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问 题 导 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主要用途,哪位同学将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写在黑板上? 举手抢答 从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出发,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上节课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学习联系到一起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板书 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化学式 CaCO3 NaHCO3 Na2CO3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 提问 ①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时已经知道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那观察黑板上这三个物质在组成上有没有什么特点? 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能像碳酸钙那样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边观察边说,都含碳酸根,可能也会跟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1
演 示 实 验 实验11-1(学生阅读内容)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拿起一个试管,用药匙取0.5g碳酸钠,并加入2ml盐酸,观察现象。 反应很快,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生成的是二氧化碳 举手回答:碳酸钠和盐酸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记录。 举手,上黑板来写。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的能力 实 验 探 究 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非常好,描述的非常详细。 我们分析一下,是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现在将我们观察的现象和分析的结果记录在书中表格。 这个反应用化学方程式怎么表示,哪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够系统,培养分析现象的能力。 板书 正确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 CO2↑+H2O 在学生书写完提示学生要检验是否正确,提示从化学式、配平、符号几方面进行检查。 实 验 探 究 现在我们将碳酸氢钠固体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现象。出示碳酸氢钠固体,学生们观察一下它的物理性质。 同学们说的很对,在外观上与碳酸钠几乎分不清,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它们都是厨房常用的调料,制作面食时常用到它们,老师同样取0.5g碳酸氢钠粉末于试管中并加入2ml盐酸,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同学们对现象描述很详细了,我们对现象分析一下,什么原因呢? 同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内 2
白色、固体、同上 粉末、跟碳酸钠一样。 反应更剧烈了,还是冒出大量气泡,气体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钠也和盐酸反应放出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 上述的反应哪位同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NaHCO3+HCl=NaCl+CO2↑+H2O 举手,到黑板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出现的错误让其他学生指正。 变浑了,有白色沉淀产生。 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碳酸钙 黑板来先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写出其中一种生成物碳酸钙,另一种物质随即写出 观察 认真听讲 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 继续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现在老师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并分析。 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是什么原因同学们分析一下 那白色沉淀是什么呢?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你们推测一下 那除了碳酸钙还有什么物质产生,找同学上黑板试着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讲 述 新 知 分析刚才的反应和这个化学方程式,它们都发生在溶液中,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化和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并成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像这样的反应我们在之前的酸、碱、盐的反应中学过很多,比如说盐酸跟氢氧化钠,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是不是复分解反应? 由实验引出概念,对新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容易 3
提问 很好,那我们在学这个反应的时候我们又把这个反应成为什么反应? 没错,这个反应又叫做中和反应,哪位同学说说中和反应跟复分解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把复分解反应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圆圈,边讲边在黑板侧面画出,那中和反应就是大圆圈中的小圆圈,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中和反应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那同学们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也有所了解了,现在老师写出几个化学反应,请同学们判断一下是不是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 交流讨论 结合学过的知识,将旧知与新知有机结合起来 讲述 及时巩固 随 堂 练 习 学生根据概念进行判断 知识的应用 Fe2O3+6HCl=2FeCl3+3H2O NaOH+CO2=Na2CO3+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设 问 引 入 我们以前学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大多数是复分解反应,那是不是就是说它们之间任意两种物质就可以反应? 是的,它们之间反应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那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看书中第三个小实验,教师按照书中所示顺序做实验并边演示边讲解。向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注意观察现象,并在滴加结束后拿着试管走向学生中间让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 [板书] 不是 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演 示 实 验 有蓝色沉淀产生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变浑浊了,有的说产生蓝色沉淀有的说产生白色沉淀 CuSO4+2NaOH=Na2SO4+Cu(OH)2↓ 继续下一组实验,向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结论的一般性过程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4
演 示 实 验 对比刚才的反应玩的试管,这个颜色明显很浅,所以应该是白色沉淀,反应体系中的蓝色应该是过量的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那哪位同学把这个反应的方程式在黑板上写出。 [板书] CuSO4+BaCl2=BaSO4↓+CuCl2 非常好,那刚才两位同学已经把化学方程式和现象都描述很全面,填写完整书中的表格。 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 是,因为他们都互相交换成分了。 都产生了沉淀 是复分解反应,翻书找前面的中和反应,共同产物是都有水生成。 不属于,不是两个化合物交换得到两个化合物 是,因为是两个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讨论 我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上述两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观察到什么共同之处? 2.非常好,那前面学习的酸碱中和是不是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中,共同产物是什么? 3.我们继续观察,在最开始探究的时候我们做个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个实验,观察黑板上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它们属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我们学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碳酸钙跟稀盐酸的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类似,上节课中我们就复习了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把书翻到前一页,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先生成了氯化钙和碳酸,同学们观察这一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判断一下,是不是复分解反应? 非常好,碳酸这种物质我们比较熟悉了,它非常不稳定,极易分解,所以在反应的时候它又分解了,我们书写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实是两个反应叠加在一起的结果。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讲述 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思维的迁移 5
5.对了,那我们分析的这几个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我们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将讨论出的结果汇报给大家,我们共同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总结 总结 复分解反应一般是酸碱盐之间比较多,都发生在听教师讲解 溶液里,产物一般有沉淀、有水、有气体生成。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到位,酸碱盐之间并非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个化合物交换成分时,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水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我们今天的探究到此为止,同学们在复习一下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思考问题,通过交流掌握方法。 1.课堂练习:教材习题1、2、3. 2.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
CaCO3 :
CaCO3+2HCl==CaCl2+H2O+CO2↑ NaHCO3 :
NaHCO3+HCl=NaCl+CO2↑+H2O Na2CO3 :
Na2CO3+2HCl=2NaCl+ CO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SO4+2NaOH=Na2SO4+Cu(OH)2↓ CuSO4+BaCl2=BaSO4↓+CuCl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