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蒙古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来源:易榕旅网
2008年第19期 总第38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IC RESEARCH GUIDE No.19,2008 Serial No.38 内蒙古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伍业君,田娟娟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对内蒙古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用相似法计算其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其结构偏离度作出 分析,找出内蒙古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夹角余弦法;结构偏离度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167—02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指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 而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严重受阻与第三产业的强劲增 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过程。对改革以来内蒙古 长,而呈现出较快的下降趋势。第二阶段:1985--1990年, 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全面分析,为其更好更快地发展提 三个产业都比较平稳,但第一产业稳中有降,第二产业有 出建议。 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仍然由于上阶段的强势增长位于三 产业之首。第三阶段:1991至今,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第三产业的强劲增长势头趋缓,主要是由于其低起点的 增长空间已经被逐渐填补;第二产业则又表现出持续上 升的趋势。经过三阶段的发展,内蒙古三次产业由1978年 的“二一三”结构转变为2006年的“二三一”结构,虽然 与上述理论所述的差异在缩小,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内 图1 内蒙古产业结构趋势分析图 蒙古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与钱纳里和赛奎因的“标准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 结构”差距仍然很大。 版社。 二、与广东省参照系的比较 一、内蒙古产业结构状况 下面我们用夹角余弦法将内蒙古与中国发达地区广 由上趋势图(图1)看出,内蒙古产业结构总体上有 东省相比较,这对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实践意义。夹 很明显的变动,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 角余弦法计算相似系数公式: 从1 990年开始降幅明显;第二产业先下降后上升,第三产 , 业发展态势良好,基本上一直上升。其产业结构变动方向 是正确的,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缓慢。 SAB∑ x。 /『( 2一 ̄2Bi)]2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经历了三 公式说明:A是研究对象的产业结构系统。B是作为参 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一l984年,这一阶段,农牧业保持 照系的产业结构系统。x i代表产业i在A中的比重。x 稳定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很大的 表示产业i在B中的比重。 制度空间,资本技术壁垒低,在这一时期增长势头强劲; 由上面公式计算出内蒙古与广东省相似系数如下 单位:% 年 份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相似系数 产 值 91.3387 93.9218 96.3696 98.8934 98.169 98.118 劳动力 94.5835 97.1245 97.0976 94.5258 96.7219 91.1061 由上面计算结果可知,内蒙古产值结构与广东省 似系数最高。可见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和发达地区 1995年水平最接近,而劳动力结构则与广东省1985年相 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其结构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 收稿日期:2008—10一O1 作者简介:伍业君(1982一),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竞争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田娟娟(1983一),女,河南许昌人, 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 167.-—— 产值结构方面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还离标准有 定距离,而第一产业比重还有下降的空间。劳动力结构 一第一二产业偏离度都在增加,可见内蒙古产业与就业结 构的不平衡性在不断加剧,引发了突m的就业问题。主 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 向城镇非农业转移,但未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 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第一产业占13.6%的比重却提供了 53.78%的劳动力就业机会;第二产业48.6%的产值,提供 的就业就会只占15.98%;第三产业产值与劳动力就业机 会比较协调,按照从业人员占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对经 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太少,这说明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产、l 结构调整是很缓慢的,对经济的 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非农产业对劳动力在文化素质、 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故而很难转移出来。二是许多 城镇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 成和加大技术结构的调整,实行减员增效等政策,导致 了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严重偏离,极大地减小了第二 产业的吸纳能力。 拉动作用比较小。另外,i次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过 大。90年代以来的二t次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变 动,导致IIj前第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第一、三 产业。2003年,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 较为7.15倍,但2006年这一比值上升到12.03;2006年第 四、政策建议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内蒙古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与 升级。内蒙古经济经过改革、调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 业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结构还有很远的距 离。知识经济的兴起为内蒙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 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内蒙古应把握知识经济发展的脉络,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1.大胆移植先进国家及地区的成熟技术,加速和缩短 2j 业与第_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为2.43,这些差距 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 差别。总体上来说,第二= 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长 期这样下去,内蒙'占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受到这种经济结构 的牵制,使经济结构难以向高层次优化调整与升级。其 次,庞火的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限制了二三产业的成长 和发展..农业产值比例的下降制约农村居民的购买力,这极 大地影响“扩大内需”的实现程度,进而影响二三产业的产 品和服务的需求市场,最终制约其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加快农业科技化,加速工业现代化 和高科技化进程,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用现代化服务技术替代传统服务 业,以培育市场、扩大就业、完善服务为重点,以形成门类 三、内蒙古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是反映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对称状态 的指标, 定义式为:结构偏离度=(CDP的产业构成百分 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一l,m定义可以看出,结构偏 离度的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结 构偏离度为 值,表明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反之亦 然, 其值为零时,产业与就业结构均衡。用上面的公式, 汁算结果分析如下罔: 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 第三产业体系。 2.实施区别技术发展方略,兼顾产业升级与劳动就 业。缓解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非均衡发展的 矛盾,不能盲目地为扩大就业而违背市场规律和经济发 展规律,必须坚持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扩大就业,可考虑采用区别技术发展方略, 即服务业、手]_业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重点解决就业 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技术, 探索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辐射、渗透的有效途径,促进 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解决产业化 与专业技术化问题;基础产业采用中性技术兼顾技术进 步与解决就业。 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水平。内 图2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07)55,中国统计出 版社。 蒙古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长期非均 衡发展中形成的,所以应该从根本的提高劳动者素质做 起,用长期充足的教育投资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培养自 主创新能力。 [冬-l 2呵知,除了笫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在慢慢减少, 参考文献: 【1】库兹涅茨・西蒙.现代经济增长 I.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21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7)[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31l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4】魏丽颖,罗建.内蒙古产业结构问题及调整策略[J1'.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2). f5J王春枝.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1.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2). I6】冯利英.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 ̄-/sE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 【责任编辑安世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