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人:
民用爆器材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民用爆破器材发生重大事故,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反应,防止事态的发展和蔓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重大危险源辨识》 《非煤矿山开采安全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爆破安全规程》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矿山民爆器材突发事件的处置、响应和救援、适用于针对民爆器材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工作。
4、预案体系
本预案从属于《综合应急预案》.各涉爆岗位可制订与本预案匹配的应急处理职责、程序和措施。
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二、危险性分析
。
相关民爆器材情况见下表: 编号 1 名称 地面材库 作业面2个 合计
所在具体位置 矿区500米处 最大贮存量 炸药(吨) 雷管(万发) 3 涉爆人数 4 3 7 每班最大用量:……炸药 kg雷管 发 作业面每日最大用量:……炸药 kg 吨雷管 发
2、危险性分析
(1)当前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因素及风险 序号 各危险源 可能发生的 灾害事故 库内、库外火灾; 被盗、丢失 1 公司地面炸材库 自然灾害等 炸药、雷管意外爆炸; 途中事故;被盗、丢失 2 运输过程 意外爆炸; 炮烟中毒 3 序号 (2)当前存在的炸药、雷管意外爆炸的诱发条件 危险源类型 诱发的技术条件 1、明火进入; 2、照明、通信设施引起电起火或电火花; 地面炸药库 3、雷击; 4、爆炸物贮存数量、堆放高度、室内温度、通风; 5、消防器材 ①事先不检查;使用不合格的爆破器材; ②爆破器材未按规定存放; ③电力起爆时线路靠近电缆、电线、信号线、金属体等; ④电力起爆时裸露部分接触金属体和岩体 爆破作业面 ⑤未按安全规程进行装药、填塞、连线、导通等; ⑥警戒区、各信号规定与应用不符合安全要求; ⑦未按规定进行爆后检查; ⑧未按规定进行通风; ⑨未按规定排除哑炮。 1、1人同时携带炸药与雷管; 进下运输 2、1人运送的爆破器材超量; 过程中 3、运输时电起爆器材裸露部分与金属物及四壁接触。 爆破作业 被盗、丢失;意外爆炸 炮烟中毒 危害情况 可能引起继发爆炸 可能引起继发事故 可能引起继发事故 空气冲击波、爆破地震波对人员、建筑物等安全造成破坏。 对人员财产造成损害,可能引起继发事件。 对人员财产造成损害,可能引起继发事件。 1 2 3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民用爆破器材突发事件应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除同《综合应急预案》外,应急办公室成员中,可由总指挥临时指定,增加至少一名懂民用爆破的管理或技术人员。
四、预防预警
1、危险源监控
公危险源主要分布于各单位,由各单位负责日常监控和管理,建立危险源档案,开展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信息进行评价,完善预防措施,充分发挥监控装置的作用.确保遇有突发事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预警行动
当发现事故隐患或事故隐患将导致灾害发生时,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应急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单位可根据隐患的危险程度、波及范围、性质、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
应急办公室接到应急情况报告,依据应急报告内容判断事故类型,并通知公司相关部门、单位展开事故救援工作,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并根据事故实际情况按预案体系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做好向上级汇报工作。
3、信息报告下处置
电话接报要问清报警人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职务、及事故发生时间、详细地点、事故可能的原因、性质及其危害严重程度、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等,需向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的,应由应急办公室主任及时报告并做好事故应急的接口工作。
(2)信息上报
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应急办公室报告事故基本情况,现场所在单位应根据基本情况判断是否有能力实施救援和控制,超出其救援和控制能力时,立即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
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事故情况报告后,应根据事故基本情况及时判断事故类型、危险程度、波及范围、事故性质、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事故的灾害程度,应及时向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
上报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已通知的救援单位及下一步处置方案;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救援的建设和要求等)。 (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尽快通知场外社会公众及相关单位以及事故现场可能波及的居民等,使其尽快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减少损失。
五、应急响应
1、指挥与控制
紧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现场最高职务当班负责人是现场应急指挥,有权决定现场抢险指挥事宜,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故情况立即报基层单位值班领导和事发单位应急办公室;在上级应急指挥人员到达后,由上级应急指挥人员接管现场应急的指挥权。 2、民爆器材事故应急救援的专业程序与措施. (1)与爆破相关的火灾应急救援的措施与程序。 (2)火工品被盗、丢失处置措施与程序
①发现人员不得移动现场任何物品,不得在现场任意活动,不得通过搬动物品来核实被盗数量类别等,马上报告。
②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判明情况,继续保护现场,划分出现场区域和警戒区域。 ③如被盗丢失火工品的数量类别不清,在不破坏现场的情况下适时进入现场核实。 ④由公司保卫部和地方公安部门负责封现场区域和实施安全警戒。
⑤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和协助公安技术侦察部门(专家组)进行现场取证、人员取证及各项调查。
⑥现场保护的解除,以技术侦察部门(专家组)对现取证完毕后,经总指挥批准可否解除现场保护.
⑦确定与此有关需监控的人员、监控的方法、地点及实施者等.
⑧根据事态发展,由应急指挥部确定是否进行更大范围的人员控制、地域控制或交通控制等,并就扩大控制事宜与相关部门协调。
3、发生意外爆炸时的处置措施与程序
①炸药库及作业面意外爆炸,首先判明爆炸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温度,是否对抢
救人员有生命威胁,判断有无二次发生爆炸的可能。
②迅速抢救受伤人员,查明爆炸前人员情况,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后人员伤亡情况. ③迅速扑灭同时产生的火灾,处置泄露、塌落等情况,适时撤出尚未爆炸的爆破器材。 ④迅速制定后续抢险方案.组织各应急救援队伍展开抢险工作。 ⑤派专人监测是否有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
⑥在井下炸药库中雷管与炸药在一个大洞口内两个支洞分开存放时,要按照炸药库和雷管库房安全距离规定,尽早改变两个支洞口过近的现状,以避免发生二次爆炸。
⑦做好抢险失败或发生二次事故前撤离的准备。 4、卫生和医疗救护
一是现场紧急救护小组,负责伤情较重不能运送到医院的伤员;二是运输小组,超过伤害二人以上的事故现场指挥部会立即联系各协作医院进行运输救护;
三是医院救护小组,具体救治情况由各协作医院组织实施。 1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各单位必须为检查、监测、救援人员准备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安全防护装置. 12、应急结束
根据应急救援结束的两个基本条件判断应急救援工作是否结束。
(1)危险是否完全解除,灾害是否得到完全控制; (2)生命和财产是否完全脱险,是否得到充分保证。 完全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方可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三级事故由矿应急指挥负责人宣布关闭矿应急预案;二级事故由公司应急指挥负责人或市级人民政府宣布关闭应急预案;一级事故由上级应急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宣布关闭应急预案。
应急结束后,各单位应尽快组织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持做好现场恢复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