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易榕旅网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

设计

“分苹果”“分橘子”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 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 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 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难点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 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教 学准备:ppt,学生准备小圆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 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 问题。(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 问题的办法,如: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八”得出结论:可以 放3盘;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3)同 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 实物ppt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 边说明:横式:186=3竖式:36 7 1818 0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 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 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3……商:”3”表示分3盘。除 数……6 7 18……被除数:数8”表示有18个苹果。“6”表示 每盘18……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放6个 苹果。

0……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说 明:”表示横式中的(5)练习:第2页“填一 填,说一说”的习题。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 集体订正。

第1页共1页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 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内容:P4、5 ”搭一搭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 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 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 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准备:ppt教 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15518320530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1)课件显示P4“搭一搭

(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 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 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 (个)……1 (根)“3个”表示搭了 3个正 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 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 填”。(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 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1页共1页

三、巩固练习:

P5 “练一练”的第1 ~3题。

四、总结教学内容:P6 ~7 \"搭一搭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 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 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 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准备:ppt教 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1、提问:如果除法计算中,余数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3216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1)课件显示P4“搭一搭

(二)”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一个房子要几根小棒? (学生回答:6根)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2) 列算式:166=()……()答:

26 J 16124……余数(3)小组讨论:二六二,搭2个房

子,还剩4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2、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第1页共1页

135=2 (个)……3 (根)指名说说。

三、巩固练习:

P7 “练一练”的第1 ~5题。

四、总结第四课时:除法

(二)试商方法教学内容:P8“分草莓”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 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 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 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准备:ppt教 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 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4、探究试商方法。(1)课件显示P8 “分草莓”的画面, 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 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 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87=56 比55大;86=48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第1页共1页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 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 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 比被除数小。(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 三减,四比。

5、填空:P7“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 程。)

三、巩固练习:

P8 “练一练”的第1 ~5题。

四、总结第五课时:除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内容:P10 11 “租船”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 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 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 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学准备:ppt、学生准备小 棒。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6<258 ( ) <387 () <40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366=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第1页共1页

3、解决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 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学生口答,教 师板书:224=5 (条)……2 (人)至少要租6条船。你认为怎样 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 己见)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1)其中5条船,每条船4 人,还有一条2人。45+2=22。(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 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o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 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 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 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强 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 事。

5、练习:P11 “试一试”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 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309=3 (时)……3 (元)答:30元钱最多划3时。提问:上

面的横式中3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

P

11、12 “练一练”的第1飞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 7张桌 子够吗?

四、总结第六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13 ~14练习一教学 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1页共1页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 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 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 准备:Ppt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引入课题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 2、3题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 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理解题意 后,独立解答。教师用ppt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 正。

4、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 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 息?指名回答。(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第7题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 的应用。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 (2)题学生可 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 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第二单 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东南西北教学内容:P15-16 “东 南西北”教学目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 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 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看懂地图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教学难点能说出各个方向。教学准备:

第1页共1页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

二、新授1)引入。师: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2)学 生回答: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让学生到操场去辨认找出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说说四个方向各有什么。把记录收集整 理完成“认一认,填一填”北东操场(3)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总 结: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小组活动说一说教室里4个方向分别有什么?让学生坐在 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三、练一练完成pl6 的练一练广5题四、课堂总结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 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第二课时:辨认方向教学内容:P17-18 “辨认方向”教学目 的: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 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 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 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 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教学准备:

3、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4、制做方向板的卡纸。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 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 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 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4)认识东 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 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 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

第1页共1页

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 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 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 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教师让学生观 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 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 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 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 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 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 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 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 中的建筑物的旁边。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 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 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教师让学 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 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 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 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 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 别有什么?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 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 同学。

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 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四、练一练教师 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 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 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 向标。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 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 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 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 方向。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 上,学生做,教师巡视。

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五、实践活动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 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观察地点面 朝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 交流观察的结果。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 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 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 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 说一说。

第1页共1页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课时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P19-21数一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 受,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 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对学生数感的 培养教学准备:

1、ppt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情境引入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 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 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 不愿意数一数?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 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师:汇报

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 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o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 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 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 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 1010=100, 10010=1000o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 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 是1000个。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 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

第1页共1页

究 竟谁的是正确的?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 同。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生3:他们没 数正方体的芯。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 6个表面,忽略 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 学是怎样数的。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 10;第二步:个个地数,数到100;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 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 么数。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个个地数,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数到10个;再个个地数 (出示),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2个一百 是多少? 3个一百呢? 5个一百? 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 少?(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生:一千一千地数。计算机演 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 ........................................................................................................... 九千,数到一万。

(学生一起数)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 10个一千就是多少?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 是一万)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个个地数,今天我们 又可以怎样数?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 数。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 块?①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生1:第一幅图有100 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 共是125个小木块。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最后有5个 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② 师:我只看到3个?生:最后的12 个小木块里有1个,就是4个,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③师:一百在哪了?生:10个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 块。④

(三)应用新知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 百、、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 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生: 不能。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 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 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 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 作用数一数、摆一摆。小组活动(略)小组汇报

师:汇报

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组1:我们组有963 个豆子。有9个百,

第1页共1页

6个,3个一。组2:我们组有972个豆子。 有9个百,7个,2个一。组3:我们组有954个豆子。有9个 百,5个,4个一。组4:我们组有990个豆子。有9个百,9 个。组5: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有10个百,1个,2个一。组 6:我们组有988个豆子。有9个百,6个,8个一。组7:我们组 有995个豆子。有9个百,9个,6个一。组8:我们组有933个 豆子。有9个百,3个,3个一。组9:我们组有910个豆子。有 9个百,1个。组10:我们组有989个豆子。有9个百,8个,9 个一。师: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哪个组比一千 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组1:我们组有963个,还差37个,我们拿了 3个,7个 一。M2:我们组有972个,还差28个,我们拿了 2个,8个 一。组3:我们组有954个,还差46个,我们拿了 4个,6个 一。组4:我们组有990个,还差10个,我们拿了 1个。组5: 我们组有1012个,多了 12个,拿走1个,2个一。组6:我们组 有988个,还差12个,我们拿了 1个,2个一。组7:我们组有 995个,还差5个,我们拿了 5个一。组8:我们组有933个,还 差67个,我们拿了 6个,7个一。组9:我们组有910个,还差 90个,我们拿了 9个。组10:我们组有989个,还差11个,我 们拿了 1个,1个一。师:老师这有几个数,请你看数摆豆子。① 一百二三②五百四六③八百七④九百零七师:我们班一共有10个 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就是多少了?生:一万师: 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师生惊叹:哇! 一万粒豆 子是这么多呀!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会一百一百地 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生2:我会用好办法数豆 子了。

第二课时数一数

(二)教学内容:P22-23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 受,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 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 感。教学准备: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 设计

第1页共1页

(一)情境引入

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 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2、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六种。师:在这几幅图中 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 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 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较,怎么样?生:这些数 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 大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提问: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生回答:一万。教 师总结:九千九百九九再添1个是一万。

2、数一数出示正方体图。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

(一千)

3、小组数一数。并汇报

XXXXX: 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数一数从九千八百八七数到一 万。

4、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第1页共1页

(三)完成p23练一练「4题。

(四)总结第三课时拨一拨教学内容:拨一拨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 以内的数教学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 数。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教学准备:计数器正方体学具 袋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投影)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 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 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 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1、第一类:不带0的数。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 在计数器上。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 样读。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 报

2、第二类:中间带。的数(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 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 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 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 读。

第1页共1页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 法,老师归纳。(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1)读一读、说说方 法,老师小结。(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 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写出横线上的数填一填第四课时比 一比教学内容:比一比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 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体会 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创设情境:谁最矮?

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 香山海拔约1865米 泰山海拔约1865米 华山海拔约1865米

2、比大小 出示 万千百个1865黄山575香山1533泰山2155 华山如图所示,三位数比四位数要小。

3、谁最高万千百个1865黄山1533泰山2155华山

4、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万千百个1865黄山1533泰山学 生填一填()<()<()<()

第1页共1页

5、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6、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7、明确:(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2)位数相同,先看最 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 下一位。活动二

练一练在 里填上或 “〉” 1074846389982上025184(1)

学生独立练习(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活动 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独立思考(2)讨论: 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3)交流解决问 题的步骤(4)独立完成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 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p28、29练一练广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板演。二次设计第五课时有多少 个字教学内容:有多少个字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 用。教学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准备:计数器、教 学时间:

一、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08498237564184学生独立完 成。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二、知识新授

1、让学生自读课本p30的文章。

2、学生小组估估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汉字呢?

第1页共1页

3、小组回答,指名汇报

方法。方法一:每行约有10个字,数数每段有多少字,有多 少段。方法二: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两倍。

4、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 导。

三、完成P31 “练一练”「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导。

四、总结课堂。

五、报置作业二次设计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目 的: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

2、具体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教学重点:万以内 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教学难点几个数的排列教学准备:计数 器、数字卡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活动一:看一看,读 一读(1)看图写数:20032040 (2)读数:二千零三

二千零四(3)你拨我写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找规律 出示题目(1) 388, 389, , , 392, 393 (2) 3260, 6370, , 3290, , 3310 (3) 5725, 5825, , , 612

51、找规律

2、独立填写

3、交流,评议活动三:说一说

1、在小组内先读数307754371759

4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第1页共1页

4、猜一猜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活动四:小兔吃萝卜

1 故事引入

2、连一连

2、在小组内读一读,写一写

4、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5、小结易错的地方。活动五:数学游戏转一转,比一比活 动六:实践活动有多少片树叶?

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 多少片,在小组内交流。

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 示出来。第四单元:

测量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教学目的:1通过估计 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 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 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 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教学难 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活动流程]活动一:目标通过估 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 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 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 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 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 呢? 10厘米也就是1

第1页共1页

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 1分米的长度。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 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教师板书:1 分米=10 厘米,ldm=10cmo )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 1米是多 少分米?(教师板书:lm=100cml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 是1分米?[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 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活动二:目标通过测 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

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 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 “6厘米多三 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 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 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 度。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 (10个小格),1 厘米等于几毫米? (10毫米),板书:lcm=10miHo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 米?[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等。]第二课时1千米有多长教学内容:

第1页共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