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2年渔业经济统计研究报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课题组 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省渔业系统全体职工和渔民的共同努力,2012年广东省渔业经济发展良好,水产品总量稳定增加,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水产品市场运行平稳,渔民收入持续增加。
其中,养殖产量619.83万吨,比上年增长3.82%,捕捞产量169.67万吨,比上年增长2.53%。养殖产品和捕捞产品的比重为78:22(全国73:27)。海水产品产量432.3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57.16万吨, 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的比重为55:45(全国51:49)。全省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全国43.63千克),比上年增长%。
2012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11136.78元(全国11256.08元),比上年增加875.01元(全
2012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及渔业产值均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占全国的比重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增长率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1244.44元),增长8.53%(全国12.43%)。
根据上述数据初步分析,2012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及渔业产值均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占全国的比重均比上年有所下降,增长率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认为,经过连续多年的较快增长,广东渔业经济已面临发展的瓶颈问题,转型升级是今后发展的根本出路。
2、水产养殖面积、机动渔船拥有量统计分析
2012年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575.2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3%。
一、2012年广东渔业经济
运行主要指标统计分析
1、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产量、渔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分析 按当年价格计算,2012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1983.64亿元(占全国的11.45%,2011年占全国12.19%),比上年增长8.46%(全国15.44%);其中渔业产值941.33亿元(占全国的10.40%,2011年占全国11%)),比上年增长8.62%(全国14.78%)。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121.25亿元,占全国的7.11%;海水养殖产值324.53亿元,14.33 %;淡水捕捞产值16.39亿元,占全国的4.43 %;淡水养殖产值451.87亿元,占全国的10.77%;水产苗种产值27.29亿元,占全国的5.32%。
201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789.50万吨,比上年增长3.54%。
-42-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April 2014
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01.83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35.09%,比上年减少0.78%;淡水养殖面积373.38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64.91%,比上年增长0.78%。 2012年末全省机动渔船总数66615艘,比上年减少790艘;总吨位883435吨,比上年增加51049吨;总功率244.3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91万千瓦。其中,内陆机动渔船12252艘、总吨位23809吨、总功率13.10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减少6.30%、16.88%、3.01%。远洋渔船115艘、总功率4.53万千瓦,分别比上年减少16.06%、4.1%。
根据上述数据初步分析,2012年在全省海水养殖面积比上年减少0.78%的情况下,由于约占总面积三分之二的淡水养殖面积比上年增长0.78%,从而保证了全省水产养殖总面积仍比上年微增。在全省机动渔船总数比上年减少的情况下,总吨位和总功率却比上年增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广东渔业经济效率有所提高。
3、水产品进出口统计分析 2012年全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量98.45万吨(占全国12.42%),总额38.23亿美元(占全国14.17%),比上年分别增长4.65%(全国-2.89%)、9.65%(全国4.54%)。其中出口量43.92万吨(占全国11.55%),比上年增长0.60%(全国-2.84%),出口额27.36亿美元(占全国14.4%),比上年增长6.29%(全国6.69%)。进口量54.53万吨(占全国13.22%),比上年增长8.16%(-2.94%),进口额10.87亿美元(占全国13.59%),比上年19.13%(全国-0.23%)。
根据上述数据初步分析,在全国水产品出口、进口均出现比上年明显下降的大背景下,广东水产品
渔业具有生物碳汇功能和净化环境功能,是发展低碳经济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国家和广东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由于水生动物具有饲料转换率高、养殖占地少、资源可再生等优势,客观上将直接扩大渔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出口、进口均出现比上年明显增长的良好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全省外贸进出口复苏增长的整体环境。同时,也归功于全省渔业系统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二、2012年广东渔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
1、国务院同意广东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广东渔业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政策保障。
我们认为,这两个中长期规划的实施,直接促进广东海洋渔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广东实施现代农业强省发展战略,为广东现代渔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
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发展目标,力争经过五至十年努力,把广东省建设成为国内现代农业强省。其中,建设农业强省是“十二五”时期广东农业经济工作的主题。渔业作为广东农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建设农业强省的深入推进,现代渔业的发展也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3、国家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直接为渔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渔业具有生物碳汇功能和净化环境功能,是发展低碳经济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国家和广东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中,由于水生动物具有饲料转换率高、养殖占地少、资源可再生等优势,客观上将直接扩大渔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从以上情况看,2012年广东渔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宏观政策背景是好的。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3-新经济 NEW ECONOMY调研
三、2012年广东渔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现代渔业的认知程度仍然不足。
对现代渔业产业认识的局限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现代渔业已经不再局限于捕捞、养殖、加工和运销为主体而构成的水产品生产体系,而且还包括渔船建造和修理、渔港建设、水产增养殖工程、渔业机械和仪器制造等多个方面,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广东而言,依托现有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在尽管已在标准渔港建设、水产增养殖工程、渔业机械和仪器的制造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在淡水渔业方面,包括湖泊渔业、河沟渔业、稻田养鱼、池塘养鱼等可以提高河沟、稻田和池塘利用效率的山区水产业,虽有成功经验但推荐广普及不够,农渔结合、渔牧结合、渔盐结合的新型养殖方式未获得资金和管理足够的投入。
2、现有养殖和深加工技术仍然相对落后。
传统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几千年来形成的许多传统风味水产食品仍然沿用传统的作坊式手工加工方法,市场逐渐萎缩。水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的水产品少,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不高。加工过程中的鱼头、内脏、鱼鳞、鱼骨、虾头、蟹壳等水产品废弃物,主要用来生产饲料鱼粉,对其中很有价值的成分尚未充分提取和利用。受技术力量薄弱和技术推广渠道不畅等的制约,目前我省缺少适应高密度养殖的优良品种,对抗病害鱼种,饲料系数,生长速率等研究不够,品质改良的研究,包括淡化与咸化暂养技术仍未有突破。对冷干燥技术、微波技术、超低温制冷技术、
同时在水产品加工的品种多样化方面存在缺陷,仍受困于腌熏制品、干制品和罐制品三大传统产品,未能推进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烘烤和软包装技术等推广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保鲜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够普及。
3、渔业产业组织程度仍然较低。现有的渔业企业规模和落后的管理水平严重制约着海洋水产业优势的发展和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使渔区各种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不能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合理的配置,最终反过来限制了海洋水产业和渔区经济的发展。其中渔业的市场网络很单薄,主要是“以产定销”,离实现“定单渔业”较远,往往因生产丰收而渔货压舱、压塘,因而给渔民造成经济上损失和给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渔民生产和销售处于单家独户状态,产能低下,产业组织零乱,缺乏像渔业合作社这样的产业组织来作为个体渔民和大型加工企业的中间环节,来保证定单渔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渔民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水产品生产特性和现有的加工模式的制约。又由于水产品的持久性差,市场上品种更新太快,结果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科学研究难以持久和深入。由于不适应市场消费,鱼种多变的特点,在消费口味转换时难于适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往往滞后,导致产业、产品转换成本太高。
同时在水产品加工的品种多样化方面存在缺陷,仍受困于腌熏制品、干制品和罐制品三大传统产品,未能推进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在水产品制冷(含冷冻、冷藏和制冰)、腌熏制品、干制品、罐制品、糜制品、调味品、水产药品、保健滋补品、鱼粉与饲料、海藻化工与海藻食品、鱼皮制革和水产工艺品等多种产品类别的行业综合开发仍然不够,推进不快。对适销对路的海水鱼(如大黄鱼、鲆鱼等)、海珍品(如海参、
-44-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April 2014
鲍鱼等)、对虾等的养殖比重未能尽快扩大,令到养殖效益不高。在开发新的功能食品和海洋药物,如提取高纯度河豚毒素结晶,刺参中提取粘多糖抑制肿瘤作用及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等;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等的技术研究(产品生产)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总之水产品的加工有待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4、渔业资源衰竭、江河湖海环境污染仍然是制约广东渔业发展的最重要问题。
广东已连续多年实施“捕捞零增长”、“伏季休渔”和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等政策,但近海捕捞强度仍未明显下降,而政府扶持的远洋渔业却因各种原因一直难有发展,近年多次出现下降情况。
在渔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沿海乡镇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粗放发展中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的问题虽经多年治理,但渔业环境严重污染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广东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水生动植物栖息地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不少的鱼、虾、蟹、贝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华南沿岸传统的甲子、万山、汕尾、昌化、北部湾等6大鱼汛在1990年代就不复存在。优质、大规格渔获所占比例从1980年代近50%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捕捞单船产量仅及近30年前的1/8;濒危物种越来越多,广东原有70多种珊瑚,30多种名贵鱼类,以及江豚、海豚、海龟等众多的品种由于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从普通变为濒危。近岸海域海水被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等有害物质重度污染,其中珠
要按照渔业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农业投入的增幅水平的要求,增加养殖业的资金投入。参照农牧业良种补贴办法,设立水产良种补贴专项。在总结2012年发放休渔补贴做法的基础上,设立制度性的休渔期困难渔民补贴基金。实施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渔业建设。
江出海口附近海域污染现象特别严重。虽然全省污染趋势减缓,但珠江口、汕头港、湛江港近岸海域污染加剧。大亚湾生态系统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是红树林生境大面积减少、围填海、海水增养殖、港口建设及盲目开发。珠江口围填海更甚,导致湿地功能严重丧失,潮间带生境造毁灭性破坏,海岸侵蚀加重,整个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健康状态。
上述情况及渔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都是2012年广东渔业经济运行中的老大难问题。
四、广东渔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1、首先,政府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全省渔业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创广东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增加财政投入,创新渔业投资机制。
要按照渔业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农业投入的增幅水平的要求,增加养殖业的资金投入。参照农牧业良种补贴办法,设立水产良种补贴专项。在总结2012年发放休渔补贴做法的基础上,设立制度性的休渔期困难渔民补贴基金。实施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渔业建设。
3、提升渔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水平。
重点是继续大力培育发展渔业龙头企业,大规模推广“龙头企业+渔民家庭”的渔业产业化、现代化经营发展模式。
4、进一步做好江河湖海的渔业生态环境保护。
重点做好对渔业水域、滩涂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保护,完善增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5-新经济 NEW ECONOMY调研
殖放流、休渔禁渔、渔具渔法等制度。加强重要江河和海湾的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实施红树林、海草场种植等人工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5、大力发展以近海和远洋深水网箱养殖为主要内容的“深蓝渔业”,同时发展一批以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为特征的工业化水产健康养殖园区。
6、研究制定新的扶持发展政策,扭转远洋渔业的衰退局面。
关键是出台培植发展远洋渔业企业的具体政策,研究建设若干个集水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及渔船补给、修造于一体的远洋渔业综合基地。
7、提升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制订实施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行动纲要;二是推进全国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试点省建设,选划风暴潮、海浪、溢油、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避难场所,编制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全图和风险区、疏散区、安全区示意图;三是推进建立海洋灾害风险评价制度,将海洋灾害风险评价结果作为沿海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依据;四是开展精细化海洋预警报试点,继续以大亚湾为试点,积极配合国家海洋局开展精细化风、浪、流、潮、雾等预警报服务;五是加强核辐射和海上溢油监测,提高海洋灾害突发应急事故处置能力;六是加快建设海洋防灾减灾辅助决策平台,推进集风暴潮漫堤风险预报、海洋灾害评估、海啸预警于一体的广东省海洋防灾减灾辅助决策平台建设;七是开展海洋观测站网建设,推进已建沿海岸基海洋观测站纳入全国海洋气象观测网进行业务化运行。
8、借力国家确定2013年为首个“中国海洋旅游年”的政策东风,发展渔家风情旅游,促进渔区经济发展,直接增加渔民收入。
关键是出台培植发展远洋渔业企业的具体政策,研究建设若干个集水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及渔船补给、修造于一体的远洋渔业综合基地。
客观上说,现在渔业社会处于社会的较低层面,是较特殊的群体,文化和生活方式特殊,受教育少,文化生活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是一种客观存在,正是这种文化的相对落后,使得产业转移空间较小、调整难度较大。经济的不振和文化的落后形成了一个低水平陷阱,使渔民成为相对的弱势群体。目前社会对于涉渔的优惠少,海岛间的交通、渔民子弟的教育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社会支持和政策优惠。目前,渔家风情、海岛旅游、渔业旅游和休闲渔业的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充满特色的渔业旅游和休闲渔业是渔业发展中的新领域。20世纪70-80年代,在社会经济和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渔业旅游和休闲渔业早已兴起。在休闲渔业旅游区,休闲渔船、旅馆、餐馆、渔具商场、娱乐场所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对渔区渔民的转产转业,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作为2013首个“中国海洋旅游年”倡导的重点项目之一,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
(本报告执笔人:杨明)【参考文献】1、《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农业部渔业局编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本文数据来自该年鉴或根据该年鉴数据计算得出)2、《广东省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编制,广州,2011年6月3、《广东省渔业产业“十一五”规划研究报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课题组长:杨明),广州,2005年5月(原摘于2013年12月中旬刊)-46-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