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备考指导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备考指导

作者:孟晓东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3年第03期

扩展语句,是根据题干指示,将语言简练的词语、短句扩展成具体丰富的语段,或围绕指定的情境或话题,写出符合要求的一段话。复习重点要放在句子的扩展及根据所给的话题或情境进行扩展上。

压缩语段,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复习重点要放在新闻语段的压缩及根据提供的材料下定义上。 真题回放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2012年天津卷)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所给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一个具体的语境进行描写。除此,还必须搞清楚四个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初冬”点明季节,“疾风骤雨”是“银杏树叶”“凋零”的原因。在描写过程中,必须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答题示例:初冬时节,银杏树经霜的黄叶在秋风中凋零,吟唱着飘向大地。一阵疾风骤雨过后,银杏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如剑直指苍穹。 解题指津 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答题时,一要增强审题意识和审读原文意识。要充分开掘题干中的信息,全面把握题意;二要仔细推敲上下文,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找准解题方向和解题切入点。要尽力拓展思维,力争做到“神游万仞,精骛八极”。在语言上,表述要准确、规范、生动,优美流畅(标点也要正确无误)。要展现健康积极的思想,表达真情实感或者生活的哲理,切不可主次不分。扩展语句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添枝加叶法。在只有句子主干的情况下,添加附加成份(定语、状语和补语)。句子的主干只是单纯的陈述和支配关系,而句子的附加成份能起到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要使句子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份的作用。

2.人物描写法。即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3.联想想象法。即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想象,搜寻自己记忆中的情境,把它描绘出来。 4.因果推论法。说明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得到某种结果,都是通过论述事物运动发展的因果关系而实现的。

5.举例扩展法。即用举例来陈述证实中心意思。

6.定义分类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给事物分类,然后再扩展的方法。

7.对比扩展法。从对比扩展中突出事物的共同之处,说明其不同之处,可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8.增加意蕴法。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不同句式及大量使用富有色彩的形容词等来加强表达效果。 二、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要学会抓内核,分层次,明限度,懂方法。抓内核:每个语段都有一个中心,即内核,压缩语段首先要确认语段内聚的核,这是关键。分层次:将语段分成若干个层次,概括出层意。明限度:把语段压缩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字数的限制。懂方法:懂得留、删、简、改。留即保留或摘录能标明中心内容的词句,以保留主要的信息;删即删除冗余信息;简即简化句子或句意;改即改换简洁说法。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压缩语段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摘取法。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删除法。所谓“删除法”,就是对于偏正关系(因果、假设、转折等)语段,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注:此方法亦适合整段的保留和删除)

3.合取法。所谓“合取法”,就是对于并列关系(并列、承接等)的语段,采取合并同类项的办法进行概括。 题型揭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扩展语句 1.给定词句型

【例题】将下面的词语连缀起来写一段话,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语言流畅,思想健康,100字左右。

夕阳 沙滩 小草 女孩 思念 答:

【解析】做这类题要注意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如果提供的是词语,要做到全部利用而不能遗漏或改变,语意连贯且合乎逻辑;如果提供的是单句,一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为结构单一的句子添加修饰限制性成分,如增加相应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二是根据要求,用描写渲染的方法进行扩展,即恰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变得复杂、含义变得丰富。如果提供的是复句,则要把握原句的特点,按照复句的扩展要求进行构思,还要考虑句子的内容与意境,判定选句范围,确定扩展方法。可这样作答:“黄昏,夕阳西下,那个美丽的女孩又来到了这沙滩。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沙滩上看日落,打开自己尘封已久的记忆盒子,放飞记忆,找寻一丝慰藉。那些过往的岁月,犹如田间的小路,曲折蔓延。那些沉淀在脑海里的思念,犹如田间小草,生生不息。” 2.给定情境型

【例题】阅读下面的新闻,请加以点评,不少于100字。

近日,网上出现的《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视频,让41岁的苗卫芳成为“新闻人物”。这位河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整个山村的骄傲。今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却因眼光太高而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成为村民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新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在村里蔓延。 答:

【解析】基本模式是题干给定情境,考查考生书面表达及认识评价的能力。做这类题要紧扣规定情境,设身处地,表达得体、连贯,有文采。对于本题而言,关键是找到评论点。可以对这位研究生就业时的自我定位,也可以对学历与能力的关系进行评论。可以这样作答:学历不等于就业,“高学历”不代表有能力,是人们不得不直面的社会现实。其实,获得学历的过程,不过是储备知识、打实基础、练就本领的过程,就业成才还要靠胜任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现实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活标本,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 二、压缩语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新闻材料型

【例题】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句话新闻,18字以内。

2012年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因为安倍有望在下届众院选举后出任日本首相,所以此次参拜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7日表示,靖国神社问题事关日方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涉及包括中国在内广大受害国人民感情。韩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称,韩国政府对安倍晋三17日下午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深表遗憾和担忧。新加坡亚洲新闻频道网站报道称,安倍晋三17日傍晚参拜靖国神社之举,可能有引发与邻国的更多摩擦的风险。

【解析】基本模式是给定新闻语段,要求拟写导语、标题等。答题时应明确新闻的文体特征,抓住新闻的基本要素。对于本题而言,不能仅仅概括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而应概括为:“国际舆论强烈谴责安倍参拜靖国神社”。 2.非新闻材料型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练的话概括材料的观点。不超过40个字。

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与科学三者共同孕育的结晶。建筑美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建筑的美好形象,是建筑师结合建筑的功能、空间环境、作量、性格、气氛、质感和技术等因素精心安排和巧妙组织的结果,是建筑内在因素在形象上的综合表现。任何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美好形象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方面,是不可缺少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不同阶级审美的影响,建筑类型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师创作方法的变更,建筑美在历史的条件下,也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建筑形象美,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解析】基本模式是给定非新闻语段,要求提取关键词、中心论点或下定义等。答题时,应分析语段的层次及逻辑关系,明确语段的核心与重点。对于上面的语段而言,除了首句是谈建筑之外,其余句子都是谈建筑美。所以,概括时就应从“建筑美”的角度进行。 答案示例:建筑美应从外在形式、历史背景两方面进行评价方能全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