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课外诗歌赏析综合训练

来源:易榕旅网
一、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主题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词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读 :

①必读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读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读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读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读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二、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

1

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A.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B. 描写:正面侧面、白描细描、衬托对比、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色彩渲染,声色结合

C.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烘托渲染、联想想象、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明褒实贬、比兴、

移情等

 虚实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

 象征(咏物诗多用此法):《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些人,其实是写自己,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 白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白描、对比)  比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衬托) 4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 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 抒发什么情感

三、诗词鉴赏训练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注】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 诗中的“乱”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 诗人通过最后两句写溪水表现出什么感情?

野 步 周 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飞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描写春天的郊野。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 诗的第一、二两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第一、二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历来被人们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 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小 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5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