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专业素养提升学生能力 ◇赵琴 【摘要】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专业知识的提升、专 透,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业技能的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指教师对教育、 三、注重再学习再实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基本态度。通过教师专业化培养,培 体育教师学习包括向前人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书 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 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学习是体育教 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专业化的 水平。通过教师自身的发展,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和培育学 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体育教师行动研究不可或缺的 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发展柔性管理学习素质学习个性 好玩的游戏、激烈的竞赛、充满活力的健身操……这 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积极投身于体育学习之中。在新 课改的春风吹遍校园之时,在强身健体的意识深入人心之 际,我对如何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行了认真研 究后发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对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 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以体育教师专业发 展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提高呢? 一、创设超市式学习平台,引进柔性的教学管理 体育教师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结合 场地、器械等因素对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设 计,模仿超市式的自选方式,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不同学历层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 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小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 排练习次数、自己选择练习方法。自主展开探究式学习,在 完成练习的难度及质量上各显神通,各取其“乐”,最大限 度地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积极性的发挥。柔性管理是相对刚 性管理而言,它采用的是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 加潜在的影响,把体育教师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体 育教师要解除传统课堂教学常规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该紧的 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少些军训的架势,多些民主的互 动,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用心做教材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 体育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三大因素,教 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利 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体育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来理解教 材,不做教材的奴隶,而应是教材的主人——积极的使用 者和开发者。把教材看作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了 解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评估学生的学习风格、喜好, 掌握学生的强势和弱点,从而实现对教材的调整或取舍, 以及教学顺序、教学方法的调整。在现代网络技术为体育 教师提供极为便利的课程资源的条件下,体育教师完全可 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良好的素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 基础。从体育教学角度看,影响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较 多,如注意力、记忆力、观察理解力、分析判断力、模仿 与纠错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协调与灵活能力、自控自 制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如果能巧妙运用教材教法的教育功能,在有意无意中渗 必要环节。学习、反思、积累、改革、突破是体育教师专 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创新精神,体育教师就必须懂得学 习、懂得合作;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精神,体育教师 就必须动脑、动手,才能去教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 自学个性的同时,选择一些集体性、互助性项目让学生进 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重视集体智慧、增强团队意 识、促进人际交往的意识,也有助于开阔他们的学习视 野,丰富他们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以“自设障碍接力赛”为例,体育教师讲明比赛规则与安 全要求后,给各小组提供相同器材,要求他们自己动手设 置好滚翻、跳跃、爬行、跨越、穿绕等规定障碍,看谁所 用时间最少、效果最好,培养其分工与协作能力。 四、加强反思性学习,完善学生的学习个性 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以重构教材与教学 程序,促使自身所拥有的认识得到修正与发展。体育教师 应在探究我们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中获得对自己 教学过程的更好理解,并以自我实践中的“问题”为反思 的起点,正视的教学习惯和经验,利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 使用、师生的互动、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 评价自己和同事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澄清自 己日常教学行为和想法,以便更好地、经常性地检测课堂 教学情况,加强和其他体育教师的合作,在相互合作、 相互学习的教学实践中超教与学的局限,逐步走向专业成 熟。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从每一学段(年)、每一单元、每 一课时做起,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观念融入到实实在在 的教学行动中去,对学生进行点点滴滴的潜移默化,逐步 达成学生的“乐于学习”“自觉学习”“刻苦学习”行 为,才有可能使今天的学生在明天的社会建设中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学习者与创造者。 新课改中的我们一定要树立专业意识、专业发展的意 识,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 的教学实践,做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不要做 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只有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方面 下功夫,在高节奏高效率的未来社会生活中,人们才能实 现自己对终身体育的依赖性和对锻炼方式的个性、多样化 需求,才会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良好适应者。 (作者单住: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编辑/赵军 一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