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戏(妇女);2、指开玩笑;3、旧时丧家准备的饭菜中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
吃饭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饭。 “吃豆腐”就是近年来在国内流行的词“性骚扰”在民间的说法。
据说,旧时豆腐店多为夫妻店,丈夫半夜起来磨豆腐,白天由妻子卖豆腐,豆腐店老板娘以豆腐为常食,自然生得细皮嫩肉,同时为招徕顾客未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醋的老婆们不满意了,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以后,“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另外一种说法可信度更高: 旧时丧俗有“吃豆腐”的习惯。丧家准备的饭菜中必有豆腐,所以去丧家吊唁吃饭叫“吃豆腐”,也叫“吃豆腐饭”。以前江浙一带农民家里有了丧事,要把一具尸体从家里移到坟地去埋葬,是需要邀些人来帮手的。到吃饭的时候,主人就在院里或门前空地上摆上几张桌子,端上饭菜请帮忙的乡亲们吃。但此时也会有个别游手好闲之徒,忙倒没有帮,却也坐上饭桌吃开了。即使被主人发现,也不便撵他。办丧事的饭菜比较简拙,以豆腐为主,盖白色乃丧事之主色也。有些去帮忙的老乡,因忌说去丧家帮忙,而说是去吃豆腐饭的。对那种不干活而去蹭饭吃的家伙,也说他是吃豆腐的。这大概就是“吃豆腐”一词的来源。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就开始流传这句颇具幽默而带讽刺的新词儿了。生活中比较典型而常见的,是个别男士爱跟女性调笑,甚至动手动脚占点便宜的,就被人斥之谓“吃豆腐”。即《吃豆腐》文中所谓“毛手毛脚占人便宜”是也。
吃豆腐让肾功能衰退
豆腐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但是日本科学家指出吃豆腐过量会使肾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新陈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都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但如果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豆腐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因此适量吃豆腐是有益于健康的。
还有哪些坏习惯会伤肾? 吃肉减肥法伤害肾功能
很多人采用吃肉的方法减肥,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并不可取。肉类等高蛋白质摄入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例如,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
甚至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并可能因此加速其老化和损害;还有,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还可促使钙从骨质中溶解,增加钙的丢失。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量每增加1克,就会导致1.75毫克的钙从尿中丢失。长此以往,将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这对肥胖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滥用止痛药损害肾功能
专家提示止痛药是双刃剑,合理使用可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特别是滥用,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药物引起的肾功能不全中,止痛药已占37%,且服药超过3个月就可出现,其中消炎痛引起的肾损害占大多数。专家建议未经医生指导,千万不可随便用药和加大剂量,或任意延长服药时间。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应及时改用其他止痛药物代替。(张华念)
虽好但不宜多吃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
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泻、腹胀之脾虚者,或常有遗精之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豆腐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对于那些孩子和老人,豆腐软软、滑滑、入口即化的口感真是让人爱不释口。更让它惹人爱的还有另外的理由,那就是它的营养价值——
大豆制品的营养特点
1.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且质量比粮食中的蛋白质好,与肉类的蛋白质接近。黄豆蛋白质含量约占40%左右(瘦猪肉含量16.4%,鸡蛋含量14.7%)。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的需要,其组成比例类似动物蛋白质,其中谷类食物中较为缺乏的赖氨酸在豆类中含量较高,所以宜与谷类搭配食用,从而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2.脂肪含量比较高,达15%-20%,其中以黄豆和黑豆的含量最高,常作为食用油脂的原料。豆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3.零胆固醇。大豆是植物,所以不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高价值好而胆固醇极少(甚至没有)的食物只有大豆一种。这也是大豆蛋白比肉类蛋白更有利于健康的原因之一。
4.含有丰富的钙,再加上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凝固剂,大豆制品的钙含量非常突出,250克豆腐的钙含量和250毫升奶的钙含量相当。如果说奶和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第一选择的话,那么豆制品无疑就是第二。
5.含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含量比较多。
6.富含磷、钠及钾等元素,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下面介绍三款豆腐做法,不妨一试。
熊掌豆腐
材料:豆腐1块、猪里脊肉150克
调料:青蒜、酱油、豆瓣酱、味精、糖、鸡精、姜。
制作方法:
1.豆腐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1厘米厚的片。
2.猪肉切薄片,青蒜切段。
3.在锅内放少许油,下豆腐煎成两面黄后铲起。
4.炒锅内放油,油温后在锅内放肉片,煎干水分(肉片变色)下豆瓣酱、姜炒出香味,掺鲜汤。
5.汤开后下豆腐,放酱油、青蒜等调料烧入味后勾芡。
6.汁浓时起锅装盘即成。
特点:家常味浓,色泽红亮。
白油牛肉豆腐
材料:豆腐1块、牛肉150克
调料:豆豉碎、甜面酱、酱油、味精、鸡精、青蒜、盐等。
制作方法:
1.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
2.牛肉剁细粒,青蒜切短节。
3.锅内放油,下牛肉粒,待水分干后放甜面酱、豆豉碎炒香,然后掺鲜汤。
4.下豆腐、酱油、味精、鸡精、青蒜等调料烧入味,勾水淀粉。
5.汁浓时起锅装盘,上面可撒些香葱末做点缀。
特点:汁浓味厚,鲜嫩爽口。
豆花鱼片:
材料:内脂豆腐1盒、皖鱼1条、鲜香菇2朵
调料:豆瓣酱、花椒油、香油、酱油、胡椒粉、芹菜、葱、味精、盐等。
制作方法:
1.皖鱼去头、尾、骨。将鱼肉切片,肉片用鸡蛋清、盐、胡椒粉、水淀粉抓匀,腌10分钟。
2.豆腐、香菇切片备用。
3.在锅内放油,用温油把鱼片滑熟铲起。
4.在炒锅内放油,然后下姜、葱、豆瓣酱炸出香味,掺鲜汤。
5.依次下入豆腐、香菇、鱼片、芹菜、葱节、花椒油等调味料,勾芡。
6.收亮油,起锅装盘。豆腐整齐地摆在盘的一侧,另一侧放鱼片。
特点:滑嫩爽口,鲜香味美。
回答者: MOTO威廉二世 - 副总裁 十级 1-12 12:24
1.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且质量比粮食中的蛋白质好,与肉类的蛋白质接近。黄豆蛋白质含量约占40%左右(瘦猪肉含量16.4%,鸡蛋含量14.7%)。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的需要,其组成比例类似动物蛋白质,其中谷类食物中较为缺乏的赖氨酸在豆类中含量较高,所以宜与谷类搭配食用,从而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2.脂肪含量比较高,达15%-20%,其中以黄豆和黑豆的含量最高,常作为食用油脂的原料。豆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3.零胆固醇。大豆是植物,所以不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高价值好而胆固醇极少(甚至没有)的食物只有大豆一种。这也是大豆蛋白比肉类蛋白更有利于健康的原因之一。
4.含有丰富的钙,再加上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凝固剂,大豆制品的钙含量非常突出,250克豆腐的钙含量和250毫升奶的钙含量相当。如果说奶和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第一选择的话,那
么豆制品无疑就是第二。
5.含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含量比较多。
6.富含磷、钠及钾等元素,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回答者:匿名 1-12 12:24
摘自:多吃豆腐有好处吗?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 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泻、腹胀之脾虚者,或常有遗精之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豆腐的营养不必多说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据说它也是最好的减肥食品,不信可以试试~ 很多人一般是在公司里吃午餐,不管是吃饭馆还是吃职工食堂,都营养很差,饭菜油腻腻不仅容易长肉,而且还会吃得皮肤油光光的,老长痘痘。如果你是这样,那么晚上的时候不妨给自己做一顿简单、清淡的豆腐餐,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不长肉。 今天,偶拿出几样“豆腐餐”,有兴趣的可以在家试试哦~~
1、西红柿炖豆腐如果天气特别好,恰巧你的心情也不错,那就先来试试这个赏心悦目的吃法~:P
先把豆腐切成一厘米厚的片,油烧微热,把豆腐放里炸至两面微黄。锅内留少许油,烹几个蒜片,再把两个西红柿切成块,入锅翻炒,炒至汤汁四溢,就可以放入炸好的豆腐;稍炖,放盐,待到红红的柿汁微微融入微黄的豆腐中,撒一小把青青的葱末;盛入盘,红、黄、绿,色、香、味俱全。
2、青菜小豆腐
如果这几天你受了上司,客户的气,不妨试试这道菜。先把豆腐放在一个大碗里,心里默念你给上司(客户)起的“雅号”,用一把小勺狠狠刺入豆腐,一下一下直到捣烂!再洗净几棵青青的小白菜,用刀一刀一刀让它碎尸万段,还要切碎几粒花生米留待后用,OK啦!这回消气了吧,打一个鸡蛋与豆腐末、青菜末、盐、鸡精搅在一起;起锅,放油,烹葱姜,再把这一碗末放入翻炒;最后把花生碎粒撒上,闻一闻,一定很香,吃起来更香~~:D
3、鱼头豆腐汤
别听着是鱼是汤的就觉得做起来麻烦,其实不然,鱼头超市里有现成的,用水一冲放入冷水里煮就可以啦,记得锅里要放点料酒、葱、姜,去去腥味!开锅,用小火煲着,你可先去上
网,找个GG或者MM泡一阵,或者上坛子灌会儿水,中间溜到厨房把豆腐、盐、鸡精一放,聊得、灌得肚子咕咕叫时关火,盛出鱼汤,加点香油(当然得你喜欢才加),撒点香菜末(当然也得你喜欢才撒),想想浓汤上飘着绿叶,你可别说好看的让你舍不得吃哦~:P
4、蘑菇炖豆腐
你说啥蘑菇呀?什么平菇、草菇随你选,只要是蘑菇,只要不是笑坛的那颗蘑菇都行~:D要知道蘑菇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比其它蔬菜都高。
蘑菇要先炒一下,炒到蘑菇软软,出了汁水再放入水和豆腐、盐、鸡精一起炖,大约二十分钟的样子,就可以吃啦!
鱼头豆腐汤的另一做法:
材料:新鲜大头鱼鱼头,鲜姜一小块。南方豆腐一块(半斤左右)。 鱼头劈成两半,鳞、鳃去净,姜去皮,拍一下(哈哈,得拍变形了)
锅无需烧热,少许油,在锅底晃开,略热,放鱼头进去煎(两面)。切记不要煎焦了。 放水进锅,将姜、盐放入,煮开。
豆腐在手掌中切成块,入锅。加锅盖,中火烧开后,改小火煮15分钟。 如果不拒绝鸡精的话,可以放少许鸡精入锅。
特点:汤汁奶白色,鲜、香。
注意:其它作料如葱、蒜、花椒等坚决不能放。
如果说哪道中国菜最负盛名,恐怕要首推豆腐了。
豆腐的历史源远流长,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所称:“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诗》中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它的老家来自安徽寿县,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所创,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豆腐的发明纯属误打误撞,淮南王广招方术之士炼丹,把豆汁作为丹苗。一次,盐卤无意滴进豆汁里,化学反应竟凝结成豆腐,淮南王长生未得,倒对中国餐饮作了贡献。
过去上海人喜欢吃豆腐,尤其是嫩豆腐。那时豆腐装在一个塑料盒子里,上面封上一层薄膜,3角钱一盒,很受家庭主妇欢迎。下班回家,买上一盒,油锅一开,用剪刀将薄膜轻轻划开,用刀铲将那吹弹可破的豆腐割成小块,放进锅里,不消四五分钟就可上桌,方便得很。
别看豆腐价廉,却可以翻出许多花色。小葱拌豆腐、豆腐烧肉丝、红烧豆腐„„据说豆腐之乡安徽寿县竟能做出400多道豆腐菜,成为当地旅游招牌。不过因为习俗关系,上海人平时是不能做豆腐宴的。
但是上海人却有两道独特的豆腐菜名闻遐迩,一是猪油渣烧豆腐,这道菜可能已经失传,但上了年纪的老上海都记忆犹新。前几天在翻沈嘉禄的《上海老味道》,其中有一篇关于猪油渣的文章,说起儿时的淘气,偷吃猪油渣。大作家自述当时家里每天菜钱五毛钱,一月四两油不够吃,买来猪油膘熬油,渣渣头舍不得扔掉,炒豆腐,也算开荤。
这几年当了老吃客,经常出入饭店酒家,从来没有看到猪油渣烧豆腐。不过即使有,估计像我们这些老家伙兴趣也不会大,最多尝两口,回味回味。 豆腐虽然价钱便宜,但并不等于不好吃,现在上海最流行的马桥豆腐就很受欢迎。上次到莘庄一家饭店吃饭,一道骨头豆腐汤烧得活色生香,几个人连汤带豆腐全部吃光。说起这道菜,老板娘脸上发光,说这道豆腐菜曾经在某次上海菜评比中拿了银牌,别看这豆腐不起眼,却是正宗马桥豆腐,祖传的,每天关系户限量供应,还传男不传女,搞得神秘兮兮的。本人感慨过去世上三件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每天深更半夜起来滴盐卤,面色苍白赛豆腐。现在当然完全不同了。
其实马桥豆腐也突破了本帮特色,它不再是吹弹可破一副白白嫩嫩的样子,而是有点像北方的老豆腐,甚至看得出“毛细血孔”。本人以为豆腐本来就是为他人作嫁衣的,纤维粗了反而让其它鲜味渗透,吊出了味道。但马桥豆腐味道正,老嫩得当,豆味浓而不腥。
豆腐虽然好吃,但多吃也有弊端,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再则含嘌呤较多,痛风患者少食为妙。在此,也算给喜欢吃豆腐的提个醒。
以前江浙一带农民家里有了丧事,要把一具尸体从家里移到坟地去埋葬,是需要邀些人来帮手的。到吃饭的时候,主人就在院里或门前空地上摆上几张桌子,端上饭菜请帮忙的乡亲们吃。但此时也会有个别游手好闲之徒,忙倒没有帮,却也坐上饭桌吃开了。即使被主人发现,也不便撵他。办丧事的饭菜比较简拙,以豆腐为主,盖白色乃丧事之主色也。有些去帮忙的老乡,因忌说去丧家帮忙,而说是去吃豆腐饭的。对那种不干活而去蹭饭吃的家伙,也说他是吃豆腐的。这大概就是“吃豆腐”一词的根源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就开始流传这句颇具幽默而带讽刺的新词儿了。生活中比较典型而常见的,是个别男士爱跟女性调笑,甚至动手动脚占点便宜的,就被人斥之谓“吃豆腐”。即《吃豆腐》文中所谓“毛手毛脚占人便宜”是也。
张爱玲对豆腐很是钟情。她的小说屡次谈到吃女人豆腐的问题。《色戒》里的廖太太嗔怪:“我都老了,他们还吃我的豆腐。” 易太太有点损地笑:“我说麻婆豆腐是要老豆腐嘛!”《创世纪》里,少奶奶紫微说,男人在内地做事真是难。沈太太则为女人抱不平:“女人尤其难。一来就要给人吃豆腐。”
把女人比做豆腐,不知哪个文人开的头,必定是大男子主义者。把女人比做鲜花的第一个天才,想必是宝玉式的人物。占女人便宜与吃豆腐相提并论,以为同样是张口可得,确实是太过罗曼蒂克了。俄罗斯某网球女将,叫什么什么娃的,忘了,就曾放言:我是一道大菜,男人看得起,吃不起。 有脑袋无口袋的好逑君子就只好一旁晒太阳去了。
每天清早小巷里阿姨叫卖的豆腐,一向物美价廉。鲁迅把西施的头衔送给他家附近卖豆腐的阿姨,也是感激豆腐西施的好手艺。从这点看,鲁迅之嗜好豆腐
不会亚于对绍兴黄酒的嗜好。鲁迅虽常吃豆腐,但出来的文章绝不是豆腐块,而是匕首投枪,使论敌望风披靡,应声而倒,真所谓豆腐心刀子嘴也。 豆腐有时也是明镜。通过豆腐可以见出台湾人的国学素养。某年台湾高中历史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几位同学在一起讨论豆腐的起源,意见纷纭。哪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A)明代李时珍认为豆腐始於西汉。虽然他没有提出证据,但他是一位科学家,又生於古代,所以他的说法应该可信。
(B)如果要讲古代,宋代朱熹已说“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就可以说明豆腐起源於西汉,朱熹是理学家,说法更可信。
(C)他们都没有提出豆腐源起的证明,不足为信;宋代陶谷写的《清异录》首次提到豆腐的做法,说明到宋代才发明豆腐。
(D)不要忘记文献资料外还有考古证据;河南密县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说明豆腐最晚在东汉已出现。
难为台湾的高中生有心念叨嘴边豆腐的来历。大陆的史学家兴趣在考证大禹是龙还是虫这类悠远的大题目。豆腐虽有“国菜”之尊,但它的起源迄今仍是笔糊涂账,如上列的A、B、C、D,公婆都有理。朱熹将发明权划归淮南王刘安,此公系汉高祖孙子,崇信道家,爱写书爱修炼,招了一批宾客编了本《淮南子》,召来一批术士,日夜炼灵丹妙药,在炼丹中偶然发现了起化学变化的豆腐可食,而且味美, 于是炼丹不成,反得豆腐。豆腐,更古雅的称呼是“犁祁”,陆游在《山庖》中有诗句:“施压犁祁软胜酥。”后来“黎祁”改名为“豆腐”,贴近生活烟火了。明代文人孙大雅好雅成癖,觉得“豆腐”俗透了,特名曰“菽乳”,还为此赋诗一首:“戌菽来南山,清漪浣浮埃。转身一旋磨,流膏入盆罍。”老百姓们尽管埋头吃庸俗的“豆腐”,自命高雅的“菽乳”不久就被人遗忘了。 民国时期的李煜瀛是做小题目的大学者,早年负笈法兰西,以法文写成《大豆》一书,为国人最早在法国发表的科学研究专著。他最早进行西方百科全书研究,将这一书体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著有《石僧笔记》一种,遗稿有《扩武自述》、《石僧随笔》等多种。据我看来,他更大的功勋是将豆腐介绍到欧洲。1907年,李煜瀛在巴黎创立豆腐实验室,1908年创办巴黎豆腐制造所,“为日不久,成效大著”。进军的关键时刻,欧洲的奶牛发生传染病,导致牛奶带菌污染,帮了中国豆腐的忙。为应付牛奶荒,欧洲各国营养学家、农学家、医生、制造商纷纷致函李煜瀛,劝他迅速将中国豆腐等豆制品“输入欧西”。
在一味拿来主义的西化时期,豆腐给中国人争回了一口气,中国的文明并非全无是处嘛。中西交流中,饮食文化是相对平等的,西方给中国香槟酒、啤酒、汽水,中国礼尚往来给西方豆腐,两不相欠。李煜瀛为清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李鸿藻之子,曾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和故宫博物院理事长,贵胄公子而从事引浆卖车者之流的事业,且将其发扬光大到四海之外,实在是难得,称其为翩翩豆腐佳公子可也。
历史上众多皇帝中,数朱元璋跟豆腐的缘分最深,举凡各地的豆腐名吃都要跟太祖搭上关系。也许是因为在众多皇帝里,朱元璋出身最穷,豆腐是最不欺穷的美食,豆腐美食家在给豆腐攀贵戚的时候总想到吃豆腐长大的朱皇上,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了。就目前的资料,起码客家镶豆腐和徽州毛豆腐与朱元璋有关。镶豆腐的来历,一般人说它起源於安徽安阳,据说,朱元璋年少家贫,在一家镶豆腐小店帮佣,偶尔有机会吃到镶豆腐,也就觉得格外的好吃,发迹当上皇帝以后怀念贫贱时候的吃食,遂命御厨制成御膳,从此,这道菜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毛豆腐”
是徽州传统名菜,也在安徽。它用豆腐进行人工发酵,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故称毛豆腐。据传元朝至德年间,朱元漳已是反元义军领袖,一次,他率领十万大军由宁国到徽州,途中,特命随军炊厨利用溪水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油煎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开来。
朱元璋的经历足以安慰不得志的人士,皇帝都有吃豆腐的时候,何况我等布衣。《本草纲目》载,豆腐具有“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腹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的功能。镶豆腐也好,毛豆腐也好,吃了总有利于身心健康,属于开口有益的大众美食。但,吃女人豆腐似乎另当别论。
女人三十豆腐花 文 / 在路上A
三十女人哀哀怨怨加凄凄惨惨又切切:有什么办法呢?到了这个年纪,女人就是豆腐渣——没人要的豆腐渣啊!想当初他要钱没钱,要才没才;一副熊样哪堪入目:眼皮永垂不朽,鼻毛繁荣昌盛,嘴唇呢,整天厚积薄发着三个字: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算是瞎了眼啦。三十男人则豪情万丈,鼻孔朝天,哼哼然曰:老子三十男人一支花,走遍天下怕个啥?!挥一挥衣袖说声拜拜,我还要接纳迟来的爱。把自己说成是做豆腐做剩下丢给猪吃的豆腐渣,三十女人真是凄惨到家了;而三十男人呢,拍着胸脯大曰特曰自己是一朵灿烂芬芳的花儿,且有红杏出墙的坚定信念,真乃风光无限哉!三十女人与三十男人果真这般一个在地狱一个在天堂乎?永远热爱美女的扫黄先生经过一番严格考证,猛然发现这竟是一个天大的谬论。公元734年,吾友李隆基先生的宠妃武惠妃女士不幸辞世,风流倜傥的李先生面对数千妙龄宫蛾“龙嘴巴”撅成了鸡屁股,“龙脑袋瓜子”摇成个拨浪鼓。爱主子永远胜过爱自己的高力士见状,向其推荐了李隆基先生十八子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女士。李先生顿时龙颜大悦:“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特作新曲《得宝子》一首,咿咿呀呀唱得欢死了。李先生册封杨女士为贵妃时,她已28岁矣。古人不提倡晚婚,生育也草率,懒得计划。十七、八岁甚至更年轻者就做了若干子女的妈妈啦。28岁的女人在妙龄美女多如繁星的后宫应该光荣退休,回家当黄脸婆啦。至多,也只能勉强坐坐冷板凳,当当替补。奇怪的是,成了正宗豆腐渣的杨女士却深得李隆基先生的宠幸。华清池赐浴,梨园下拜,荔枝宴击鼓……道不尽的恩爱缠绵。至杨女士马嵬坡自尽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38岁的老女人啦。吾友李隆基先生是风情中人,自然属于吃着碗里,看着盘里,想着锅里,还念着橱子里的男人。六宫之中,各种类型的美女多得如云,竟没有一个令他中意。这对于一个老情种来说,无异于施了酷刑。直至牵住了杨女士的纤纤玉手后,才龙颜大悦,让杨女士独享专房,令六宫粉黛失去了颜色。真是大跌无数爱吃嫩草的老牛们的眼镜哉!是她的天生丽质,肌肤白皙如“凝脂”令李先生看傻了眼乎?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态使李先生昏然晕然乎?甚或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搞得皇帝老儿神颠魂倒乎?而据永远热爱美女的扫黄先生所知,吾友李先生养在后宫的美蛾粉黛成千上万,具备上述条件者闭着眼睛瞎抓,也能抓出一打呢。因为扫黄先生与吾友李先生有相同爱好,所以,在该领域掌握的宝贵知识自然比大家多啦。扫黄先生以为,娥眉青黛,朱唇皓齿,细腰雪肤,面若桃花只不过属于勾住男人的基本的、也是外在的要素而已。这些东西只能勾住男人一时,却引不住男人一世。盖因“喜新厌旧”是男人骨子里汹涌不竭的暗流也。要不然,娶了美妻后,在外边寻新欢的男人如此之多呢?贝客汉姆的老婆辣妹维多利亚算绝世美人了吧?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要艺术有艺术……可贝壳先生婚后竟频频拜倒在多条石榴裙之下。据审美女专业人士扫黄先生看来,有些裙子的主人实在与西施的邻居东施小姐有一拼呢。扫黄先生有爱做桃花梦的优良嗜好,假设世界小姐某日“审美男观”大变,肯嫁于本先生。本先生也不能保证,宠她爱她一辈子呢。要不然,见到美女就流口水的本先生岂不津尽人亡!所以,叫男人永远至少是“相对永远”地钟情于自己;赏心悦目的因素自然不可少,更为关键的是:要深谙男人心理,用女人敏感的神经触角不断打探随时冲撞婚姻栅栏的如狼似虎的男人。一而
再,再而三地改道男人骨子里的暗流,使之一次又一次向着自己滚滚而来。最好呢,你还要具备点美德:先男人之忧而忧,后男人之乐而乐。(因为,男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于女人的。宠归宠,大男人架子还是丢不下的。)如此这般,男人就不再是野生动物了,而是动物园里温顺的虎狼啦。离了驯兽师,他们就神色颓然,惶惶不可终日。在马嵬坡,六军以红颜“倾国”为由,止步不前,狂呼要杀了杨妖精。杨女士先知先觉未待李先生做最后“裁决”,挺身而出,甘受白绫,解了李先生的大围,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李家社稷。失去这般聪颖、这般美德的女子,即便是花心大萝卜也会痛入骨髓:干脆剃个光头做和尚算啦;跳楼,跳井,也算啦。难怪李隆基先生失去杨女士后,长叹“此恨绵绵无绝期”,终于抑郁而终呢!具备这般内功的女人,也只有在不断地阅事世,阅男人的实践中才能修炼而成。当然,还要很有些悟性才行。黄花闺女固然青春娇艳,但她们的神经触角没有发育完全,在男人面前懵懵懂懂,傻不拉鸡,往往是先男人之乐便乐,后男人之忧才忧。男人爱她“一被子”后,提起裤子匆匆逃离,头也不回。他要去当园艺师,兢兢业业地清除路边的野花野草啦。黄花闺女虽然青春娇艳,但过于清软。就像豆浆,喝两口尝尝鲜尚可,灌多了,肚子就胀得要命。从厕所里出来,又觉得肚子空了,再喝一碗,又空,再喝……博学多才的扫黄先生把这种现象叫作虚饱,得了“虚饱症”的男人越饿越吃,越吃越饿。这只能问罪于豆浆的清软了。到了“不惑”的女人,虽精明睿智,却又过于干巴。她们经了岁月之磨的碾压,男人之纱的过滤,家庭之锅的沸煮,琐事之炉的烘烤,浪漫诗情几乎荡然无存,唯剩算计的精明。这是一块密度极大的豆腐干,男人往往咬下一口,喉咙就被卡住了,赶紧丢下手中那大半块,愤忿忿然曰:连鸡肋都不如,不吃啦!更大一些的——五十岁就糟糕了:身躯不丰,衣衫不整,行动不便,思维不敏——豆子榨得唯余一些残渣,男人们哪会去尝呢?只有博爱的猪才会大口大口吃得不亦乐乎!既要男人美滋滋地吃第一口,又要男人永远吃这一口,何其难也!此类物种虽然稀有,但还是有的。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扫黄先生除了热爱美女之外,还热爱吃豆腐。豆腐吃多了,难免会长学问,何况本先生又如此有悟性呢。据博学多才的扫黄观察,做豆腐的前道工序,是把黄豆磨成豆浆,以纱布过滤,煮好后加上石膏或卤水,使之凝固成“豆腐花”。“豆腐花”是人们对半凝固状态的豆腐的称谓。也有人称其为“豆腐脑”,这般难听低俗的名字估计是缺脑子的人的叫法。“豆腐花”比豆浆更厚实更丰润,营养也大大超过豆浆。每次做豆腐的时候,我娘都会疾速舀上一碗,要我把羸弱的身子补结实。杨女士这碗豆腐花正是以丰润之躯、厚实之思滋养着吾友李先生。只要能吃上这样的豆腐花,他是可以将一切都抛弃的,江山社稷简直是猪圈里任猪乱拱的豆腐渣了。而它又比豆腐来得柔软、来得爽滑,送一汤匙在嘴里,稍稍仰一仰脖子,就轻快地往下滑,让人浑然无觉。吾友李先生吃豆腐花吃得很入迷,一直吃到了马嵬坡。将士们恨豆腐花恨得要死,纷纷要来夺碗,为的是不让李先生只吃豆腐花,不管如花的江山。可吾友还是一个劲地护着,舍不得丢掉呢。更让豆浆、豆腐们无法匹及的是,豆浆完全凝固成豆腐的时间是很短的,所以豆腐花存在的时间也很短,非眼疾手快者不能舀到纯正的豆腐花。昙花一现,短暂的美,不要说吾友李隆基先生,就算是不懂风雅的粗人李逵也要扔下斧子,流几个时辰的口水呢!杨玉环女士是这样的豆腐花。西施女士迷住吴王的时候也已经三十挂零了,到了跟犯蠡归隐的时候都快奔四啦,她也是这样的豆腐花。类似的还有妲己,还有埃及艳后克利奥佩特拉……要不是中学时,扫黄先生因为经常看女历史老师走了神,这个名单可就长啦!那些骄横跋扈的男人们,倒是令扫黄先生很是气愤。年轻时乱采一通,糟蹋花草;到了中年,左手拿着一支玫瑰,含情脉脉,右手捏着又一支玫瑰,藏在了身后;老了,吃腻了,吃不动了,就专捡嫩的吃,这简直是浪费资源嘛!我看,男人们实在应该自觉躺在猪槽里让猪狂拱,以资忏悔的。热爱美女更热爱真理的扫黄先生以为:“三十女人豆腐花”是真理;“三十男人豆腐渣”不完全是真理——“男人豆腐渣”才算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