
度 ;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 。
参考答案:
(1)2.1(2分),250(2分),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分) (2)B、C、A、F、E、D(2分)
(3)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1分)
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也易导至容量瓶炸裂。(1分) (4)浓度偏低(1分);偏低(1分);偏高。(1分) (5)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1分) 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1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推出图中标记的11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⑤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④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
(3)在11种元素中,单质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⑧⑨两种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5)③的单质可以和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He (4)HClO4 (5)C+2H2SO4(浓)CO2↑+2H2O+
2SO2↑ (6)第三周期ⅢA族 【分析】
①在第一周期第一列,①是H元素;⑩在第一周期第18列,⑩是He元素;②、⑥、⑦、⑧、⑨在第三周期第1、2、13、16、17列,②、⑥、⑦、⑧、⑨分别是Na、Mg、Al、S、Cl元素;③、④、⑤分别在第二 周期第14、15、16列,③、④、⑤分别是C、N、O元素;在第四周期第8列,
是Fe元素。
【详解】(1)⑤是O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是 O2-,核外有10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④是N元素,其气态氢化物是氨气,电子式为。
(3)在11种元素中,元素He是稀有气体,结构稳定,所以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He;
(4)⑧⑨分别是S、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S (6)⑦是A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 18. (1)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空格上。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一种物质 。 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 ②D与T; ③ ④ (2)请选择合适方法的填空(用字母序号填空): A.过滤 B.裂解 C.分馏 D.裂化 E.干馏 F.还原 G.电解 H.蒸发 ①从海水中提取粗盐________; ②重油转变为汽油________; ③石油炼制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________; ④煤转化为焦炭、煤焦油等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② , ① , ④ , ③ 。 (2) H , D , C , E 。 略 19.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实验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_______________,沉淀A:_______________,沉淀B: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参考答案: (1)BaCl2或Ba(NO3)2 BaSO4 AgCl (2)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3)Na2CO3 稀HNO3 蒸发 试题分析:(1)实验室分离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可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或Ba(NO3)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应为:Ba2++SO42-=BaSO4↓,然后加入过量的AgNO3生成Ag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故x为BaCl2或Ba(NO3)2;沉淀A为BaSO4;沉淀B为AgCl。 (2)最后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过滤之后,加入稀HNO3溶液从而得到NaNO3。 (3)加入过量的Na2CO3,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Na2CO3与稀HN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NaNO3,蒸发后可得到NaNO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