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51分)
1. (4分) (2020高三上·泸县期末) 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读下面“我国西南某地局部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 N 地的最低海拔可能为( ) A . 365 米 B . 395 米 C . 405 米 D . 415 米
(2) 图示各村村名中可能有“坪”字的是( ) A . ①村 B . ②村 C . ③村
第 1 页 共 14 页
D . ④村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村位于 R 河流的源头,水运便利 B . M 乡地处 R、S 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C . ②村比③村服务范围小,服务等级高 D . 图中所示公路,M 至④间起伏最大
2. (6分) (2019高二上·宝坻期末) 下图甲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S为一河心沙洲,乙为该河心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河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 东南地区 B . 西南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西北地区
(2) 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P河道将慢慢变浅
B . 若在该河心沙洲上游河段修筑水坝,则该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 . 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D . 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3. (4分) 图中与新的一天范围较吻合的是 ( )
第 2 页 共 14 页
A . 90°W向东至O° B . 90°E向东至90°W C . 180°向东至0° D . 90°E向东至180°
4. (7分) (2019高二下·哈尔滨期末) 读某国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1) 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地区多为平原 B .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 . 城市全都分布在石油产地 D . 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充足 (2) 图中卡维尔盐沼的成因有( )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②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深入,气候干旱
第 3 页 共 14 页
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④多外流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5. (4分) (2019·丽水模拟) 凋落物是联系植被与土壤两个系统的纽带,主要包括植被凋落的叶和茎等物质。左图为我国某地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右图为甲树种春季凋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乙树种广泛分布地区所属的自然带,在我国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
A . 温带海洋性气
候
B . 热带季风气候 C .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2) 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物较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风力较大 B . 气温回升 C . 日照充足 D . 降水稀少
6. (6分) (2016·资阳模拟)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河流流域水系图及某月12日-24日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单
第 4 页 共 14 页
位:mm),影响该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 B . 地形 C . 海陆位置 D . 洋流
7. (4分) (2020高三上·泰州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的风向,据图回答下题。
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地点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8. (2分) (2019高三上·益阳期末) 河谷地貌能够反映出地壳运动状态和流水作用强弱。读平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 5 页 共 14 页
(1) 该地区地壳上升时( ) A . 水流速度减慢 B . 河流下切为主 C . 河床比降减小 D . 阶地上形成堆积物
(2) 下列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岸位于河流的凹岸 B . b岸为堆积岸
C . 该河流剖面位于河流的上游 D . 该河流位于南半球
9. (4分) (2018·浙江模拟) 读某山地垂直带谱回答下题。
第 6 页 共 14 页
(1) 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 北温带 B . 南温带 C . 北半球亚热带 D . 南半球热带
(2) 该南侧山麓的风向主要是( ) A . 西南季风 B . 东南信风 C . 中纬西风 D . 东北信风
10. (6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月考) “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申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 ) A . 花岗岩和石灰岩 B . 大理岩和砂岩 C . 石灰岩和玄武岩 D . 砂岩和片麻岩
第 7 页 共 14 页
(2) 关于“血迹石”和“干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 “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 . “血迹石”的形成依次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 . “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 . “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
11. (4分) (2018高三上·南京期末) 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如下图a),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北京时间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李教授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日出的太阳(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李教授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b中的( ) A . S1 B . S2 C . S3 D . S4
(2) 图c中,能正确表示此时晨线的是( ) A . L1 B . L2 C . L3 D . L4
第 8 页 共 14 页
二、 综合题 (共4题;共47分)
12. (15分) (2016·邯郸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等浅水地区。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材料二: 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图)。
(1) 试判断L湖湖泊北侧的湖底坡度和南侧的湖底坡度的大小,说明判断理由 (2) 阅读材料,试分析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的原因。 (3) 简要说明L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
(4) 如果在图示地区建设一造纸企业,试评价该造纸企业的区位条件。
13. (15分) (2013高一上·阜新月考) 如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 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有哪些?
第 9 页 共 14 页
(3) 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4) 分析乙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14. (15分)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1) 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 . 南北方向 B . 东西方向 C . 西北-东南方向 D . 东北-西南方向
(2) 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A . A B . B C . C D . D
15. (2分) (2019高二上·湖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西作为南美大国,早在1880年代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930—1955年间,工业产值约占GDP的1/4,1970年,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部门,1980年后,巴西在尚未实现工业现代化后,
第 10 页 共 14 页
就开始“去工业化”,致使近几十年巴西经济举步不前。现任总统上任后,为了复苏国内经济局面,放松了热带雨林地区的环境法规。下图1为巴西区域图,图2为2017年德国、巴西、尼泊尔的产业结构图。
材料二:今年8月底,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火,烧毁了约80万公顷森林。亚马孙环境研究所则指出,亚马孙雨林地区今年并未出现持续严重干燥天气。9月底10月初巴西大豆进入播种期。
(1) 控制亚马孙河干流地区的主要气压带是________,在其控制下,该地区的降水特征为________。 (2) 从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热带雨林大火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的影响。 (3) 据材料推测本次森林大火可能的原因。
(4) 说出巴西“去工业化”对其产业结构主要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第 11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51分)
1-1、
1-2、
1-3、
2-1、
2-2、
3-1、
4-1、
4-2、
5-1、
5-2、
6-1、
7-1、
8-1、
8-2、
9-1、
9-2、
第 12 页 共 14 页
10-1、
10-2、
11-1、
11-2、
二、 综合题 (共4题;共47分)
12-1
、
12-2
、
12-3
、
12-4、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第 13 页 共 14 页
15-1、15-2
、
15-3
15-4
、、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