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机械设计制造基础试题四 (DEMO)

来源:易榕旅网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试题纸

编号 科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 参考班级 06231-06234 06241-06244 审核负责人签字 开(闭)卷 命题教师 闭 印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得分 张广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50 1. 生产系统运作中存在有信息流、 物质 流和 能源 流。 2.切削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分力,其中 切削力Fc 消耗功率最大, 背向力Fp 不消耗功率。 3.砂轮的特性由磨料、 硬度 、结合剂、 粒度 、组织、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决定。 4.复映误差的大小取决于 切削力 的变化与工艺系统 刚度 之间的关系。 5.工件以孔定位常用定位元件有 定位销 和 心轴 。 6.工件装夹包括 定位 和 夹紧 两个过程。 7.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的三个变化着的表面是 待加工面 、 已加工表面 和 过渡表面 。 8.车削,粗加工时ap可取 8—10mm ,半粗加工时ap可取 0.5—2mm ,精加工时ap可取 0.1—0.4mm 。 9.周铣有 顺铣 和 逆铣 之分。 得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的原因是( A )。 A保护刀具,增大实际前角 B积屑瘤硬度高 C提高加工表面质量 D加大切削深度 2.机床型号CQ6140中的“40”表示( C )。 A中心高为400mm B中心高为40mm C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为400mm D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为40mm 3.麻花钻起导向作用的部分是( B )。 A副后刀面 B螺旋形棱边 C螺旋槽 D前刀面 4.磨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中,影响最显著的是( B )。 A工件线速度 B砂轮线速度 C进给量 D磨削深度 5.工件定位时的欠定位是指( D )。 A少于6个自由度的限制 B定位精度不够 C不完全定位 D技术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 得分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夹紧装置的要求是什么? 答:(1)夹紧过程不得破坏工件在夹具中占有的定位位置。(1分) (2)夹紧力要适当,既要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定位的稳定性,又要防止因夹紧力过大损伤工件表面 或使工件产生过大的夹紧变形。(2分) (3)操作安全、省力。(1分) (4)结构应尽量简单,便于制造,便于维修。(1分) 第 1 页 共 3 页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试题纸

2. 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1)加工经济精度和经济表面粗糙度;(1分) (2)工件材料的性质;(1分) (3)工件的结构形状与尺寸;(1分) (4)生产率和经济性要求;(1分) (5)特殊要求。(1分) 3. 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减小和消除原始误差;(2分) 2)转移原始误差;(1分) 3)均分原始误差;(1分) 4)误差补偿。(1分) 4.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须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切削时刀具要承受高温、高压、摩擦和冲击的作用,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1分)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1分) 3)较高的耐热性;(1分) 4)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1分) 5)良好的工艺性。(1分) 得分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1. 已知卧式车床的k主轴300000 N/mm,k尾座56600N/mm,k刀架30000N/mm,径向切削分力Fp4000N,设工件刚度、刀具刚度、夹具刚度相对较大,试计算加工一长为l的光轴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发生变化引起的圆柱度误差。 解:y系minFpk刀架Fpk刀架k尾座 114000mm0.144mm(3分) 300003000005660011y系maxFpk刀架k主轴114000mm0.204mm(3分) 3000056600 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工件圆柱度误差: yy系maxy系min(0.2040.144)mm0.06mm(2分) 第 2 页 共 3 页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试题纸

0.12.一带有键槽的内孔要淬火及磨削,其设计尺寸如图所示,内孔及键槽加工顺序是:1)镗内孔至39.60mm; 0.052)插键槽至尺寸A;3)淬火;(假定淬火后内孔没有胀缩);4)磨内孔,同时保证内孔直径400mm和 0.34键槽深度43.60mm两个设计尺寸的要求。 试确定工序尺寸A及其公差。 0.0250.34解:尺寸链如图所示,尺寸43.60mm mm是封闭环,尺寸A、2000.05是增环,尺寸19.80(2分) mm是减环,A(43.62019.8)mm43.4(1分) ES(A)(0.340.0250)mm0.315mm(1分) ES(A)(000.05)mm0.05mm(1分) .315所以A43.400.050(1分) 按“偏差入体标注”原则标注尺寸,并对第三位小数进行四舍五入,可得工序尺寸 0.27A43.450mm(2分) 0.34 43.60A 0.05 19.80 0.025 200 得分 五、分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如图所示矩形零件,材料为45钢,中批量生产,试拟定其上平面的加工方案。 答:粗铣—半精铣—粗磨—精磨(7分) 2. 如图所示,加工时的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非加工面)?并简要说明理由。 符号为加工面,其余为答:粗基准选择不加工表面2、加工表面3,以保证尺寸H2。(2分) 精基准选择表面3、加工表面1和加工孔。(2分) 理由: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和基准重合原则,并使尺寸H1、H3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基准不重合误差为零。(3分)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