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分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班级 二 (1)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往往包含两种情况: 一种是恰好分完的,这时没有余数,即余数为0。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余数不为0。这也是本课要新涉及到的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和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 2,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红苹果(9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黄苹果(13人):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巩固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青苹果(7 人):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含义,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情分析 总体 目标 教学 目标 分层 目标 教 学 预 设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主体教学过程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出示:把下面这些草莓(6颗)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能把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出示:把下面这些草莓(7颗)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在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把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展示、呈现学生不同的想法和表示方法。) 统一书写:7*2=3(盘)······1(个) 认识余数。 算式中的7、2、3、1各表示什么? 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揭示课题. 1, 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继续操作:每组用不同数量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独立的正方形,把摆的结果记录下来。 2,组织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分层教学要求 适合青苹果的孩子操作回答。 让黄苹果的孩子多机会展示,操作。 由红苹果孩子来总结。 老师引导所有孩子一起探索、发现。 举例比较难,让红苹果孩子多发言。 习题留给大部分孩子来独立完成。 一, 例题1 初步感例题2 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二, 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 巩固练习. 仔细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讨论: 除法算式中余数是1、2、3,有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你能再举例吗? 小结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4,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 用同样的小棒摆三角形、五边形,可能会剩几根? 1, 练习十四:第1题、第二题。 2,填一填:( )*6=5······( ) 你有几种填法? 共同作业 课后作业布置 分层作业 1,1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还余( )个. 2,/ / / / / / / 7*2=( )······( ) 红苹果:( )*9=6······( )余数最大是几,这时被除数是多少? 余数最小是几,这时被除数又是多少? 黄苹果:7块橡皮,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块? 7块橡皮,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块? 青苹果:/ / / / / / / / / / 圈一圈,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 圈一圈,每3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