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讨

来源:易榕旅网
课|程|教|学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讨

杨明亮

(湛江市第二中学

广东·湛江524000)

高中生为了应对高考会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培养

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能进行德育教育,通过音乐赏析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本文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净化学生的心灵。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G633.951中图分类号:

策略

A文献标识码:

建设的新时期,依然需要青年不断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民族信仰和教学内容结合起

来,深度挖掘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进而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

3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中渗透德育

高中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还需要教会学生一些音乐知识,在学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例如在进行合唱训练时,有的学生认为声部的发声联系较难,自己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因此产生为难的情绪。当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并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克服心理障碍。具体说来,在合唱练习时可以按照以下原则:(1)先慢后快;(2)先分后合;(3)先易后难。学生通过对方法的掌握,就会逐渐展示出自信的一面,然后教师再着重训练学生合唱的统一度,让学生在自己声部的演唱时,要摒弃单以声音宏亮为美的唱歌意识,要体现出多层次的声音,并兼顾其它声部,这样通过配合才能为大家呈现出质量更高的演唱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同时更加有利于树立爱国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推陈出新,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音乐风格的赏析,学生会逐渐上升到感性认识,让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实现向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4.1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

在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音乐作品都充满了文学色彩,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名人与音乐,以及趣闻轶事,创作中遇到的苦难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的艰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要介绍盲人阿炳的一生,让学生感受时代的差别对对艺术的影响;欣赏唢呐独奏代表《百鸟朝凤》等作品时,要懂得唢呐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由于后继无人,可能会导致很多音乐作品的失传。

4.2进行创编竞赛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灵感,教师可以根据带领学生开展节奏创编和歌词创编大赛,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比如当学生欣赏多彩的民歌之后,是否可以结合旋律融入新时代的音乐风格;欣赏《秦王破阵月》、《广陵散》之后,是否可以根据震撼(下转第134页)

127

高中音乐课程的开展可以让在学习之余得到片刻的放松,其中教材中很多优美的旋律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高中音乐

教师要化身为育人的使者,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向学生传递德育思想,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1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状况对于大多数高中来说,音乐教学只发挥出了让学生身心放松的作用,很多学生也没有意识到音乐作品暗藏的文化精髓,此外,很多音乐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没有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导致高中音乐教学失去了实质作用。纵观当前的文娱市场,很多学生开始接触到多元素的音乐,这其中既有积极向上、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的音乐作品,也有充满了色情和暴力的色彩的糟粕文化。而高中音乐教学比较缺乏德育思想的灌输,使得这些文化糟粕可以趁机而入,侵蚀高中生的思想,学生在这类音乐的影响下,会逐渐变得堕落。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的指导性作用,把德育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并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接受艺术的熏陶。

2融德育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之中

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对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生平进行概述,然后通过示范演唱和乐器演奏让学生赏析音乐作品,最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态画面。这样教学模式是以欣赏为主要方法,帮助学生赏析音乐,并树立审美观念。音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刻画丰富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学生欣赏音乐是聆听作者情感的表达,并通过思想的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欣赏《祖国颂》时,教师可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并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然后利用多媒体把旋律引入课堂,让学生结合优美的文字感受祖国的秀丽山川和人们建设祖国的喜悦的心情,通过对《祖国颂》的赏析,学生就会感受到字里行间展示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八周年时,人们展现出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描绘出了祖国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是写给祖国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赞歌。鉴赏环节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联想我国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继续带领学生歌唱,学生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在歌声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再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学生就会感受到强烈的民族精神,虽然时代发生了改变,但是在社会主义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3期/8月(中)—

语|言|文|学

肺腑的诗,需要浑厚的嗓音方能凸显效果。我曾设想自己范读,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但是试过几次之后,发现以我的音色读不出想要的那种味儿。于是,我在互联网上找了一段全诗的音频朗诵文件,听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正合我意。在公开课上,朗诵的录音加上动人的文字,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潸然泪下。公开课取得巨大成功,学生的理解感悟层次更进一层,多媒体的恰当应用功不可没。

5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约翰·梅斯菲曾说:“人类的肉体是不完全的东西,人类的心也不值得信赖,然而,人类的想象力却是使人类卓越的动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多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教材《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文中介绍徐霞客一生足迹横跨大半个中国,由于学生的学习还未涉及地理知识,对徐霞客所走过的地方意识相当模糊。我想,要突破这堂课的难点,必须要寻找一张明朝的地图,让学生对徐霞客足迹所至的地方有更好的掌握。于是,在网上踏破铁鞋找

到一张地图,我如获至宝。在课堂上,将明朝地图展放于大屏幕上,然后利用电子笔,将徐霞客的足迹一一用红笔勾勒。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了徐霞客那个年代,没有飞机、汽车和火车,要跋山涉水那么远的距离考察,难度是多么地大,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徐霞客为何至今仍被称为“奇人”。语文课堂,是我们的母语课堂,学好语文课,将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时代不断在变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再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材就能教书的教师。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很多学生的知识面甚至超过教师本身。想要自己的教学在时代的博弈中不至于落后,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把枯燥变为兴趣,把抽象变为直观,它使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拓展与革新,语文课本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语文课堂真正地灵动起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研讨之路漫长无止境,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多媒体仪器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中作用越发突出,相信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更加生动形象而富有活力。

(上接第127页)的旋律编写出文字,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编竞赛还可以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最终制作出让教师赏心悦目的作品。再如教师可以拟定合唱比

赛的主题,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唱比赛的比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演唱水平也会不断得到锻炼,从而让自己在演唱是信心更足,逐渐形成稳健的台风。

4.3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带领学生进行演唱以及合唱,学生也会感到稍显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利用乐器进行表演,以此形成强大的感染力。比如带领学生学生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表演,并受到外国友人的称赞,学生就会更加珍视民族文化引,并下定决心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在分析乐谱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动感的旋律中想象人们热情奔放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感受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学生在欣赏欢快的乐曲中也会增进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4在民歌的学习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更要教会学生哼唱其中的旋律,甚至进行演唱,这样才真正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在字词间传达着对民族的热爱,感悟文化历史的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省市搜集教学内容,比如福建民歌《采茶歌》、东北民歌《看秧歌》等,这些民歌的内容中都包含着浓浓的地域风情,且形式多样,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更加热爱民族文化。134

4.5开展音乐课堂的多媒体教学

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高中音乐教学开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以此,高中音乐教师也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带

来的便利,丰富自身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除了可以得到听觉的享受,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赏到作品,这样教学课堂就会充满时代气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比如在讲到《京剧艺术》时,教师可以选取京剧艺术表演家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等作品让先生欣赏,通过画面的播放,从中感受梅兰芳先生独特的唱腔,以及国粹的散发出的魅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实现一举多得,不但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需求,还能让自己的音乐素养不断的积累。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扬音乐中蕴藏的文化,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现音乐元素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让音乐散发出更大的魅力,把音乐教学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参考文献

[1]安少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J].俪人:教师,2016

(05):90-90.

[2]覃丽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

教育,2018(02).[3]蒋丽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策略[J].俪人:教师,

2016(02):86-86.

[4]江万坤.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

(35).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3期/8月(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