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易榕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及竞争优势提升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及竞争优势提升路径

来源:易榕旅网
2019年第4期(总第286期)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9.04.013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及竞争优势提升路径

吴开军

(广东财经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摘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可知,从旅游市场角度看,该湾区旅游交往密切,湾区内部旅游交往占了三地市场的半壁江山;从旅游资源角度看,该湾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资源荟萃,尤其是滨海资源、温泉资源、主题公园、城市及历史人文景观较为突出;从酒店规模和入住率角度看,该湾区星级酒店高度集中,入住率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从旅行社规模和运营能力角度看,该湾区旅行社呈现三级(强、中、弱)分化态势。对此,在政策许可下稳步加大政策协同、在制度安排下大力推进基础互通、在品牌共建基础上有效开展联合营销、在高质量发展引领下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现状;特点;竞争优势;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9)04-0074-07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党中央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3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7年7月)等政策文件中对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明确要求,制订了较详细的计划,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6年12月)指出竞争国际化是旅游业未来五大趋势之一,珠三角旅游城市群是要做强的五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之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研究将成为未来区域旅游业研究热点之一,粤港澳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大湾区条件已

收稿日期:2019-01-05

成熟,机遇已来临。20世纪80年代中,学者们就开始研究粤港澳城市群旅游问题,他们认为粤港旅游业合作具有广阔前景[1],可构建以穗港澳“金三角”

[2]

为中心的粤港澳旅游“大三角”,珠三角可利用其

旅游特色与港澳互补开发旅游产品[3]。之后学者们围绕粤港澳旅游大三角形成原因[4]、合作前景[5]、基础和途径[6]等进行了研究。2004年《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后,学者们探讨了CEPA背景下构建粤港澳大旅游区旅游业合作的战略、模式、机制、博弈、法律思考、障碍及路径[7-8],旅游市场一体化[9],区内城市成长机制[10],跨境旅游流及地域分布[11]等。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后,学者们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机制[1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休闲游憩带结构[13]等。综观前人研究,粤港澳跨区域旅游研究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处于国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高质量协同供给体系研究”(18BJY19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竞争优势提升路径及效应研究”(GD17XGL4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品牌共建系统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2018A03031355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高质量发展观引领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协同发展互利合作机制及效应研究”(2018GZYB76)

作者简介:吴开军(1973—),男,江西上饶人,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74 -

【智库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及竞争优势提升路径

区域旅游研究的前列,经历了“大三角—大旅游区—大湾区”的演变,主要集中在粤港澳跨区域旅游合作上,对其处于更大地理空间上的竞争优势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有效路径,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发展能力、运营水平和综合效益。本文的研究可有利于粤港澳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大湾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以粤港澳世界一流的旅游大湾区为支点,加强与沿线国家进一步旅游合作,并带动广大腹地的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共同繁荣。

二、数据来源

本文中有关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官网。其中广东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和广东统计信息网,澳门接待内地、香港同胞入境旅游人数来自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网站,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17年旅行社数据来自香港旅业网、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网站、广东省旅游局政务网,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机场运营情况数据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民航资源网,2017年香港、澳门和广东9市水路客运数据分别来自香港旅业网、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网站和中国港口网,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客运港口航班数据来自携程旅行网。二是相关统计年鉴或年刊。其中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即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肇庆、珠海、中山、江门)基本情况数据及其酒店情况数据来自香港统计年刊(2013年、2015年、2017年)、澳门统计年鉴(2014年、2017年)、广州统计年鉴(2013年、2015年、2017年)、深圳统计年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东莞统计年鉴(2013年、2015年、2017年)、惠州统计年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佛山统计年鉴(2017年)、肇庆统计年鉴(2017年)、珠海统计年鉴(2014年、2015年、2017年)、中山统计年鉴(2013年、2015年、2017年)、江门统计年鉴(2017年)。香港接待内地、澳门同胞入境旅游人数来自香港统计年刊(2013年、2015年、2017年)。

三、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9市(广州、深圳、珠

- 75 -图1 2013—2017年广东国内旅游收入占比

客源地及占比内地接待入境

过夜游客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外国人其中广东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占内地接待入境过夜游客比率香港同胞 占内地接待香港同胞比率澳门同胞占内地接待澳门同胞比率台湾同胞占内地接待台湾同胞比率外国人占内地接待外国人比率

2013

2014

年份2015

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香港和澳门,总面积为56182.51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为6839.35万(其中广东9市6035.56万,香港738.95万,澳门64.84万),GDP为1.54万亿美元(其中广东9市75254亿元人民币,香港21800亿元人民币,澳门3102亿元人民币,三地共计100156亿元人民币,折合15393亿美元),而2017年我国GDP为827122亿元人民币,折合12.7万亿美元(不含港澳),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东9市就贡献了全国GDP的9.1%。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国内其他区域,它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特殊区域,是具有密切互动关系、浓厚共同地域文化并共享国家大湾区政策福利的区域。

(一)从旅游市场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交往密切,大湾区内部旅游交往占了三地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表1可知,广东在入境旅游方面,基本占了

表1 2013—2017年广东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及占比

单位:万人次

2016

2017

5568.595562.205688.605927.006074.002607.592587.452709.00

422.97420.75466.60457.32472.74484.402080.712081.272028.60

2772.00481.00509.002165.00

2775.00522.00529.002248.00

3397.903355.433333.033526.553647.5661.02%

60.33%

58.60%

59.50%

60.05%

2115.912061.782023.542129.572222.6381.14%236.2455.85%285.2462.37%760.5136.55%

79.68%239.3956.90%279.0959.04%775.1837.25%

74.70%253.4454.32%279.3257.66%776.7338.29%

76.82%80.09%296.0061.54%275.7154.17%825.2738.12%

279.2053.49%282.1353.33%863.6038.42%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内地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的60%左右,其中接待香港同胞80%左右,接待澳门同胞55%左右,接待台湾同胞57%左右,接待外国人37%左右。从图1可知,广东在国内旅游收入方面,广东占了内地国内旅游收入的二三成,处于全国第一位。

如表2所示,内地一直都是香港第一大的境外客源市场,内地客源基本上占据了入境香港游客的75%左右,而途经广东陆路入境香港的基本占了入境香港内地游客的70%左右。这是由于从2003年开始逐步开放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后内地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的,内地游客到访香港从2004年开始迅速攀升,2009年攀升速度加快。澳门游客虽然在入境香港旅游人数中占的比重不大,但也表现出较平衡的态势。2017年香港出入境总人次超过2.99亿,入境人次超过5847万,其中内地访客入境人次为4444万,占比超过76%;澳门游客入境人次为100.1万,占比1.71%。2016年经广东陆路入境香港的中外游客将近3857万人次,占比超过68%。

表2 2013—2017年香港接待内地、澳门同胞入境旅游人数

单位:万人次

入境游客人数

占入境香港游客比其中内地过夜客人数占入境香港游客比人数占香港接待入境游客比

年份

201320142015201620175430.006084.005930.005665.495847.224074.504724.774584.234277.814444.5375.04%77.66%77.31%75.51%76.01%1709.001907.701799.701736.501852.6095.801.76%

100.201.65%

102.101.72%

99.501.76%

100.101.71%\\\\

No.4.2019(Cumulatively,No.286)

游客的65%左右,其中经广东陆路入境澳门的游客基本占了55%左右。2017年澳门入境游客超过3261万人次,其中内地游客超过2200万人次,占比超过68%,香港游客超过616万人次,占比将近19%,经广东陆路入境澳门的中外游客将近1863万人次,占比超过57%。

(二)从旅游资源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资源荟萃,尤其是滨海资源、温泉资源、主题公园、城市及历史人文景观较为突出。到2015年底,广东省在我国(除澳门、香港、台湾外)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排名中以1个世界自然遗产、1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地质公园、11家5A景区、152家4A景区、8家国家地质公园、25家国家森林公园、7家国家风景名胜区、13家国家自然保护区、9家国家水利景区、8家国家湿地公园排名第十二位[14]。而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广东9个市就拥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7家5A景区,86家4A景区、4家国家地质公园、10家国家森林公园、5家国家风景名胜区、5家国家自然保护区、3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和3家国家湿地公园,占了广东省品牌旅游资源的大部分。香港自然资源较少,主要以人文资源为主,香港现代化都市风光是主要的旅游吸引力,无论是维多利亚港还是太平山顶,所观赏的主体实际是海港两岸的建筑群,香港建立了许多公园、游乐场以及文化设施,如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香港博物馆、香港太空馆等都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澳门拥有1家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包括22座建筑和8个广场,博彩业是澳门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从酒店规模和入住率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星级酒店高度集中,入住率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从表4的纵向数据比较可知,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59家五星级酒店,香港在甲级高价酒店(相当于澳门和内地的五星级酒店)以35家居首位,澳门以32家居第二,深圳以25家居第三,广州以22家居第四,其次是东莞(16家)、珠海(8家)、佛山(7家)、惠州和江门(各5家)、中山(3家),肇庆只有1家垫底。再从表4中2016年的入住率上看,港澳相当高,香港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了86.6%,澳门平均入住率达到了84%,广东9市入住率普遍较低,深圳相对要高些,达到了68%,江门65%,广州64%,肇庆62%,其他几市都没超过60%,中山最低,只有49%。最后从表4中2012年至2016年11个城市的数据可知,港澳的星级酒店处于稳步增长中,广东9市

- 76 -

内地

澳门经广东

陆地入境游客

3691.104280.904137.803856.8067.98%70.36%69.78%68.08%

如表3所示,内地和香港一直都是澳门最大的境外客源市场,而内地客源基本上占据了入境澳门

表3 2013—2017年澳门接待内地、香港同胞入境旅游人数

单位:万人次

入境游客人数占入境澳游客比人数占入境澳游客比人数占澳门接待入境游客比

年份

201320142015201620172932.483152.563071.463095.033261.051863.222125.242041.062045.412219.6263.54%67.41%66.45%66.09%68.06%676.60

642.66653.45

641.98

616.51

内地

香港经广东陆路入境游客

23.07%20.39%21.27%20.74%18.91%1581.751738.991721.091775.961862.9853.94%55.16%56.03%57.38%57.13%

注:接待经广东陆路入境游客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其他国家游客。

【智库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及竞争优势提升路径

星级酒店实际上处于递减状态。香港中高价酒店五年间增加了49家,其中乙级高价酒店和中价酒店增长较快,五年间乙级高价酒店增加了22家,中价酒店增加了26家;广州星级酒店总数五年间减少了24家,四、五星级酒店相对较稳定,但三星级酒店减少较多,五年间减少了26家;深圳星级酒店总数五年间减少了9家,五星级酒店是珠三角9市中唯一一个处于不断增长的城市,由2012年的18家增长到2015年的25家,四星级酒店处于微弱减少态势,三星级酒店减少了13家;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星级酒店减少最多最快的城市,酒店总数减少了3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减少了4家,四星级酒店减少了13家,三星级酒店减少了22家;惠州五星级酒店较稳定,四星级酒店微弱减少,三星级酒店减少较多,四年间减少了19家;佛山由于数据不全不好比较;肇庆四、五星级酒店都各有1家,三星级酒店虽然

城市香港

酒店级别甲级高价酒店乙级高价酒店中价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

也不多,但也处于逐年减少的态势;珠海五星级酒店减少了1家,三星级酒店减少较多,减少了15家;中山是珠三角9市中唯一一个星级酒店增加的城市,但数量不多,其中五星级酒店增加了1家,三星级酒店增加了3家;江门五星级酒店减少了1家,四星级酒店减少了1家,三星级酒店减少了8家。

(四)从旅行社规模和运营能力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旅行社呈现三级(强、中、弱)分化态势。从旅行社规模角度看(见表5),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城市属于强级,深圳表现尤其突出,以692家旅行社的总数处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位;澳门、珠海、佛山、东莞四城市属于中级,而江门、中山、惠州、肇庆四城市属于弱级。从旅行社运营能力角度看,由于香港数据缺失不好评估,但从其他10个城市数据可知,在组团出境游方面,广州、深圳人次超过300万,属于强级,佛山超过100万,属

表4 201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酒店情况统计表

20122013201420152016

酒店数房间数入住率酒店数房间数入住率酒店数房间数入住率酒店数房间数入住率酒店数房间数入住率3473842814122136135182764202530——————0117986224136217

17522252581956616626556224106526769696951971717254——————36498

85919284868564

348388271412233813220266622242951143———1116986024136218

175222699920048184005600240072311764865689342186111457—————34156

86899184858564

34869527141323411272327632119185941———1116885624136215

175222743422029184005600240080930869971779284128551457—————36510

86919288888665

359010432171321391212527631917185941———1112884734165213

180372763122678206007700250077893884168628826121271457—————36510

83888783818066

359511032171522371092524511612858247414111288473316519

18089282682366921794772454778833582936311740510354145711061642———36510

84898784868264

澳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肇庆珠海中山江门

6465696768

6057515457

—————

————56

6160596062

113846111650601294558990559990559

445257441049330049250049250049

34590623539061441216544851674548765

注:—表示数据缺失。

- 77 -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No.4.2019(Cumulatively,No.286)

表5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旅行社情况统计表

项目

数量(家)其中出境游社其中外资社年末从业人员(人)组团出境游人次(万)组团境内游人次(万)

香港515—————

澳门256——841256.1—

广州521103716096310.8742.8

深圳6921491213230469.1504.2

东莞11290619816.7124.9

城市惠州607034524.96.1

佛山1494304506148.9481.4

肇庆455029634.437.8

珠海179430215849.4107.9

中山62120110926.758.0

江门6711081014.715.0

注:—表示数据缺失。

于中级,其他未超过100万的城市如澳门、珠海、中山、东莞、江门、惠州和肇庆归为弱级;在组团境内游方面,广州、深圳、佛山人次超过400万,属于强级,东莞、珠海超过100万,属于中级,其他未超过100万的城市如中山、肇庆、江门、惠州属于弱级。

四、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竞争优势提升路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经历了内地改革开放后粤港澳旅游大三角,2004年CEPA实施后的粤港澳大旅游区,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历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业竞争优势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提升。

(一)稳步加大政策协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特殊区域,具有密切互动关系、浓厚共同地域文化并共享国家大湾区政策福利的区域,在政策协同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首先,粤港澳在政策协同方面经验丰富,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要延续这种双边或多边的协同机制。粤港、粤澳的双边合作最早开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广东向港澳供水工程,内地改革开放后,珠三角成了香港“前店后厂”式的制造业加工厂,港澳回归后三地双边合作进入了一个以经贸和服务业为主的高潮。1998年3月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每年召开一次,当时由广东省常务副省长与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为首长(双首长制)主持,下设专家组(其中旅游合作专家组是首批之一)和专责小组,2003年第六次会议由“双首长制”升格为“双首脑制”(广东省省长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共同主持),形成了由全体大会、工作会议、联络办公室及专责小组等构成的联席会议基本框架。2000年举办了粤澳合作联络小组会议,每年召开一次,2003年升格为粤澳合作联席会议,由联席会议、联络办公室、专责小组三层次构成。2003年,

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2004、2005、2006年分别签署了该安排的三份补充协议,三地双边在经贸和服务业方面开始了全方位的合作。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颁布实施,2009年2月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官员首次在香港召开三地联络协调会议,试点推进共同编制有关规划、共建绿色优质生活圈的工作,旅游为突破口之一。2010年4月,粤港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3月粤澳签署《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粤港澳每年签署《实施〈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其次,粤港澳在政策协同方面提升空间广阔。随着2017年7月,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未来还可以在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人货通关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细化政策以加强三地的协同度。在人员流动上,一方面可以从人员流动的便利化方面入手,优化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人员签注政策,加强通关便利化硬件建设,也可以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如刷脸)提高通关效率;另一方面制定相关的协同政策方便大湾区内不同城市的人员可较自由地多向移动,进行工作、学习,甚至居住,尤其是要充分落实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其他9市内公司注册、准入限制、税收、社保、医保、教育、购房等和当地人同等待遇,以便把大湾区内人才效应发挥到最大化。在资金流动上,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协同政策,放宽科研资金跨境使用限制,以发挥大湾区内科研院校和重点企业的研发作用,使人才和资金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湾区内现有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在金融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提高资金流动的效率。在人货通关上,主要还是从提升边检的硬件设施和开设更

- 78 -

【智库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及竞争优势提升路径

多的边检口岸以满足不断升高的人货通关需求。

(二)大力推进基础互通。基础互通一般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几个方面。

其一,公路和铁路是中短途旅游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三横四纵”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其中的“两横(沿海主通道和闽粤桂主通道)两纵(京广主通道和京九主通道)”都是围绕珠三角(包括港澳)为中心展开布局,这将大大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城市的高效互通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京港高铁的陆续开通,区内人员的互通效率也会更高更便捷。

其二,航空港是中长途和国际旅游的重要交通工具,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世界级的机场群,形成了大中小机场体系格局,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快捷的空中交通。2017年按旅客吞吐量世界排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香港机场以7286万人次排名第八,广州白云机场以6584万人次排名第十三位(内地在以9579万人次世界排名第二位的北京首都机场和以7000万人次排名第九位的上海浦东机场之后处于第三位),深圳宝安机场以4561万人次排名第三十三位(内地在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之后处于第五位)。粤港澳大湾区内另外四个机场相对来说发展也较强劲,2017年按游客吞吐量计,珠海金湾机场达到921.7万人次,澳门国际机场达到716万人次,惠州平潭机场95.5万人次,佛山沙堤机场47.2万人次。在《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将新建设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扩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界时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通航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世界级旅游湾区提供保障。

其三,水路是湾区辅助交通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处于珠江入海流域,水网密集,不仅货运发达,在香港、深圳、广州都有世界级的货运码头,客运也很发达。香港在客运码头方面有港澳客轮码头、中国客运码头、香港中港城码头、屯门客运码头、内河码头、香港国际机场(海天)码头、启德邮轮码头等,2017年运送了旅客2682.5万人次,其中入港1202.5万人次,出港1480.0万人次。澳门在客运码头方面有外港客运码头(澳门新港澳码头)、2017年运送了入境旅客1123.6万人氹仔客运码头,

次,出境旅客866.6万人次。珠三角广东9市客运码头有广州番禺莲花山码头、广州南海客运港码头、深圳蛇口码头、深圳机场(福永)码头、佛山顺德码头、佛山高明码头、中山港码头、江门码头、江门鹤山码头、珠海斗门码头、珠海九洲港码头、珠海香洲港码头、肇庆码头、中山港码头、东莞虎门码头等,这些码头主要是运送来往港澳的游客,2017年共运送旅客1189万人次。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水路互通中,需要从两方面加强互通,一是对码头进行必要的扩建,增加运输船只,提升服务质量。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水路运输码头基本上有“跨境航班、港澳航班、广东跨市航班、广东市内航班”四类,港澳航班可以作为大湾区水路交通的典范进行推广。跨境航班主要集中在港澳、港穗、港深、港珠、港中之间,由于水路的省时,通行需求很大,只是目前由于码头容量和运力所限,限制了其为陆路减压的功能,有必要对主要的码头进一步扩建,同时在大湾区内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城区内河如海珠增加跨境码头,会有效地提升广州和港澳间的通行能力。广东跨市航班主要集中在珠江口东西岸的深圳和中山、珠海间,随着中深通道的建设,提升空间有限。广东市内航班主要集中在珠海,是其和离岛间的交通,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离岛进行旅游开发,其需要会进一步提升。二是进一步提升人员的通关效率,做到一地两检,方便旅客,节省时间。这主要是针对“粤—港澳”间的跨境人员流动,可以借鉴陆路京港高铁经验,做到一地两检(由于跨境的航班都是直航,这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通关效率,方便游客,节省时间。

(三)有效开展联合宣传。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对外进行联合营销有很好的现实基础,早在1993年粤港澳三地政府就成立了“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旅游推广机构”,粤港澳三地进行市场推广促销已成为常态,也获得了一些成效。2017年12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在珠海成立,秉承“合作发展、品牌共创、市场共享”的理念,旨在通过密切联系、整合资源、联合宣传、形成品牌等方式,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旅游的互动与合作,携手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进一步有效开展联合宣传,粤港澳大湾区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发力:一是统一品牌形象推广。需要深度挖掘粤港澳大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

- 79 -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沛的旅游资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的共同品牌形象体系,并对该体系向国内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推广。二是精品主题线路推广。2018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推出了“人文历史游、世界遗产游、游学交流游、海丝探秘游、科技创新游、游艇自由行、美丽乡村游、健康养生游、休闲美食游、寻根问祖游”等粤港澳大湾区10条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这些线路要引导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进行大力推介,使其落到实处,今后还可以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山水资源、动感的现代都市景观、强大的主题公园资源等推出更多的精品主题线路。

(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质量可以从旅游市场规范化、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人才国际化三方面进行提升,发展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在旅游市场规范化方面,主要是以“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为主,提倡诚信经营,打击欺诈行为。一是湾区内政府可以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性优势,前瞻性地出台各种和旅游业相关的法规、条例,在提升湾区旅游业的经营效益基础上,规范其经营行为。二是湾区内旅游企业还应该充分地开展行业自律活动,通过各地行业协会的有效合作,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的监管和协调作用,对湾区内的旅游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管和指导。在旅游服务标准化方面,进一步引导旅游企业按国家或行业标准建设各种软、硬件环境,并进行动态的考评和管理。在旅游人才国际化方面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提升:一是引进国际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品牌参与湾区旅游业的运营(如品牌加盟模式),在运营中让外资品牌有国际化视野的运营人员管理企业,并让他们在工作中培养本土运营人才。二是通过引导湾区内旅游人才有序流动,使人才比较集中的城市如香港、澳门旅游管理运营人才向湾区内其他城市流动,以带动其他城市的人才培养和发展。三是湾区内旅游人才还可以派去海外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和经验,学有所成后回来为湾区旅游业质量提升作贡献。

参考文献:

No.4.2019(Cumulatively,No.286)

[1]罗福群.粤港合作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前景[J].广东社会科学,1986(4):115-117.

[2] 陈广万.关于穗港澳旅游“金三角”的构想[J].广东园林,1988(1):18-22.

[3] 陈列,陈国强.从与港澳的互补关系谈珠江三角洲的旅游特色与旅游开发[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02-112.

[4] 陈英.港澳珠旅游圈成因探微[J].特区与港澳经济,1994(3):35-37.

[5] 顾涧清.共塑世界级区域旅游热点——穗港澳旅游业合作与发展前景展望[J].港澳经济,1996(1):61-63.

[6] 杨念.新时期粤港澳旅游合作探讨[J].经济前沿,2003(6):19-21.

[7] 李舟.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产业合作效应与机制创新[J].经济管理,2004(23):87-89.

[8] 秦学.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粤港澳区域为例[J].经济地理,2010(4):697-703.

[9] 左连村.CEPA启动后的粤港澳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J].南方经济,2004(3):69-70.

[10]孙九霞,陈浩.粤港澳合作背景下的广州城市旅游成长机制研究[J].思想战线,2008(3):129-130.

[11]封丹,庞靖雯.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跨境旅游流及地域分布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2-57.

[12]黄晓慧,邹开敏.“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整合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06-110,192.

[13]刘少和,梁明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休闲游憩带结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4-33,86.

[14]吴开军.中国大陆省域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力研究——基于可视的世界级和国家级景区品牌视角[J].经济管理,2016(6):154-165.

责任编辑:韦凤

- 8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d.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