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篇一: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在校大学生例子一:
1980年,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生活。
1999年,父母做生意借来的8万元钱被人骗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家庭经济据,钱俊冬随父母来到天津大港。靠着父亲做卤菜的手艺,全家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挣钱还借款。
刚到天津时,钱俊冬特别向往大学生活,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去附近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转悠,并结交了一些大学生朋友。通过与大学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
钱俊冬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除了复习功课,数百本从旧书摊上购来的杂志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大量成功人物的创业刺激着钱俊冬活跃的大脑,特别是那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学一周,掘得第一桶金
2000年,钱俊冬考上了陕西长安大学。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母既欣喜又发
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最后,全家人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弄到2000多元钱。
开学报到的那天,钱俊冬攥着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后来他鼓起勇气找到辅导员,终于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安定下来后,钱俊冬的心中萌发出一种坚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紧牙关,想办法去改变命运。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新课本,一位师兄推门进来推销随身听。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也回到了寝室。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4部随身听以每部80元的价钱被室友买下。这件事情使钱俊冬隐约地觉得一种商机和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就在自己身旁。后来,他从同学那里打听到在西安东郊有两处小商品批发市场。第一个周末,他逛遍了这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仔细对比了各种随身听的性能和价格后,他以15元的批发价购买了6部师兄推销的那种款式的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这是他掘得的第一桶金。之后,当同学们刚习惯用卡式电话时,他以低廉的价格从ic卡经销商那里购进话卡,然后以比市场低的价格出让给同学,在赚得一点辛苦费的同时,让同学们也得了一些实惠。后来,像上游泳课穿的游泳衣,考研用的复习资料、英语磁带,他都找到了低于校外价格的供应渠道。一年后,他便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 生意精 。
底层做起,为创业做准备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钱俊冬除了学习好专业课外,还不时去学校图书馆看一些法律、心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他认为,搞推销和倒卖纯属个人行为,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要创业最好还是先融入企业,到企业中去体验,懂得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在校例子二: 财经快递 一年赚到6位数
很多快递只能送到校门口,从宿舍跑到校门口至少也得20分钟,有些快递员就会不高兴。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生孙晓告诉记者。好在,该校财政专业的学生陈博甫,在校内开办了一家 财经快递 。据小陈的合作伙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景棋介绍,这是一家专门为同学取快递而设的学生公司,他们与杭州一家规模较大的快递公司达成协议,专门负责校内快递的揽发和派送,而学校则专门给他们配备了一间仓库。
有了这家快递公司,学生的快递到了,公司会有专人打电话通知学生,学生则随时可以到公司的仓库去取货,一下子方便了许多。
现在基本上一天会有500到600份包裹 ,景棋告诉记者, 公司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基本 爬 上了6位数。
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子三:
刘虎锋是陕西宝鸡农家孩子,2005年考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哥哥每月资助他300多元,整个读书期间异常艰辛。毕业后他在南京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为一些大型的电厂、钢厂锅炉 热控 做技术检测。
刘虎锋任职的企业由于负责人经营不善亏损倒闭,在投资方准备注销公司时,刘虎锋觉得 太可惜 ,出资人见状便把公司 壳 留给了他。就这样,凭着仅剩的几张办公桌椅以及缴了一年房租的 公司 ,刘虎锋开始自主创业。起初,他投入了打工积攒的一万元,开始跑市场,可惜3个月下来却没有一笔业务,钱也花完了。快到年底,表姐借给他8000元,让他先回家。可刘
虎锋却绕道前往一家电厂,为公司发展寻求转机。电厂负责人以前就对这个年轻人有好感,承诺给他一笔业务,刘虎锋立即回到南京 开工 。终于,这笔业务赚到6万元,他的创业路柳暗花明。
2010年,刘虎锋与女友常常兜里无钱,最困难时还需要回家筹资。一次他与军工企业谈生意,对方需要一种通信信息化设备,虽说刘虎锋对软件编程不陌生,但他为了订单质量仍请来专家合作,很快生产出全新产品。
为此,2011年公司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看到新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刘虎锋决意专攻这个系统集成产品,注册了 北冶机电设备公司 ,并报名参加班以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去年底,他开着刚买的新车回家过年。
相关文章:推荐赚钱
10.
【篇二: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无论是“大学生心灵导师”李开复,还是“创业教主“周鸿祎,他们都在不停的奉劝:“大学生不要直接创业,要先进入社会积累一些经验…”,似乎大学生创业或大学毕业就创业,成为了创业失败的另一种说法。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很多创业成功者其实都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他们用自己的实例证明了,中国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如硅谷的扎克伯克,比尔盖茨那样,做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
以下分享十大年轻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1.郭敬明
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青春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而今,郭敬明已经用自己的小说《小时代》拍出了电影,第一部便直奔5亿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这么描述郭敬明“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真正伟大的创业者是干什么的?满足大众的需求。
2.王兴
一提到王兴,很多人脑海里面第一想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连环创业者,因为他是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这三个中国大名鼎鼎的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之后,没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就开始创业的人。
他是一名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没有参加高考就被保送到中国名牌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随后归国创业,在前一两次不算成功的创业项目之后,王兴创立了中国版facebook校内网,并很快风靡于大学校园圈之中。校内网于2006年10月被千橡以200万美元收购。2007年5月12日,王兴创办饭否。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类twitter项目饭否网,但就在饭否发展势头一片良好之际被关闭,让王兴事业受到挫折。之后连环创业客王兴于2010年3月上线新项目美团网,并在千团大战之中脱颖而出,稳居行业前三,并先后获得红杉和阿里的两轮数千万美金的融资,这个连环创业客的事业正逐渐走上正轨。近年五月份,美团单月流水已经突破10亿人民币。
3.戴志康
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被数以百万级的站长使用,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互联网,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
戴志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亲属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师。据说,因为这种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接触电脑。在计算机性能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他的编程技术也日益提高。戴志康从小学刚毕业后的1995 年开始初步尝试编制软件。初中、高中时期,他几乎席卷了各类计算机大赛。戴志康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便在校外创业,他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最终他
创造的“discuz!”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建站开源模板,“discuz!”于2010年被腾讯以6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
4.陈欧
聚美优品的ceo陈欧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gg游戏平台。陈欧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欧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欧回忆,那时候他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
后来,陈欧出售gg平台,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收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而他创造的gg游戏平台,仍然是现在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5.蒋磊
铁血网创始人蒋磊——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16岁保送清华,创办铁血军事网,20岁保送硕博连读,中途退学创业。如今,铁血网稳居中国十大独立军事类网站榜首,铁血军品行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军品类电子商务网站,年营收破亿,利润破千万。
倒回2001年,16岁的蒋磊初入清华园,电脑还没有在这个普通宿舍出现,他只能去机房捣鼓他的网页,他想把自己喜欢的军事小说整合到自己的网页上,他的“虚拟军事”的网页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第二天就达到了上百的浏览量。蒋磊很兴奋。他把“虚拟军事”更名为“铁血军事网”。
2004年4月,蒋磊和另一个创始人欧阳凑了十多万元,注册了铁血科技公司。期间蒋磊还被保送清华硕博连读学习了一阵。2006年1月1日,蒋磊最终顶住了家庭已经学校的压力毅然决定辍学创业,以ceo的身份正式出现在铁血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经过12年的努力,目前蒋磊的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他创办的网站已成为能够提供社区、电子商务、在线阅读、游戏等产品的综合平台。据透露,截至2012年12月,网站已有1000万注册会员,月度覆盖超3300万用户,正处于稳步且高速的增长中。
6.黄恺
风靡全国,中国最成功的桌游三国杀,其创始人黄恺正是一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黄恺2004年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设计专业,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不务正业”,模仿国外桌游设计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娱乐风格的桌游《三国杀》。2006年10月,大二的黄恺开始在淘宝网上贩卖《三国杀》,没想到大受欢迎,而毕业后的黄恺并没有任何找工作的打算,而是借了5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做起《三国杀》的生意,2009年6月底《三国杀》成为中国被移植至网游平台的一款桌上游戏,2010年《三国杀》正版桌游售出200多万套。
粗略估计,《三国杀》迄今至少给黄恺带来了几千万的收益,并且随着《三国杀》牌品的发展,收益还将会继续增加。
7.黄一孟
黄一孟除了是verycd的创始人,也是心动游戏的创始人。2012年,心动游戏的收入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从入不敷出的verycd到年收入10亿的网页游戏公司。黄一孟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摸索去创业。
8.王学集
王学集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大学时和2位同学一起创业,大三时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学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目前,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与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系列版本则推动了社区门户化。
phpwind于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约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9.舒义
舒义19岁就开始创业,读大一时就是国内最早的web2.0创业者之一,创办过国内第一批博客网站blogku,bolgmedia,还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和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2006年舒义第三次创业,创办了成都力美广告有限公司,后发展为中西部最大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之一。2009年舒义成立北京力美广告有限公司(i-media),两年内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公司,并于2011年获得idg资本投资。目前舒义开始尝试天使投资,投资创办过多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10.杨明平
超级课堂的联合创始人杨明平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并且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杨明平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大三的他接手了学校边上的一家川菜馆,发展到拥有400
多平方、一年200多万营业额规模的火锅店,大学的创业经历为他赢得第一桶金。而后杨明平决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创建超级课堂(super class)。
超级课堂成立于2010年10月,由杨明平创立的超级课堂将线下教育搬到线上,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好莱坞大片式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
贫穷使他走上了的道路;“倒爷”使他掏到了第一桶金。
钱俊冬,曾是一位因家庭困难而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大学生,为了圆大学梦,他在校园当起了“倒爷”,他发现校园经济其实存在大商机。于是,他成为校园经济的开拓者。
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经过三年的经营和原始资本积累,他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陕西省在校成功的第一人。期间,他不仅替父母偿还了家里所有的债务,摘去了“贫困生”的帽子,圆了求学梦,而且还为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他的个人资产达千万元。
困境人生
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一个县城的农民家庭,因为自幼家里贫困,三个姐姐都先后缀学,全家人省吃俭用专供钱俊冬上学。钱俊冬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
1999年,因家庭变故,钱俊冬只考取了省内的一个二本学校。他决定放弃这次上大学的机会,打算来年再考。
在高考结束后,他跟着父母到了天津。
在天津,全家人在大港区上古林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靠父亲的卤味手艺生活。因
为家庭困难,他选择了自学,那时,他每天的事就是疯狂的学习。
2000年,钱俊冬如愿地考取了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当拿到录取通知时,全家人悲喜交加。喜的是经过多年的等待,全家人终于看到了希望;悲的是巨额的学费拿不出来。
短短几天,父亲头上的银丝盖住了黑发,姐姐连续多日不休息抢挣加班费,眼里布满血丝……即使这样,到钱俊冬开学时全家人只凑了2000多元……
在报名的长队里,他紧紧攥着信封里的2000元现金,一次次地退到了队伍的后面。最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去找学院的辅导员,在学校对贫困学生政策的照顾与支持下,他得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
此时,心绪已安定下来的钱俊冬在心中也竖起了一个信念:“越是日子困窘磨难重重,越要咬紧牙关,明天一定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倒爷”甜头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刚从自修室回来的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教材,突然一位师哥推门进来,向他推销随身听。尽管师兄说了很多话,可钱俊冬却都无动于衷。
正在这时,几位室友回到宿舍。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书包里的4部随身听被以每部80元的价格卖给室友。眼前的一幕深深地触动了钱俊冬,他隐约觉得自己的身旁就有一个“发财”的良机。当晚,钱俊冬就在谋划着自己当“倒爷”的事,直到进入梦乡。
第二天,钱俊冬通过向本地学生和大三的老乡们打听,他很快知道了在西安东郊有两处小商品批发城。
经过考察,钱俊冬以每台15元的价格批发了6部那位师兄推销的随身听。
拿到学生宿舍后,结果6部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
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学校的同学刚使用卡式电话时,他就打听找到了ic卡经销商,把更低廉的电话卡介绍给同学。后来,游泳课的游泳衣、考研的资料、英语磁带,他都在校园里倒腾。
开拓赚钱
2002年,钱俊冬受同学之邀去了重庆大学,在夜市摊位上,几位经营米线生意的研究生让钱俊冬有了创业的想法。
回到西安后,钱俊冬找来同学崔蕾和马光伟一起讨论,当谈到对校园市场的开发设想时,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利用创业协会人力资源做校园市场的校园信息服务中心,中心定名“三人行”,以校园和学生需求为市场开展介绍家教、校园活动策划、产品展示、市场调查以及小网站建设等业务。
同年9月,在迎接2002级新生的时候,钱俊冬发现新生宿舍里的电话接线上都没有配电话机。很多新生打电话都涌到电话亭和ic电话处。他立即召集“三人行”的成员商量给学生宿舍里装电话机,大家协商后,由钱俊冬和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取得学校的允许和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大一所有宿舍都装上了电话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迅速把业务扩展到周围的几所大学。没几天的功夫,周围十几所大学的新生宿舍全部装上了电话,这一次他们净赚了10余万元。
渐渐地,钱俊冬开始不满足于校园里的小打小闹了,他坚信,到社会里去闯一闯一定能赚到大钱,前方有更大的事业在等着他。
机会基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钱俊冬看到电视新闻里上海apec峰会上各国元首都穿着唐装。他就想,西安是盛唐故都,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今后这里一定会兴起一轮唐装热。
于是,钱俊冬召集三人行的成员开会,大家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钱俊冬开始带领他的“团队”走访西安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和服装批发点,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可是,经过调研后他们发现,唐装制作成本较高且工序复杂,丝绸是做唐装的惟一材料,它的来源一定会因为唐装的流行出现“洛阳纸贵”的现象。
考虑成熟后,钱俊冬用手里的存款到无锡、常州购进了一批丝绸,没想到货还在路上时,订单就已经被抢完了,这一笔生意他稳赚了近十万元。
2003年,钱俊冬的“三人行”相继代理了移动校园卡、诺基亚手机等推广业务。学生消费的日益扩大化和时尚化的发展趋势,加上一些大型企业运营商的投资,为钱俊冬“三人行”创业团队的迅速壮大注入了活力。
2003年8月,钱俊冬等三人已经拥有了50余万元,钱俊冬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大学生”公司,这是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注册成立的第一家在校本科生全资创业公司。
富翁市场
2004年春节,钱俊冬揣着一年来丰厚的收入,回到安徽和家人共同度节日。当钱俊冬把孝敬父母的礼物呈到父母的眼前时,父母热泪盈眶。
临近开学,钱俊冬把父母带到了西安,他兴奋地打开了2003年定下的目标书:“还清家里的债务、接父母来西安居住、坐一次飞机”,这是他定在这一年里要实现的三个基本目标。
在钱俊冬在日记中曾这样写到:“没有鸟飞过的天空我飞。”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