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思考
民办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所以教育市场呈现的格局应该是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而不是两者完全对立。当然,要让民办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员,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还要利用媒体的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对民办教育形成正确的心态,处理好民办教育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处理好培育目标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科学规划推进民办教育的未来发展。
标签:民办教育 速度与质量 校企合作 协调发展
近二十多年来,民办教育总体规模愈来愈大,出现了一批声誉好的学校,民办教育的法制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各级政府纷纷给予关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从民办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优胜劣汰的进程逐渐加快。民办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大,实际上是民办教育机构的规模在扩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学校被淘汰。那么,怎么样才能不在竞争中被淘汰呢?以下是我对民办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的一点粗浅的思考。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正处于从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转变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开端的。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处理好民办教育发展与建设的几个关系:
1 处理好民办教育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我国的民办学校在师资建设、内部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一些民办学校办学的“硬件”设施改善了很多,但是却忽视了“软件”的提升,这个才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民办学校创建办学特色、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特色是学校的生命线,进行特色建设也是民办学校的出路。因为民办学校提供的是选择性的教育服务,如果民办学校不能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服务,是无法生存的,整个社会对民办学校的选择所参考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看学校是否有特色。重视特色建设要做到理念和实践相结合,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特色只是停留在理念阶段,并没有成为学校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认识,更没有上升为学校的文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理念,一种是隐性的理念。所谓显性的理念就是用文字表述出来的理念,而所谓隐性理念则是存在于办学者脑中,实际上用来指导办学行为的理念。两者相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而且这种特色要能够从学校培养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体现出理念和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是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学校片面地一味追求学校的发展速度,而恰恰忽视了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在宏观上把握速度的话,会超出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校特色,因校制宜,在稳定中求发展。
2 处理好培育目标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产业,其产品就是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尤其对于民办学校来说,育人能力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人才培养的效果必须要放到市场上去检验,这也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而民办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通过教育市场的竞争来追求和获取经济利益,于是就要在教学质量和经济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手段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的工程,其中最为主要的当属优良的校园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另外,国家还规定了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要办高职院校,办本科院校,都要达到相应的设置标准。民办院校要做强做大,要在同等条件下做得更高更远,才能具有综合竞争力。目前来看,多数民办学校还主要是依靠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支持办学,笔者认为,应该要建立民办学校适应教育市场竞争的外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筹资机制、招生机制、毕业生就业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等等。
在这里尤其要重点提出的是校企合作机制,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学校就成为了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就业也就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多了一层保障。笔者所工作的单位江南影视艺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院校,学院的办学理念新颖,在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上都比较有特色,注重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将课堂办到了企业。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在灵山集团顶岗锻炼,将课堂办到企业中,任课老师去灵山给学生集体上课,边教边实践,能在第一时间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能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总结,教学相长。这样能很好的体现出职业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学校也能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另外还要建立适应教学与科研工作规律的内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教学督导机制、科研激励机制、教学改革激励机制、福利分配机制等。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下,民办教育的发展既不能回避市场竞争的现实,又不能完全按照企业运作方式来冲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民办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治理结构一定要合理,一定要将两个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运作。
3 处理好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关系
随着办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和办学水平的逐渐提升,民办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其不可替代的位置也将越来越巩固。构建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应当成为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向。说到这里,笔者又想到在整个教育市场中,民办教育在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又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民办教育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首先,民办教育更能适应市场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民办教育凭借它所特有的竞争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服务市场,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但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人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民办学校不如公办
学校,其实民办应该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民办教育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扩大了广大考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另外,它还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给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公办学校办学的历史较长,在教育的经验上要比民办学校丰富,但是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民办学校建立了一系列适应市场需要的运行机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市场的,在这一点上,民办和公办应该公平竞争,广大的用人单位也应该把眼界放宽,重点不是放在应聘者毕业证书上学校的名字,而是放在应聘者的实际能力上,要破除“公尊民卑”的错误思想。其次,民办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有一定优势。开展素质教育不是公办学校的专利,民办学校有责任,有能力,有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大量的事实都证明,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民办学校才有生命力,才有竞争力,才能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民办学校应该有明确的教育思想,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轻松感、成功感、自信心,达到“乐学”的境界,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的转变,从单纯提高课业水平向重点提高个人素质的转变。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顽疾,民办学校可以利用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来避免这样的情况。民办学校应该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让家长获得希望,让老师获得尊重,让学生获得发展。再次,民办教育供给方式多样化。民办教育是一种选择教育,人们可以从各自的需要出发,选择民办学校的条件、选择就读形式、选择教育的特色。由此可见,民办学校可以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民办学校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吸取公办学校办学的有效经验,充分利用民办学校的优势和资源,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要开设一些有特色的课程,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与众不同的优秀学生,这才是民办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民办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所以教育市场呈现的格局应该是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而不是将两者完全对立开来。当然,要让民办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员,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还要利用媒体的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对民办教育形成正确的心态。
民办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已经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民办教育固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民办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柯卫,刘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化管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
[2]刘鹏照.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民办教育投资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
[3]徐绪卿.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4]陈磊.民办高等教育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