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 A 略
2. 具有下列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基态原子,其相应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的是:
A.ns
1
B.ns
2
C.ns2np
6
D.ns2np2
参考答案: D 略
3.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下,1mol CH4含4NA个C~H共价键
C.标准状况下,11.2L 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1 mol Fe与足量稀HNO3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参考答案: B
略
4. (双选)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用浓硫酸干燥CO2
参考答案:
AB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A.SO2具有漂白性;
B.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作用;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使红墨水褪色;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解答:解:A.SO2能使品红的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是因为二氧化硫生成的亚硫酸结合有机色素形成无色物质,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氯水的主要成分就是盐酸和次氯酸,因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有机色素为无色物质所以有色布条会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红墨水的红色,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可以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概念.关键多角度比较前后出现的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我们平时学习
多留心各种物质的性质,就会轻松解题. 5. 现有如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分子中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③干冰受热变为气体和碘升华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 ④H2S和CS2分子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⑤乙烯分子中C-C之间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⑥CH4、NH3、CCl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A.②③⑤
B.②⑥
C.③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
C 略
6. 常温下,0.1mol/L Na2CO3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CO32-)>c(HCO3-)>c(H2CO3) B.c(Na+)>c(CO32-)>c(H+)>c(OH—)
C.c(Na+)+c(H+)=c(CO32-)+c(HCO3-)+c(OH-) D. c(Na+)=2{c(CO32-)+c(HCO3-)+c(H2CO3)} 参考答案: AD 略
7.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了准晶体。准晶体材料具有硬度高,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准晶体和非晶态物质 B.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态物质之间的固体 C.准晶体材料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化学式为Al63Cu24Fe13的准晶体不可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D 略
8.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CH3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2SO4、NaOH、NaC1均为强电解质,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C、Al、Al2O3、Al(OH)3均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是具两性的化合物 D、溶液、胶体、浊液均为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
参考答案: D 略
9. 常温下c(H+
)最小的是( )
A、pH=0的溶液 B、0.04 mol·L-
1 H2SO4
C、0.5 mol·L-1 HCl D、0.05 mol·L-1的HNO3 参考答案: D 略
10.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 △H=+890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C.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 D.1/2 CH4(g)+ O2(g)=1/2CO2(g)+ H2O(g) △H=-890kJ/mol 参考答案: C 略
11. 生活中常常碰到涉及化学知识的某些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料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②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③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⑤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全部
参考答案: A 略
12.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石灰石烧制石灰 D.在生石灰中加水 参考答案:
C
13. 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参考答案: A 略
14. 对于药品的使用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毒品就是有毒的药品 B.OTC表示处方药,R表示非处方药 C.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医学名著是《神农本草经》
D.麻黄碱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使用的兴奋剂 参考答案: D 略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设想把“H2+Cl2===2HCl”设计成燃料电池,用于工业制盐酸,并进行发电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变 D.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起始滤液的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用方程式表达) (2) 试剂I的化学式为 ,
(3) 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参考答案:
大于 _碳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 BaCl2 ,2HCl+K2CO3=2KCl+H2O+CO2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
2NH3(g ) 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1)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 。
(2)当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则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如果此时向容器中增加氮气,那么氢气的转化率会 (填增大或降低)。
(3)生成物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属于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 参考答案: (1)0.6摩/升.分
(2)c2(NH3)/〔c2(N2)×c3(H2)〕 增大 (3)弱电解质 略
0.05mol/L H2S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是 (2)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3)NaOH溶液的体积是 .
参考答案:
(1)由黄色变橙色,并不立即褪去 (2)0.1mol/L (3)10ml
解析: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原理,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及简单计算,同时要具备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从起点PH=13,可知c(OH-)=10-1mol/L,由于NaOH为强碱,故c(NaOH)=0.1mol/L
19. 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
(1)银镜反应时,需银氨络离子___________mol,反应后葡萄糖变为__________,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醋酸反应生成酯,从理论上讲完全酯化需___________g醋酸。
(3)若使之全部转化为CO2和H2O,所需氧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_L,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 葡萄糖酸 CH2OH(CHOH)4COOH (2)300
(3)134.4 C6H12O6+6O2
6CO2+6H2O
(4)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