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VocationalTechnologyJuly,2019
DOI:10.19552/j.cnki.issn1672-0601.2019.07.011
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探究
杨春耀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云南丽江674199)
摘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的幼儿园教育理念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早期关系、早期经验、早期环境和早期干预等问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课程游戏化新思路,
影响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开展;应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幼儿游戏的观察与分析、设计与题,
组织与指导、评价与管理等实践层面构建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体系。本文提出教师要在利于儿童发开发、
在政策服务、专业培训、环境创设、课程整合等过程中反思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展的背景下,
游戏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中,提升幼儿生活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同时为幼游戏理念、
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儿童发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0601(2019)07-0043-05
StudyonGame-basedKindergartenCurriculumBasedon
Children’sDevelopment
YANGChunyao
(MentalHealthEducationandConsultancyCenter,LijiangTeachersCollege,Lijiang674199,China)
Abstract:Gamesarethebasicactivitiesofkindergarteneducationandanimportantformofeducationtopromotetheoveralldevelopmentofchildren.The“Game-basedactivities”conceptofkindergarteneducationprovidesanewgame-basedcurriculumapproachwithfeasibilityfortheearlydevelopmentofchildren.Theearlyrelationship,earlyexperience,earlysdevelopmentprocesswouldaffecttheeffectivenessofgame-basedkindergartenenvironmentandearlyinterventioninchildren’
slearninganddevelopment,itisnecessarytobuildgame-curriculum.Accordingtobasicruleand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
sdevelopmentfromtheaspectsofobservationandanalysis,designbasedkindergartencurriculumsystemonthebasisofchildren’
anddevelopment,organizationandguidance,evaluationandmanagementofchildren’sgames.Reflectgame-basedkindergartencurriculumthroughpolicyservices,professionaltraining,environmentalcreation,curriculumintegr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children’sdevelopment.Andteachersneedtoinfiltratethegameconceptandgamespiritoffreedom,independence,creativity,andpleasureintovariouscoursesinordertoenhancechildren’shealthlevelandsenseofhappinesstoenablechildrentohaveahappyandmeaningfulchildhood.Itwilllayagoodfoundationfortheirsubsequentlearningandlifelongdevelopment.
Keywords:children’sdevelopment;kindergartencurriculum;game-based;children
0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幼儿园“去小
合家长的焦虑情绪,还是回归到顺应儿童本性的“不教之教”的教育本质?教育要有静待花开的在生活中实现自然渗透、浸润幼儿心灵,激耐心,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发孩子潜能,
与课程游戏化等问题困扰着幼儿教师,同学化”
时引发了家长更多的焦虑与担心。教育要一味迎
收稿日期:2019-04-22
作者简介:杨春耀(1970—)。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
—43—
第18卷职业技术
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特别要求幼儿的学习要落实到游戏和生活中去,
严禁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游戏是联系幼儿与教育的重要桥梁,要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中。从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出发,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步伐,建立对儿童发展的合理期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1
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影响因素
生命最初的三年时间为个人今后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儿童发展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受天性和养育因素互相作用的影响过程。要加强对儿童的抚养与教育的指导,
科学理解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兴趣和需要,弄清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机制,
关注符合幼儿需求的活动策划与组织,探求教育目标与儿童发展有效整合路径,
为幼儿发展铺设游戏通道,让其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的幼儿园教育理念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可行性的课程游戏化新思路,
能够有效地促进和影响儿童的生命和发展,
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与幸福感。在儿童发展中哪些因素在持续地影响着个体后来的发展?儿童早期发展滞后是否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哪些做法会使儿童朝着更好的健康方向发展?这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1.1
早期关系
原生家庭对儿童早期影响非常大,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源于早期与父母的关系,幼儿的依恋关系、
同伴关系和社会关系与父母关系是否稳定密切相关。如果儿童早期关系遭到干扰和破坏,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儿童的发展就可能受到阻碍,
由此产生的后果可能是长期而严重的。在幼儿早期建立满足孩子需求的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健全健康的人格。在幼儿学习发生的敏感期或关键期搭建桥梁帮助幼儿学习,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
。孩子将来处理人际关系
的方式,
其实是在处理与父母关系过程中的习得—44—
与延续。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父母是要变成儿童处理人际关系的有力支持,
还是成为风险和功能缺陷的祸根,
完全取决于如何满足年幼儿童的需求,以及解决问题的好坏。1.2
早期经验
幼儿处在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丰富而愉悦的早期经验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儿童更容易学习知识和行为。发展的可塑性使得幼儿在生命早期拥有更多样化的潜能,
教师要重视幼儿早期健康、
品德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儿童期建构的关键经验和累积的学习内容将促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环境。家庭的养育与幼儿园的保育将促进儿童早期经验的生成,
家长与教师关注早期经验影响和塑造儿童个体发展的因素,将促使儿童继续沿着积极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使儿童的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增加他们成人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可能性。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解决问题,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建构提供适宜发展的学习共同体,使游戏变成幼儿园课程生成和发展的源泉[2]
。
1.3
早期环境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整个世界观,
都由原生家庭的环境所塑造,从心理和情感上很难摆脱早期原生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各种观念也会伴随我们一生。原生家庭的内部动作机制如何影响儿童成长的视角,
儿童又在生命早期如何在与环境持续性互动的博弈过程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年幼儿童一般都具有积极的动机倾向,家庭环境和教室环境的差异性,可能会影响他们天性的乐观主义和对学习的兴趣
[3]
。幼儿早期教育的环境具有
很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值得依赖的安宁和幸福的亲密关系所组成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和成长,这种安全和温暖的育人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健康和幸福的发展。1.4
早期干预
对儿童发展进行有计划的早期干预,能够为儿童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预防性和改善性干预,
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探究第7期
改变儿童早期发展的不利因素造成的持续性影响,
能够有效地破除幼儿成长障碍,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空间。教师作为旁观者身份观察幼儿游戏活动,
通过提供游戏材料和改变环境,对活动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指导;或以参与者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提供帮助和建议,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重构,
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根据儿童的个体特性量身定做早期干预,为儿童自身发展提供助力,能够帮助儿童走上最佳的发展道路。2
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发策略
儿童早期发展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极易受到心灵的伤害,
幼儿园要尽力在这一矛盾的权衡中为儿童日后的发展搭建一个平台,
使他们免受家庭以外的可能对其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诸多因素的威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教师组织和指导的游戏要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与探索的欲望,关键在游戏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观察幼儿是教师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第一步,
分析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指导、
评价与管理,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供新的思路和具有可行性的实践路径,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2.1
观察与分析
教师要学会从儿童行为表现和变化中,把握儿童的发展和内在需要,
并据此进一步读懂儿童的心理,
对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和情感表现,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兴趣特点,
决定什么时候、以哪种方式介入和干预他们的游戏,以及需要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或者补充和丰富什么经验,给予幼儿更多的回应和支持,
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有更多愉悦的情感体验,促成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在观察与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游戏蕴含学习内容的敏感程度,让儿童习得课程内容涵盖相应领域的关键经验,并为日后生成和设计教学游戏储备相关资源。2.2
设计与开发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发、自主的活动,要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与要求,
教师要将预设游戏的选择权利还给幼儿,保证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游戏体验,
提升幼儿游戏经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课程和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游戏化设计与开发,
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感知和体验,力求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和教育目标的达成,实现不教之教”的理想教育境界。2.3
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创设合适儿童发展的游戏情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与控制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活动进程等;教师的工作就是细致观察,适时适当的介入、提问、讲解和示范等
[4]
。我们常常把游戏当作教育手段,
但实际上幼儿游戏便是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愉悦的体验,
可以使游戏的开展更能满足幼儿的愿望和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人格完整。2.4
评价与管理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支持游戏活动的开展,
通过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游戏活动的评价,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5]
。为
教师创设
“通过游戏来教”的条件和环境,为幼儿园实现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想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
依据幼儿的生活、兴趣及需要建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总结、
评估阶段的观察与反思,及时为教师反思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指导。3
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出路思考
儿童发展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善生活环境与设施,
提供持续资金与政策支持,能够对—45—
“第18卷职业技术
儿童发展进行预防性与改善性的有效干预,推进游戏理念、
游戏化课程与实践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的进程
。“通过游戏来学与教”旨在使教育关注幼儿首先作为
“人”的成长与完整,而不是将幼儿变成知识的容器[6]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
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把游戏理念和游戏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中,
并针对“是否促进儿童发展”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儿童发展和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出路在于将游戏精神和游戏思维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让儿童享受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回归教育的本质[7]
。
3.1
政策服务
《指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均指出,幼儿园和家庭要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幼儿有育”“学有所教”,将学前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颁布后,“游戏回归幼儿生活”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方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和《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版)中明确提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指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为幼儿一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打好基础。贯彻《指南》
精神,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幼儿真实生活,
幼儿通过在不断地操作、重复、玩乐中探索未知世界,建构自我认知,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3.2
专业培训
要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必须提升儿童游戏质量,
如何把游戏成功地整合到课程中并充分发挥游戏的潜在优势,
组织与指导游戏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因理念认同程度和实践层面缺失,
造成游戏与教学融合在教育实践层面实现难度较大。要通过专业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提升教师的游戏—46—
设计与组织技能,帮助教师提升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和游戏的整合能力,
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的基本理论融合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幼教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成长,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能够严格遵守幼儿教师的职业操守,走进幼儿中间,能够与幼儿一道成长与进步。3.3
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对于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
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管理幼儿的行为。要创造一切物化情境为幼儿游戏服务,
就地取材开发自然资源,巧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空间,将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课程内容和游戏材料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为儿童创设适宜发展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8]
。幼儿所在环境的空间、设
施、活动材料等要能够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能够有效地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从幼儿的需要、愿望、价值观等出发考虑游戏与课程融合的潜在优势,为幼儿园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造条件。3.4
课程整合
游戏课程的生成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如果幼儿园忽视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片面模仿其他园推进课程建设,
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性的练习,
并不会彰显出游戏本身的自由和愉悦,
会远离幼儿园实际与儿童发展的需要[9]
。
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整合旨在探索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来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幼儿主体的地位的有效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获取多方经验和能力,
从而有效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4
结语
在儿童发展背景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将开辟游戏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能够让家长欣然““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探究第7期
。课程改革中将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
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自由、
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透到各类课程中,
游戏环境。幼儿园课程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与目标为满足幼儿的需求提供了可行性的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生活的健康水平和实践平台,
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以三所幼邹海瑞.基于游戏的幼儿园教与学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儿园的三类游戏实践为例[D]2017:65.博士学位论文,
[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
2008:365-366.社,
[3](美)杰克·肖可夫,(美)黛博拉·菲利普斯著.方俊
明,李伟亚译.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儿童早期发展
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3.的科学[
[4]D].重庆:西南大学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2011:30.硕士学位论文,
[5]J].学前教育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2015(12):64-66.研究,
[6]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
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68.案研究[
[7]尚俊杰,裴蕾丝.重塑学习方式:游戏的核心教育价值
J].中国电化教育,2015(5):41-49.及应用前景[
[8]J].江钦珠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之思考和行动[
2017(28):52-54.苏教育研究,
[9]J].学曹玉兰.“课程游戏化”的园本理解与实施策略[
2016(12):61-63.前教育研究,
(编辑刘茗沅)
(上接42页)力)。4
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我系与哈工大同维、华清远见等合作企业共同创建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基地,目的就是整把课程中实践性强的合校企间的教育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真正体知识直接放在企业中开展教学,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验到知识的运用和企业文化,
能和职业素质,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电机与电力拖动”学习这门课,除了进行实利用我系与哈工大同维建立的校外实训验以外,
让学生参加课程实习,让学生真正了基地的条件,
解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识的理解程度,
各项参数的认识,培养学学生对电机的内部结构、
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在实际过程中发现问题、5
结语
工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是提高教育学教
质量,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学习,不任务,
在课程设计中强化实践断更新教育观念。同时,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使理论教学与实教学环节,
践环节互相交融、相互促进,以满足地方本科院校使课堂教学最终教学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3E”精彩课堂的标准。到
参考文献
[1]曾丽,姚裕安.“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J].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第205期:155-156.[2]J].新课洪晓英.“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1:168-169.程思考,
[3]许晓峰.“电机与拖动”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5期:112-113.[4]肖莉.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
D].云南民族大学,2012.究[
[5]J].科林向华.“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1年第34期:53-54.技视界,
(编辑刘茗沅)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