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7年7月

来源:易榕旅网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大量的分析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毕达哥拉斯

2.认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的观点来源于(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3.系统权变理论是最为晚近的组织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下哪一位不是其代表人物?( )

A.巴纳德 B.霍曼斯 C.梅奥 D.伯恩斯

4.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和互补的协调性 5.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这属于下列哪种教育目的论? (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7.发散思维的衡量指标不包括思维( )

A.反映的速度和数量 B.反映类别的多样性 C.出现新概念的概率 D.创造性

8.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认为( )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生活本身

9.下面哪一条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高速度原则 D.高难度原则

10.以下哪一点不是对于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时提出的要求?( ) A.提出明确要求 B.选择恰当的方式

C.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D.做好事后的检查

11.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 A.课外辅导 B.备课

C.上课 D.布置和批改作业

12.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构属于( )

A.直线式 B.职能式

C.直线职能式 D.以上都不是

13.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例如,“这个学生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他考了第一名”,这种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性测验 B.标准参照性测验 C.成就测验 D.学能测验

14.在法律上,我国中学的学校与学生关系是属于( ) A.教育与被教育 B.监督与被监督 C.命令与服从 D.监护与被监护

15.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6.教育学 17.学制 18.教育机智 19.智育 20.教学大纲 21.讲授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2.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23.测验有哪些类型?

24.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25.简述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为什么要因材施教?依据因材施教原则,你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27.谈谈你对历史上以及当代不同儿童发展观的理解和看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12分)

28.申请人张某,男,系北京市某中学教师。1996年11月11日,申请人所在单位以申请人张某因个人问题影响了工作为由,口头通知其离开教学岗位,张某遂于1996年12月1日向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