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建丝缝墙摆砌方法的改进

来源:易榕旅网
古建丝缝墙摆砌方法的改进

吕俊杰

古建丝缝墙是可与干摆作法相媲美的一种砌筑形 式,常用作檐墙、山墙、廊心墙壁等。通常使用“五払皮” 砖或“膀子面”砖砌筑而成,其磨砍工作量大,操作粉 尘多,砖料破损严重,内外混砌,施工进度慢。为此, 我们对古建丝缝墙的施工进行了部分的改进,具体做法 如下。

一、机械切磨制砖

传统砌筑的“五払皮”砖或“膀子面”砖 6 个面得 加工 5 个面,要经过磨平、打直、过肋、截头等多道工序, 砖料加工相当费工费时,不节约不环保。现在我们只需 提前 2d 把青砖浇水阴干,按设计砖墙的排列方式、青 砖块的尺寸偏差程度,通过现场实际的试摆来统一确定 磨砖的外表规格。沿砖的长方向用切割机把砖块一分为 二,比如 380×190×75mm 的砖分为 380×95×75mm 二 块,然后用方尺方正并在砖的外露面划线,再用小砂轮 机磨去砖面线外多余部分,边磨边检查平整、方正程度, 尤其是外露面要一致。“切磨制砖”虽也是磨制了砖 5 个面,但实际比较下来工作量不到传统加工法的 1/3, 产生的粉尘不足原来的 1/5,而且磨制时敲打少,损伤 少,砖块料一分为二,大量节约了原材料,颇具绿色环保。

二、“背里”与灌浆分离

“背里”就是古建丝缝墙里皮用糙砖和灰浆砌筑操 作。传统做法施工时,古建丝缝墙是内外同时“背里” 填馅砌筑,“背里”和灌浆也要同时跟随外丝缝墙饰面, 施工交叉作业比较多,施工进度比较慢。现在古建结构 形式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有时还有部分剪力墙结构,砌体仅是围护结构,丝缝墙 更是装饰作用,因此可以先进行“背里”的普通砖砌筑 施工,再进行丝缝墙摆砌和灌浆操作,从而减少了工序 交叉干扰和相互污染。在“背里”墙体砖砌筑时,每隔 3 皮或 5 皮砖缝留置外露 80mm 的钢丝网片,以待与丝 缝墙相拉结,“背里”墙体砖砌筑应在丝缝墙施工前就 完成作业。

作者:陕西建工第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6 ·

三、丝缝墙施工操作要点

1、弹线、“样活” 先将待砌丝缝墙的基层清扫干净,然后按照建筑标

高尺寸统一找平,再用墨斗弹出墙的底脚线,然后按砖 缝及砖的排列方式进行试摆(即“样活”),以验证尺 寸和进行适当的调整。弹底脚线时,要注意墙体厚度、 墙头尺寸与磨砖规格的关系,丝缝墙砖与“背里”墙体

之间应留出 10 ~ 20mm 的空隙(即“浆口”),以便 于后序灌浆。

2、拴线、“衬脚” 按照弹出墙的底脚线的位置,在墙体砌筑两端拴挂

两道立线叫“拽线”,在两拽线之间拴挂上下两道横线, 下为“卧线”,即砌砖层的摆砖线;上为“罩线”,即 控制墙面平直的控制线。在砌筑第一层砖之前要先检查 丝缝墙体基层(如台明、土衬石等)是否击凹不平,如 有起浮偏差,应用老浆灰抹平,即为“衬脚”。

3、抹灰砌砖、“打站尺” 古 建 丝 缝 墙 的 砖 与 砖 之 间 要 铺 垫 老 浆 灰( 青 浆、

生石灰浆过细筛后发涨而成。青灰:生灰块 =7:3 或

5:5,视颜色需要定)。磨制好的青砖要再浇水阴干运 至摆砌现场,用瓦刀在砖的朝下面露明侧的棱上刮抹 10 ~ 20mm 宽灰条,砖的顶头缝外棱处、砖的大面两 侧均抹灰条,在朝里的棱上打上两个小灰墩,以保证砖 摆砌平整,灌浆时浆汁能够流入。按弹线和挂线砌摆第 一层砖,并根据事先排砖竖缝统一制作薄竹皮逐缝试插 分缝调整,以确保竖缝均匀。从第二层砖起的两端砖用 同水平缝厚的薄竹皮支垫砖缝,再“上跟线、下跟棱、 侧看绳”进行中间部位的青砖摆砌,这样可以减少操作 者人为手法的误差,确保水平缝一致。水平缝要在古建 丝缝墙“拽线”完成后根据设计标高尺寸、磨制好的青 砖尺寸、丝缝尺寸进行预排缝,同时还要统筹考虑门窗 洞口位置,而后统一进行水平缝的标识,以备操作控制 和复核检查。在第三层砖砌完后,应逐块进行“打站尺” 检查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将平尺板的下面与基础上 弹出的砖墙外皮墨线贴近,中间与卧线贴近,上面与罩 线贴近,检查砖的上、下棱是否也贴*尺板,如未贴 近或顶尺,必须纠正。除“打站尺”外,每摆砌 3 ~ 5 皮砖要检查墙面的施工质量,同时复核砖砌面水平程度

·古建筑传统技术·

和事先的排缝,以免偏差累积游丁走缝。

4、墙体内外拉结 古建丝缝墙内外拉结是“背里”和灌浆分离后施工

的关键。在丝缝墙第三层砖砌体中间沿墙身纵向切割一 道 5mm 深的缝,然后把镀锌铁丝嵌入,素水泥浆封缝。 在砖竖缝之间用镀锌铁丝沿砖缝与“背里”墙上的钢丝 网片(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上钉水泥钉)相拉结,以后 每隔三皮砖拉结一层,墙身高过半后,每隔五皮砖拉结 一层,这样既保证了丝缝墙饰面与“背里”基层之间有 可靠拉结,不至于向外倾斜,又防止了灌浆时丝缝墙体 向外鼓胀现象的发生。

5、灌浆、“锁口” 传统工艺灌浆采用桃花浆、生石灰浆或江米浆,这

些材料是在内外几乎同时砌筑时使用。现在“背里”可 能是砖砌体,也可能是钢筋混凝土,所以灌浆宜采用 M5 水泥砂浆,并且适当掺加缓凝剂,一般丝缝墙摆砌 三皮砖左右灌浆最为适宜。灌浆之前应先对墙面砖缝进 行必要的打点,以防浆液外溢,弄赃墙面。灌浆应分三 次进行,把灰浆用灰板沿“背里”均匀下至灰口,先稀 后稠,一般第一次灌浆时只灌 1/3,叫做“半口浆”。 第三次叫做“点落窝”,即第三次是在前两次灌浆的基 础上弥补不足的地方。灌浆不要留白,也不要过量,并 且随时检查砖缝,若有外溢,应及时用老浆灰“锁口”。 前后两次灌浆接口不少于半皮砖厚,灌完浆后及时将浮 在顶砖上的灰浆刮去,并将灰口抹住 ( 即“抹线”,又 叫“锁口”),这样既便于上层丝缝墙砖的砌筑操作, 也可以防止上层灌浆时往下串浆而撑开丝缝墙砖饰面。

6、墁干活、打点、墁水活 在整面丝缝墙摆砌完后,用手提砂轮机将砖与砖接 缝处高出的部分磨平(即“墁干活”),并用“砖药”(即 将砖粉用胶水调和成稠浆)将砖的残缺部分和砖上的砂 眼填平(即“打点”)。待干后用细砂轮沾水将打点过 的地方和墁过干活的地方磨平,再沾水把整个墙面揉磨 一遍,以求得色泽和质感的一致(即“墁水活”)。

7、冲水净面 在古建丝缝墙体摆砌全部完成以后,应先将双排脚

手架板和墙根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再用清水和软毛刷 子从上到下将整个丝缝墙面清扫、冲洗干净。

8、耕缝、清扫

丝缝墙一般采用 2 ~ 3mm 的凹缝,色调多与砖墙 一致,灰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接茬自然、光顺, 无明显裂缝、缺灰、“嘟噜灰”、后口空虚等缺陷,卧 缝与立缝接茬无搭痕。因此灰缝如有空虚不齐处,事先 应经过打点补齐,再用平尺板对齐灰缝贴在墙壁上,然 后用“溜子”(用自行车上的车条制成)顺着平尺板在

灰缝上耕压出缝子来,耕完卧缝以后再把立缝耕出来。 耕缝宜从墙体上面由高向低逐块进行,并且每耕完一部 分,还要用刷子、扫帚等将丝缝墙面清干净,有经验的 老师傅常说“三分砌七分耕,三分耕七分扫”,只有“耕” 和“扫”有机结合,才能最终显现“真砖实缝”。

四、施工注意事项

(1) 丝 缝 墙 的 砖 之 间 只 有 2 ~ 3mm 缝 隙, 砖 缝 允许偏差 1mm,因此施工挂拴线宜采用细尼龙线。当 墙体长度超过 2m 时,宜分段竖向挂拴线来同时控制墙 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和竖向砖缝,分段挂线间距控制在 2m 及以内。

(2)当古建丝缝墙体设计高度超过 4m 时,“背里” 墙体应每隔 1.5 ~ 2m“梅花丁”分布设置 ф6.5“T” 型钢筋拉结点,丝缝墙摆砌遇钢筋拉结点处宜开不小于 50×50mm 豁口,再采用 C20 混凝土将钢筋处豁口灌满、 密实,这样既有加强丝缝墙体内外拉结作用,又有分段 卸荷之功效,确保了过高丝缝墙体施工时不胀鼓,不外倾。

(3)古建丝缝墙一般不宜冬期施工。严禁雨天、 日光暴晒、高温天作业,以免发生施工质量问题。

(4)古建丝缝墙施工应安排在墙面专业设备、管 线安装完成后进行;油漆、涂料工程施工时,要防止交 叉污染、损坏等现象发生。

(5)丝缝墙砖机械切割磨制时应有防尘设施和保 护,建筑垃圾集中堆放、清运,严禁乱扔、乱抛撒材料、 各种包装物、废弃物等,防止对大气、土壤污染。

(6)古建丝缝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搭设时 连墙架管尽能设在门洞口;拆处脚手架时严禁磕碰墙面。 施工时脚手架板面要随时清理干净,防止施工滴水、雨 水滴溅等污染墙面。

结束语

古建施工中有这样一句话:“乱干摆,细缝子”, 强调了丝缝墙的摆砌比干摆做法还要细致和不容易。经 过反复的实践,我们的古建丝缝墙摆砌方法的改进对改 善施工作业环境,加快施工进度是十分有利的,而且节 约了原材砖料,为古建筑墙体的设计、施工等提供了新 的思路和方法,尤其在西安等地区多项古建筑工程施工 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主编 1983

[2]《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刘大可著 2002 [3]《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方地区)

CJJ39-91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