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增多,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加速建设智能电网。电力工程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技术,这一发展和变革也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要从源头上提升电力工程的技术水平,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根据当前电力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智能电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方向。本文就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智能电网;运用 引言
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电力资源,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和科技成果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提升电力管理及服务水平,智能电网建设如火如荼,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电力工程技术实现电力能源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供应。
1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
目前,在我国的电力能源生产方式中,虽然煤电占比较高,但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逐渐增加。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受能源本身的制约,发电不够稳定,需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辅助生产,确保电力生产的可靠性。智能电网建设是指以高新科技为驱动力,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调度等环节,对电网运行实施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互动化的精准管理,维持电网稳定运行,构建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体系。
2智能电网的显著特征 2.1经济性
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需综合考量施工成本、材料成本、技术成本等方面,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中。引进现代智能电力工程技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简化智能电力系统的工作,进而降低网络管理开支,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智能电网的经济性特征。打造智能电网不仅能够提升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使电力企业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足进步。
2.2环保节能
绿色节能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出现的能源不足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循环利用加工能源,降低环境和社会的污染。
2.3良好的兼容性
电力生产的类型较多,传统发电与清洁能源发电并行。传统发电基于火力发电建设,发电功率较稳定;清洁能源发电依托于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光资源、风力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共性是发电不够稳定,导致电能与峰值的波动,传统的电网技术不适用于清洁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具备自动调峰、实时监控以及电力生产数据收集、分析等能力,可兼容不同的电力生产类型,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维持电网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运行。
2.4自动化
在打造智能电网时,需要以信息技术、电力工程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为载体,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对区域电网运行质量进行全面监管的优势,不仅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投入,而且有助于改善缺乏灵活性配置方式的传统模式,提升电能资源分配水平。智能电网的自动化特征还体现在能够对故障现象进行智能检测。具体而言,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智能电网能够对其进行自动诊断与调节,从而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3在智能电网中具体使用电力工程技术
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持续增加,电网运行面临较大压力,电力企业需提高供电保障水平,维持电网的高可靠供给,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用电服务。建设智能电网,智能化管理电力系统,可以在改善供电质量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问
题。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有很大不同,其侧重于电力生产能源与电力资源的最大化节约,以缓解电力生产的能源困境,同时维持电力长期稳定的生产。现阶段,清洁电力在电网中的占比逐渐增加,致使输送电能的稳定性不够,需在电网建设中积极运用电力工程技术,减少清洁电力对并网带来的影响,协调管控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电力供应,提高智能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1电能质量优化
在智能电网与电力建设中,品质优化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电能品质优化是以电力品质评估与电力等级划分为依据,对电力系统的节能与经济性进行精确的分析。另外,要针对不同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系统,基于对用户的需要,智能化电网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性和质量的提高。
3.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常用技术,在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和有效管理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主要依托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及相关通信控制技术,可以将拥有较高清洁度的新能源输入电网中,从而实现对各种能源的隔离。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积极促进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与智能电网的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合理调控智能电网中的各种参数,而且能够提升智能电网运营的安全稳定性,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提升线路输送能力和输电水平。
3.3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通常使用双极两端中性点接线方式,支持远距离高电压输送,输送容量大,中间无落点,适用于大功率输电工程。在交直流混合输电的智能电网环境下,可使用直流有功功率调制,维持交流系统的可靠运行。在构建的特高压输送电网中,需进行直流电网与交流电网的分工,直流电网主要用于电力吸纳,而交流电网主要用于用电端的需求分析,直流与交流电网相互配合运行,奠定了特高压输送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
3.4电力通信技术
在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采用电力通讯技术,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和信息交互,对智能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监测效果。通过全面分析智能电网的运行状况,发现其存在的潜在危险与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充分利用电力通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从而达到智能电网无人值班、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电网运行效率、改善供电服务品质的目的。
3.5能源转换技术
现阶段,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在能量转换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能源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强劲的活力。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应用能源转换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量和能源损耗,使智能电网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机械设备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也获得进一步完善发展,能源转换技术的发展更加科学规范。基于此,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大规模电场的并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进而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安全稳定运行。除此之外,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可以在并网系统中加大对能源转换技术的应用力度,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而促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完善及创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质量,而且有利于增强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能力。在电能资源逐渐匮乏、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要举措。具体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为完善能源使用情况、推动构建立体化电力系统做出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潘佳南.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J].大众用电,2021,36(2):72-73.
[2]戴芮,陈丽,李富鹏.浅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0(10):152-154.
[3]毕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9):105-106.
[4]雷凯.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践[J].光源与照明,2021(7):132-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