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XX县境内流域综合治理水利规划

来源:易榕旅网
 水文

1 流域概况

xx县行政区划面积为1997 km2,地跨xx和xx江流域,县内河流长度5km以上河流共59条,其中xx一级支流5条,二级支流25条,三级支流20条,xx江二级支流1条,三级支流2条;县内5km2以上河流共63条,其中xx一级支流5条,二级支流27条,三级支流21条;xx江二级支流1条,三级支流3条。

xx县境内主要河流有xx干流、浏阳河、捞刀河及xx江支流,其中xx干流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全长856km,湖南省境内长670km,流域集雨面积94660 km2,河流平均坡降0.134‰,xx干流一级小支流在xx县境内集雨面积111.3km2。浏阳河发源于浏阳市横山坳,全长222km,集雨面积4237km2,河流坡降0.573‰,在xx县境内集雨面积597.4km2。捞刀河发源于浏阳市的石柱峰,全长141km,集雨面积2543km2,河流坡降0.780‰,在xx县境内集雨面积1204.8km2。捞刀河在xx县境内主要支流有白沙河和金井河,白沙河河流长46.5km,流域面积320km2,在xx县境内集雨面积190.5km2;金井河河流长63.0km,流域面积726km2,在xx县境内面积726km2。xx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的黄龙山梨树蜗,全长253km,集雨面积5543km2,河流坡降0.46‰,在xx县境内集雨面积83.6km2。其流域面积分布见表1。xx县水系图见附图1。

xx县行政区划内各河流流域面积分布表

表1 河 名 xx县内流域面积(km) 占xx县总面积(%) 2xx干流一级小支流 111.3 5.57 浏阳河 597.4 29.9 捞刀河 1204.8 60.35 xx江 83.6 4.18 合计 1997 100.0 2 气象

xx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xx县境内无气象站,采用xx市马坡岭气象站1951~2008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1.1℃(2003年8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11.3℃(1972年2日9日)。多年平均风速4m/s,主导风为西北风,汛期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为14.0m/s,实测最大风速20.7m/s(1980年4月13日,风向NNW),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585h,多年平均降水量138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15.6mm。

xx县虽然降雨充沛,但降雨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在时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年内降雨多集中在4~7月份,雨量占全年雨量的51.5%左右。

3 水文基本资料

xx县境内在浏阳河上有榔梨水文站,在捞刀河干流有罗汉庄水位站,捞刀河一级支流金井河上有螺岭桥水文站等国家基本站网。罗汉庄站设立于1972年1月,1980年1月停测,1999年6月恢复,改为水文站,2000年起施测流量,2003年停测,因实测流量系列过短,本次水文计算不予采用。本次规划水文分析计算中,采用了榔梨水文站、螺岭桥水文站及xx干流湘潭水文站的流量资料,榔梨站的雨量资料。干支流主要测站基本情况如下: 3.1 湘潭水文站

该站控制流域面积81638km2。1936年由扬子江水利委员会设于易家湾,1937年7月停测。1943年6月26日由湖南省水文总站恢复,并将断面上迁15km,移至湘潭铁桥处;1944年6月停测,1946年6月恢复,1949年2月又停测,1950年1月1日恢复。1950年4月下迁430m与流速仪测流断面合并。因其断面距湘潭铁路桥桥墩仅350m,影响测验精度,故于1956年1月将其断面上迁1250m至现在断面处。

测验河段顺直,河床由细砂卵石组成,断面基本稳定。断面上距湘潭公路桥2500m,下距铁路桥900m。断面上游7000m处有涟水、涓水自左汇入。观测项

目有水位、流量、泥沙等。基面换算关系为:

56黄海高程=吴淞冻结高程-276m。

湘潭水文站是xx入洞庭湖的控制站,观测系列长,其测验及推流方法合理,成果准确可靠。

湘潭水文站距洞庭湖较近,洞庭湖高洪水位时,湘潭水文站受其顶托影响。 3.2 螺岭桥水文站

螺岭桥水文站位于xx县高桥镇虹桥村,东经113°19′,北纬28°26′。该站于1958年由湖南省水文总站设立,于1959年1月1日开始观测,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等项目,该站控制金井河流域面积327km2,该站以上河流长度为34.4km,河流坡降为1‰。该站测验河段较为顺直,两岸为丘陵,水位在27.9m时,右岸开始漫滩,宽约20m左右,河床为细砂组成,不稳定。下游500m有螺岭桥公路桥,对中、高水位有一定控制作用。

该站流量测验历年采用流速仪施测,实测最大流量为1100m3/s(1995年6月23日),实测最高水位29.66m(冻结基面,1995年6月23目),实测最低水位23.01m(冻结基面,1972年7月29日),实测水位变幅为6.65m。点绘该站的水位~流量关系点据、历年测点基本成带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稳定,均为单一线,经检查未发现有矛盾之处。 3.3 双江口水文站

双江口水文站位于浏阳河上,于1951年2月设立为水位站,取名浏阳河站,1952年改为三等水文站;1955年4月1日上迁5km至双江口处,改名双江口水文站一直观测至今。

该站至xx交汇口距离135km,控制流域面积2067km2,双江口站测流河段顺直段达3km,河床由沙石组成,测流断面规则,高程78.27m以上略有漫滩。测

验项目有水位、流量、输沙率、水温及降水量。 3.4 榔梨水文站

榔梨水文站位于浏阳河上,于1957年5月由湖南省水利厅设立,下距xx交汇口约25km。控制流域面积3815km2,占浏阳河总面积4665km2的81.8%。

本站测验河段比较顺直,主流偏左,基本断面上游1km处有一大沙洲—磨盘洲,滩浅流急,断面稍有冲淤。本站距xx25.6km,受xx水位顶托影响,Z~Q关系极不稳定;两岸有大堤,可控制历年最高水位。测验项目有水位、流量及降水量。

以上水文站观测资料可靠,整编方法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精度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本次设计采用水文局历年整编刊印成果。

主要水文站、雨量测站表

表3-1 站名 湘潭 螺岭桥 双江口 樃梨 站别 水文 水文 水文 水文 集水面积河名 2(km) xx 金井河 浏阳河 浏阳河 81638 327 2067 3815 观测 年限 1952~至今 1959~至今 1951~至今 1959~至今 观测项目 水位 √ √ √ √ 流量 √ √ √ √ 降水 √ √ √ √ 泥沙 √ √ 3.5 测量及洪调资料

浏阳河、捞刀河河口至赤石河电站采用我院xx综合枢纽实测断面资料,捞刀河赤石河电站以上断面及金井河、白沙河、麻林河采用2010年8月实测断面资料。

本次规划于2010年8月在捞刀河、金井河、白沙河及麻林河进行了低水流量测验及洪水调查工作。

3.6 高程系统

如无特殊说明,高程系统一律采用56黄海高程。

4 径流计算

4.1 螺岭桥水文站径流

螺岭桥水文站有1959~2008年实测径流资料,螺岭桥径流资料系列长,包含丰、中、枯年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螺岭桥水文站以上流域有金井、桐仁桥两座中型水库,金井水库修建于1965年,集水面积15.3 km2,灌溉水田0.3万亩,桐仁桥水库修建于1979年,集水面积15.5 km2,灌溉水田0万亩,另外三座小(一)型修建于1960~1968年之间,金井、桐仁桥水库灌溉面积大部分都在螺岭桥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内,以上水利工程对螺岭桥水文站径流影响较小。

螺岭桥水文站1959~2008年多年年平均流量7.34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2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708mm,多年月平均流量及年内分配见下表4-1。

螺岭桥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及年内分配成果表

表4-1 月份 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多年平均 Q(m/s) 3.52 4.96 7.66 151 14.12 15.87 9.04 6.16 3.98 3.58 3.87 78 7.34 各月流量占 4.07 5.24 8.86 14.00 16.34 17.77 10.46 7.12 4.46 4.14 4.34 3.22 年百分比(%) 100 4.2 榔梨水文站径流

榔梨水文站有1958~2008年实测径流资料,榔梨站径流资料系列长,包含丰、中、枯年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榔梨水文站1959~2008年多年年平均流量96.6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0.5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799mm,多年月平均流量及年内分配见下表4-2。

榔梨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及年内分配成果表

表4-2 月份 Q(m/s) 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多年平均 45 64.6 99.2 173 198 212 126 71.0 47.2 40.3 48.8 36.2 96.6 各月流量占3.74 5.18 8.71 14.7 17.4 18.0 11.1 6.24 4.01 3.54 4.15 3.18 100 年百分比(%) 4.3 分区径流计算

本次规划,将xx县1997km2按水系和行政区域分为20个水资源分区,水资源分区见第六章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利用榔梨站、螺岭桥站径流资料,采用面积比拟法求得浏阳河、捞刀河干流主要控制断面及各乡镇出口控制断面月、年径流,成果见表4-3。

各分区月年平均流量成果表

表4-3

河流名称

乡镇出口 断面 双江 金井 金井河 高桥 路口 果园

断面以上流域面积(km) 68 210.6 345 393 726 82 107.1 182 76.8 80.7 203.4 320 145 106.7 137.5 2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单位:m/s

3

1月 2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平均 0.73 1.03 1.59 27 3.19 4.93 60 8.05 13.2 15.0 27.8 3.14 4.10 6.96 94 3.09 7.78 12 5.45 4.08 5.26 94 9.10 14.9 16.9 31.4 3.55 4.63 7.86 3.32 3.49 8.78 13.8 6.15 4.61 5.94 3.30 10.2 16.7 19.0 35.2 3.99 5.20 8.83 3.73 3.92 9.87 15.5 6.92 5.18 6.67 1.88 1.28 0.83 0.74 0.81 0.58 5.82 3.96 56 31 50 1.79 93 1.53 4.72 7.74 8.80 16.3 1.84 40 4.08 1.72 1.81 4.56 7.18 3.20 39 3.08 3.71 5.23 8.08 4.22 5.95 9.19 7.81 11.0 17.0 0.88 1.25 1.93 1.15 1.62 1.96 76 51 4.26 9.53 6.49 4.20 3.78 4.09 10.8 7.38 4.78 4.30 4.65 3.34 20.1 13.7 8.84 7.95 8.60 6.17 27 96 1.55 1.00 0.90 0.97 0.70 02 1.30 1.17 1.27 0.91 22 1.99 16 1.55 捞刀河 右岸 麻林河 福临 青山铺 果园 浔龙河 安沙 果园 北山 安沙 江背 干杉 榔梨 5.03 3.43 12 23 0.83 1.16 1.80 0.87 1.22 1.89 19 3.09 4.76 1.45 0.94 0.84 0.91 0.65 1.52 0.98 0.88 0.96 0.69 48 23 41 1.73 72 白沙河 湘阴港 榨山港 5.62 3.83 3.44 4.85 7.50 1.53 16 3.34 50 3.22 8.84 6.02 3.90 3.50 3.79 3.94 95 3.80 68 01 59 浏阳河 右岸 1.74 1.56 1.69 1.21 1.30 1.17 1.26 0.91 1.67 1.51 1.63 1.17 1.15 1.62 1.48 09 各分区月年平均流量成果表

表4-3

河流名称

乡镇出口 断面 黄花 榔梨 跳马 入境 郭公渡坝

断面以上流域面积(km) 21.6 38.6 73 1069 1320 1330 2230 2276 3269 3815 82100 2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单位:m/s

3

1月 2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平均 梨江港 浏阳河 左岸 0.23 0.33 0.51 0.41 0.58 0.90 0.78 1.10 1.69 11.5 16.2 25.0 14.2 20.0 30.9 14.3 20.2 31.2 24.0 33.8 52 0.83 1.47 77 40.9 50.5 50.9 85.3 87.0 0.93 1.67 3.12 46.2 57.0 57.4 96.3 98.3 1.05 1.87 3.51 51.9 64.1 64.5 108.2 110.4 0.60 0.41 0.26 0.24 0.26 0.18 1.07 0.73 0.47 0.42 0.46 0.33 00 1.36 0.88 0.79 0.86 0.61 17 9.1 0.48 0.87 1.62 24.0 29.6 29.8 50.0 51.0 88 96.6 2104 双溪港 29.5 20.1 13.0 11.7 36.5 24.8 16.1 14.5 15.6 11.2 36.8 25.0 16.2 14.6 15.8 11.3 61.6 69 40 48 27.2 24.4 26.4 19.0 27.7 24.9 27.0 19.3 捞刀河干流 赤石河坝 水渡河坝 出县境(出口) 入境 24.5 34.5 53.3 36.4 55.3 85.0 45 64.6 99.2 148.2 169.9 181.6 108.3 60.9 40.4 34.5 41.8 31.0 173.0 198.3 3646 4350 210 4182 126.4 71.0 47.2 40.3 48.8 36.2 2279 1790 1286 1010 1050 861 浏阳河干流 出县境(朗梨水文站) xx干流 暮云镇 969 1499 2327 4.4 径流成果合理性分析

本次采用螺岭桥水文站径流推求捞刀河流域各控制断面径流量,采用榔梨水文站径流推求浏阳河流域各控制断面径流量。螺岭桥水文站在1959~2008年这50年径流系列中,包含丰、中、枯水年。见图4-1及图4-2。

螺岭桥径流差积曲线12.0010.008.00差积(m3/s)6.004.002.000.00-2.00-4.00-6.00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2004年份(年)

图4-1

滑动平均值(m3/s)螺岭桥径流滑动曲线10.09.08.07.06.05.04.03.02004199919941989198419791974196919641959年份(年)图4-2

从图4-1及图4-2可以看出1959~2008年径流系列中,包含丰、中、枯水

年,以1998年最丰,年平均流量16.9 m3/s,以1963年最枯,年平均流量为3.46m3/s,丰枯比为4.9,系列从2008年至1959年多年平均流量处于稳定。因此认为1959~2008年50年系列基本能反映径流系列总体的特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螺岭桥水文站位于捞刀河流域一级支流金井河上,本次由螺岭桥水文站推算的捞刀河流域各控制断面径流量,成果是合理的。

榔梨水文站在1958~2008年这51年径流系列中,包含丰、中、枯水年。见图4-3及图4-4。

榔梨站径流差积曲线100.0080.0060.00差积(m3/s)40.0020.000.00-20.00-40.00-60.00-80.001958196319681973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年份(年)

图4-3

滑动平均值(m3/s)榔梨站径流滑动曲线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20082003199819931988198319781973196819631958年份(年)

图4-4

从图4-3及图4-4可以看出1959~2008年径流系列中,包含丰、中、枯水年,以1998年最丰,年平均流量187 m3/s,以1970年最枯,年平均流量为35.8m3/s,丰枯比为5.2,系列从2008年至1958年多年平均流量处于稳定。因此认为1958~2008年51年系列基本能反映径流系列总体的特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榔梨水文站位于浏阳河干流xx县榔梨镇,本次由榔梨水文站推算的浏阳河流域各控制断面径流量,成果是合理的。

5 洪水

5.1 暴雨洪水特性

xx县位于我省三大暴雨区之一湘东暴雨区的边缘地带。湘东暴雨区的暴雨一般由南太平洋湿热气团与极地高压气团接触形成,其中由低压类所造成的暴雨出现机会较多,且强度大;暴雨中心多在浏阳河上游,雨量自上游向下游逐渐衰减,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3天。

xx流域基本上同属一个雨区,干支流洪水的发生时间基本上是相应的。同

时,干支流洪峰的出现随暴雨中心走向不同,一般情况暴雨中心由南向北移动,因此洪峰出现时间也是上游干、支流早于中、下游,当上游干、支流洪峰到达控制站的时间相隔较短即形成较大洪水。

xx由于流域面积大,河网密布,水系为树枝状,一旦干支流洪水遭遇,就形成xx下游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据湘潭站1952~2008年资料统计,年最大洪峰流量为20800m3/s(1994年6月18日),年最小洪峰流量为6090m3/s。洪峰过程以单峰居多,历时约7~12d,双峰也时有发生,且往往构成大洪水,历时约15~20d,1968年最大一次洪水过程总量达310亿m3。由于洪水遭遇及槽蓄影响,使得洪峰段持续时间长,有些洪峰为平顶,如1968年6月28日洪水,峰顶连续14h流量为20300m3/s,而1962年6月28日洪水,66h峰顶流量维持在18400~18700m3/s之间,1994年6月18日洪水连续46h流量在20000m3/s以上。

xx流域洪水时空变化特性与暴雨特性一致,年最大洪水多发生于每年4~7月, 其中5、6两月出现次数最多,此期间的洪水主要是气旋锋面暴雨产生。据xx干流控制站湘潭水文站1952~2008年共57年实测资料中,5、6两月出现年最大洪水的机率达61.2%;3月份仅出现2次;9月份只出现1次。xx流域洪水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xx干流水文资料分析,最大洪峰流量模数分布趋势是上游大,愈往下游其值愈小。

浏阳河流域地处湘东暴雨区,暴雨中心多在上游白沙、达浒、寒婆坳及支流小溪河张坊一带,暴雨量自上游到下游呈逐渐衰减趋势,持续时间一般为1-3天。据记载,1954年7月23日~25日,宝盖洞三天连续降水为618.8mm,其中7月25日一天竟达415mm,使浏阳河干流沿线出现历史上罕见洪水。浏阳河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洪水时空变化特性与暴雨特性一致,每年4~9月为汛期,单峰、复峰兼有,以单峰为主,主峰段历时一般3天左右。根据双江口及榔梨站资料统计,浏阳河年最大洪水主要发生在4~7月,两站均为95.1%,其中5、6月两站分别占53.7%和63.4%。

捞刀河流域地处湘东南五岭及幕埠山暴雨中心北缘,流域洪水由暴雨产生,单峰型和复峰型洪水兼而有之,以单峰为主。历时一般3天以内。根据螺岭桥1959~2008年(共50年)实测资料分析,洪水主要发生在4~8月份,出现年最大洪峰机率为98.0%。5~7月份出现年最大洪峰机率为70%。 5.2 历史洪水

1982年湖南省水利水电厅专门成立了历史洪水汇编领导小组,对xx流域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了审编。1985年5月由“全国雨洪办”验收鉴定。根据“湖南省洪水调查资料”汇编成果,在xx干流上,主要历史洪水年份有1794年、1906年、1924年、1926年、1932年及1949年。xx干流洪水调查中,湘潭站河段仅调查到1906、1926年洪水,且1906年洪水只有定性排位,无水位。在浏阳河干流上,主要历史洪水年份有1869年、1906年、1915年、1926年、1935年、1938年、1942年、1948年和1954年。其中1869年、1954年沿河均有记载,在达浒、官渡乡1869年居首位,下仙洲、双江口以下则1954年居首位。在捞刀河干流上,主要历史洪水年份有1926年、1906年、1901年、1954年和1942年,在捞刀河一级支流金井河上,仅调查到1954年洪水,其它年份洪水没有调查到。根据金井河上群众反映“1954年洪水是金井河历史上近200年来所罕见”。洪水调查点据较少,只有三点、精度不高,仅确定了洪水位,洪水位的可靠性未作评价,洪水流量也未推求,量级无法确定。

各站历史洪水成果见表5.2-1

各站历史洪水成果表

表5.2-1 站名 湘潭站 项目 年份 流量(m/s) 可靠程度 年份 双江口 流量(m/s) 可靠程度 年份 榔梨 流量(m/s) 可靠程度 333历史洪水成果(从大到小) 1926 21900 较可靠 1954 6360 较可靠 1954 5620 较可靠 1906 - 1942 5010 供参考 1938 4490 较可靠 1915 - 1869 4350 供参考 1906 - 1942 3640 供参考 5.3 主要控制站设计洪水

我院在xxxx综合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湘潭水文站、双江口水文站、榔梨水文站设计洪水进行的分析计算,在xx县白石洞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对螺岭桥水文站设计洪水进行了分析计算。湘潭水文站系列已至2008年,其它各站系列均至2006年。按年最大值独立选择原则,从各水文站实测资料中,选取年最大洪峰流量样本(各主要站均有30年以上连序资料),加上历史洪水组成不连序洪峰流量系列。

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曲线。适线时,尽可能照顾点群趋势,使频率线通过点群中心。但适当多考虑中、上部点据,尤其是尽量接近或通过历史洪水(含实测特大值)比较可靠的点据,由此确定理论频率曲线各统计参数,求得各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5.3。

各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表(m3/s)

表5.3 河名 xx 站名 集水面积(km) 均值 Cv Cs/Cv 1% 湘潭 81638 2067 3815 327 13100 0.30 5 22% 5% 10% 20% 50% 24600 22800 20400 18400 16300 12600 浏阳河 双江口 浏阳河 榔梨 金井河 螺岭桥 1680 0.70 3.0 5980 5130 4030 3200 2370 1300 1890 0.64 3.0 6200 5390 4300 3470 2640 1530 320 0.82 3.0 1330 1120 848 649 458 226 鉴于2006年后的2007年、2008年各站均未发生较大洪水,本此规划仍采用xx综合枢纽工程及白石洞水库工程成果。 5.4各河流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列入本次xx县流域综合治理的大小河流共41条,其中土桥撇洪渠、望新撇洪渠等6条撇洪渠集雨区域已为城市建成区,设计洪水本次规划不做推求,根据其余各河流情况,对不同河流设计洪水推求如下: 5.4.1 xxxx站

我院在xx综合枢纽工程可研报告及xx市城市防洪报告中均对xx站设计洪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两报告xx站设计洪水均直接移用湘潭水文站设计洪水,本次规划xxxx站设计洪水也直接采用湘潭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5.4-1。

xx站设计洪水成果表 (m3/s)

表5.4-1 P(%) xx站 0.5 26200 1 24600 2 22800 5 20400 10 18400 20 16300 50 12600 5.4.2 捞刀河

捞刀河流域面积为2543 km2。流域内有2个水文测站:罗汉庄水位站、螺岭桥水文站。我院在xxxx综合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捞刀河设计洪水进行了专门分析研究,由于罗汉庄水文站实测资料短,且断断续续,而螺岭桥控制流

域面积太小,仅占捞刀河流域面积的19%,而捞刀河紧邻浏阳河,其降水及下垫面条件基本相近,故采用水文比拟法,用浏阳河上朗梨水文站(3815km2)资料推算设计洪水。n值取0.67次方,求得捞刀河河口设计洪水。本次仍采用该成果,见表5.4-2。

捞刀河设计洪水成果表 (m3/s)

表5.4-2 P(%) 河 口 0.5 5342 1 4725 2 4110 5 3277 10 2644 20 2012 50 1166 5.4.3 浏阳河

浏阳河流域面积为4665 km。流域内有2个水文站:双江口站(2067 km)、朗梨站(3815 km2)。2个水文站均有30年以上连序实测流量资料,xx综合枢纽工程采用2个水文站同频率面积比的n次方推求浏阳河河口设计洪水,n=0.67。本次仍采用该成果,见表5.4-3。

浏阳河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表(m3/s)

表5.4-3

P(%) 河 口 0.5 7010 1 6200 2 5390 5 4300 10 3470 20 2640 50 1530 2

2

5.4.4 金井河

金井河流域集雨面积为726km2,流域内有螺岭桥水文站(327km2),本次金井河口设计洪水采用水文比拟法,用螺岭桥水文站资料推算设计洪水。n值取0.67次方,求得金井河河口设计洪水。见表5.4-4。

金井河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5.4-4 P(%) 河 口 0.5 2630 1 2270 2 1910 5 1450 10 1110 20 782 50 386 5.4.5 境内其他支流设计洪水

本次列入综合治理规划的白沙河、麻林河等其它河流无水文实测资料,各支流设计洪水分别采用螺岭桥水文站流量资料和榔梨、螺岭桥实测降水资料以及《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来推求。

(1)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设计暴雨

采用榔梨、螺岭桥站设站~2008年历年实测的年最大24h暴雨资料进行频率计算。采用P-Ⅲ型目估适线,计算结果见表5.4-4。

年最大24小时暴雨频率计算成果表

表5.4-5 单位:mm 站名 统计参数 均值 CV CS/ CV 3.0 3.5 P=1% 358 287 P=2% 313 254 最大24小时各设计频率成果表 P=5% 254 210 P=10% 208 177 P=20% 162 142 P=50% 97.9 94.1 系到 1959~2008年 1958~2008 备注 采用 螺岭桥 117 0.59 榔梨站 108 0.48 由表5.4-5可知:用螺岭桥实测降水资料计算的设计暴雨比榔梨站实测降水资料计算的设计暴雨大,螺岭桥水文站和榔梨水文站均是国家站,基本数据真实可靠,两水文站均位于xx县境内,两站观测资料对xx县境内流域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从工程安全方面考虑,xx县境内流域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推荐采用螺岭桥水文站设计暴雨成果。见表5.4-5。

2)设计洪水

采用螺岭桥水文站推求的设计暴雨。根据各控制断面面积、河长、坡降,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中推理公式计算各断面设计洪水。xx县各流域暴雨一致区为1区,产流分区Ⅰ区,I0=30mm,1 %~50%地表径流系数在0.85~0.73之间。根据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床坡降求出流域地理综合参数,根据的大小及流域的植被情况求出m值。流域汇流系数m值计算取平均线。

θ、m计算公式如下:

θ=L / (F^(1/4)×J^(1/3))

m=0.145×θ^0.489 (θ≤25) m=0.0228×θ^1.067 (100>θ≥25)

根据时段净雨、求出时段净雨强度Rt/t~t历时曲线。洪峰流量Qm=0.278

1Rt1×F×;汇流时间=0.278×L/mj3×1,计算xx县境内各河流控制断面设

tQ4计洪水,成果见表5.4-6。

xx县主要河流设计洪峰流量成果

表5.4-6

P=5% 序号 河流名称 流域面积 河流长度(km) 河流坡降(‰) Qm3P=10% 推理公式 Qm23推理公式 模数32螺岭桥面积比拟 Qm3螺岭桥面积比拟 Qm23模数3模数3模数32(m/s) (m/s/km) (m/s) (m/s/km) (m/s) (m/s/km) (m/s) (m/s/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官家湖港 南托港 东窑港 湘阴港 沿江山河 团头河 车马桥港 新基港 双溪港 观音港 榨山港 铁漏塘 花园港 33.2 8.6 34.9 155 28.5 10.9 5.29 14.8 74.4 5.05 148 31.2 12 12 5.6 13 28 9.9 9.87 3.94 6.74 21 3.61 26 11 8.3 5.92 5.07 3.21 1.66 17 4.66 8.12 3.03 05 6.19 1.03 1.65 72 214 76.1 228 977 186 88.8 54.2 114 486 51.5 941 205 96.3 6.45 8.85 6.53 6.30 6.53 8.15 10.2 7.70 6.53 10.2 6.36 6.57 7.89 183 74 189 514 165 87 54 107 314 52 499 176 94 5.52 8.62 5.43 3.32 5.80 7.97 10.11 7.20 4.23 10.27 3.37 5.63 7.68 154 57.7 165 710 135 71.4 40.8 87.9 353 38.7 684 149 73.8 4.64 6.71 4.73 4.58 4.74 6.55 7.71 5.94 4.74 7.66 4.62 4.78 6.05 140 57 145 394 127 66 41 82 241 40 382 134 72 4.22 6.59 4.15 54 4.44 6.10 7.74 5.51 3.24 7.86 58 4.31 5.87 xx县主要河流设计洪峰流量成果

表5.4-6

P=5% 序号 河流名称 流域面积 河流长度(km) 河流坡降(‰) Qm3P=10% 推理公式 Qm23推理公式 模数32螺岭桥面积比拟 Qm3螺岭桥面积比拟 Qm23模数3模数3模数32(m/s) (m/s/km) (m/s) (m/s/km) (m/s) (m/s/km) (m/s) (m/s/km)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梨江港 双桥港 理仁河 胭脂港 西山港 草帽子港 金井河 浔龙河 麻林河 桥里河 金脱河 青山河 双江河 38.6 5.8 8.62 48.4 11.9 14 726 80.7 182 48.2 49.2 50.2 77 14 5.94 6.17 17 5.69 5.11 63 22 36 15 15 19.6 17 1.76 5.62 3.98 4.0 4.25 5.86 1.2 3 0.98 5 3.3 5.4 4.8 255 50.0 74.0 316 93.7 97.4 3440 525 1157 315 319 302 462 6.61 8.62 8.58 6.53 7.87 7.85 4.74 6.51 6.36 6.54 6.48 6.02 6.35 203 57 74 236 92 95 1447 332 573 235 238 242 310 5.25 9.81 8.61 4.87 7.74 7.64 1.99 4.12 3.15 4.88 4.85 4.81 4.26 185 37.4 56.2 229 70.4 75.7 2710 381 843 228 231 237 427 4.79 6.45 6.52 4.73 5.92 6.10 3.73 4.72 4.63 4.73 4.70 4.72 5.87 155 44 57 180 70 72 1107 254 438 180 182 185 237 4.02 7.51 6.59 3.73 5.92 5.84 1.53 3.15 41 3.73 3.71 3.68 3.26 xx县主要河流设计洪峰流量成果

表5.4-6

P=5% 序号 河流名称 流域面积 河流长度(km) 河流坡降(‰) Qm3P=10% 推理公式 Qm23推理公式 模数32螺岭桥面积比拟 Qm3螺岭桥面积比拟 Qm23模数3模数3模数32(m/s) (m/s/km) (m/s) (m/s/km) (m/s) (m/s/km) (m/s) (m/s/km) 27 29 29 30 31 唐坊撇洪渠 狮子山 撇洪渠 白沙河 开慧河 xx江 白沙河 8.66 16 320 25 34.8 5.16 9.7 46 9 9.68 91 8 0 3.4 3.27 75.1 95.5 1917 146 223 8.67 7.58 5.99 6.49 6.41 74 96 836 141 189 8.60 7.59 61 6.27 5.43 57.8 73.0 1771 135 206 6.67 5.79 5.53 6.00 5.92 57 73 640 108 145 6.58 5.81 00 4.80 4.16 (2)由螺岭桥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xx县境内小流域各频率设计洪水采用面积比拟法计算,由螺岭桥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按面积比的0.67次方移推求。成果见表5.4-6。

(3)设计洪水成果

由表5.4-6可知,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xx县境内河流设计洪水,其计算成果小面积流域差异不大,大面积流域差异较大。经过与已有工程设计洪水成果比较以及面上平衡,本规划xx县各流域设计洪峰流量,流域面积在20km2以内的采用推理公式推求设计洪水成果,流域面积在20km2 以上流域采用螺岭桥设计洪峰流量面积比拟成果。见表5.4-7。

xx县主要河流设计洪峰流量成果

表5.4-7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流名称 官家湖港 南托港 东窑港 湘阴港 草塘堪 沿江山河 团头河 车马桥港 新基港 双溪港 观音港 榨山港 铁漏塘 花园港 梨江港 流域面积 33.2 8.6 34.9 155 84 28.5 10.9 5.29 14.8 74.4 5.05 148 31.2 12 38.6 河流长度(km) 12 5.6 13 28 22 9.9 9.87 3.94 6.74 21 3.61 26 11 8.3 14 河流坡降(‰) 5.92 5.07 3.21 1.66 5.65 17 4.66 8.12 3.03 05 6.19 1.03 1.65 72 1.76 频率 5% 183 76.1 189 514 337 165 88.8 54.2 114.0 314 51.5 499 176 96.3 203 10% 140 57.7 145 394 258 127 71.4 40.8 87.9 241 38.7 382 134 73.8 155 xx县主要河流设计洪峰流量成果

表5.4-7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河流名称 双桥港 理仁河 胭脂港 西山港 巷口子 草帽子港 金井河 浔龙河 麻林河 桥里河 金脱河 青山河 双江河 唐坊撇洪渠 狮子山撇洪渠 白沙河 开慧河 xx江白沙河 流域面积 5.8 8.62 48.4 11.9 13.2 14 726 80.7 182 48.2 49.2 50.2 77 8.66 16 320 25 34.8 河流长度(km) 5.94 6.17 17 5.69 7.54 5.11 63 22 36 15 15 19.6 17 5.16 9.7 46 9 9.68 河流坡降(‰) 5.62 3.98 4.0 4.25 4.05 5.86 1.2 3 0.98 5 3.3 5.4 4.8 91 8 0 3.4 3.27 频率 5% 50.0 74.0 236 93.7 102 97.4 1447 332 573 235 238 242 310 75.1 95.5 836 141 189 10% 37.4 56.2 180 70.4 78.6 75.7 1107 254 438 180 182 185 237 57.8 73.0 640 108 145 5.5设计洪水水面线 5.5.1 糙率

xx县xx干流下游约45km处规划有xx综合枢纽工程,该工程已于2009年开工建设。

xx枢纽可研设计时,根据库区洪调资料,xx干流采用1994年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河段糙率试算,支流浏阳河和捞刀河采用1998年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支流河段糙率试算。xx干流河道糙率采用0.0235~0.0360,支流浏阳河糙

率采用0.0256~0.0331,支流捞刀河糙率采用0.0211~0.0386。

根据本次洪调资料,捞刀河支流白沙河采用1998年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河段糙率试算,糙率采用值为0.0323~0.035;金井河采用1995年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河段糙率试算,糙率采用值为0.0201~0.0691;金井河支流麻林河采用1998年历史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河段糙率试算,采用值为0.0353。 5.5.2 设计水面线

(1)xx干流水面线

我院在1999年编制的《xx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4年编制的《长株潭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2009年对xx综合枢纽库区进行回水计算时均对xx干流xx县河段设计洪水水面线进行了推求,经过成果比较,xx三站三个报告成果高频洪水时基本保持一致,十年一遇洪水偏小,而xx县境内东窑港则2009年xx综合枢纽回水计算成果高频洪水时偏大,具体对比见表5.5-1:

xx天然设计水面线成果对比表

表5.5-1 单位:m

地名 累距 p=1% 37.66 p=2% 37.19 37.25 37.25 38.38 37.94 38.15 p=5% 36.45 36.61 36.61 37.52 37.27 37.45 p=10% 35.89 36.11 36.11 36.85 36.90 36.89 备注 xx枢纽 xx城市防洪初设 长株潭防洪景观道路初设(工程后) xx枢纽 xx城市防洪初设 长株潭防洪景观道路初设(工程后) xx三站 0 37.67 37.67 东窑港(xx县起点) 38.93 16987 38.50 38.72 经过分析,造成以上差别的原因主要是xx综合枢纽可研采用的糙率与其他两报告采用糙率不同所致,本次规划xx干流xx县段水面线直接采用《xxxx综合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蔡家洲坝址)水面线成果。见表5.5-2。

xx县xx干流水面线成果表

表5.5-2

p=1% 地名 累距(m) 天然水位(m) 38.93 39.01 39.11 39.18 39.24 39.31 39.37 39.44 39.59 考虑xx枢纽水位(m) 天然水位(m)

p=2% 考虑xx枢纽水位(m) 38.45

p=5% 天然水位(m)

考虑xx枢纽水位(m)

p=10% 天然水位(m) 36.85 36.91 36.99 37.06 37.10 37.17 37.23 37.29 37.42 高程系统为56黄海

p=50% 天然水位(m) 34.46 34.51 34.58 34.64 34.69 34.76 34.82 34.87 34.99 考虑xx枢纽水位(m) 34.52 34.57 34.63 34.69 34.74 34.81 34.86 34.92 35.04 考虑xx枢纽水位(m) 36.92 36.98 37.05 37.12 37.16 37.23 37.28 37.34 37.47 东窑港 炭塘子 王家坝子 下港 兴马洲尾 板石港 罗家堆 暮云市 昭山 0 1163 2533 3913 5013 6313 7353 8563 10193 39.00 38.38 39.08 38.46 39.17 38.56 39.25 38.63 39.30 38.68 39.37 38.75 39.43 38.81 39.49 38.88 39.64 39.03 37.52 37.59 38.53 37.59 37.66 38.62 37.68 37.74 38.69 37.75 37.81 38.74 37.80 37.85 38.81 37.87 37.92 38.87 37.92 37.98 38.93 37.99 38.04 39.08 38.13 38.18 (2)捞刀河水面线

捞刀河xx县境内河段起点为距河口约7km的苏家托,捞刀河河口距下游xx干流xx综合枢纽17.7km 。

我院1999年10月编制的《xx县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采用xx干流为主、捞刀河相应,捞刀河为主、xx干流相应两种情况分别推算了捞刀河水面线(推算水面线的下边界均为河口,推算河段为河口至团结垸上首19.8km),取其综合外包线作为设计洪水水面线。

本次规划xx县境内苏家托至团结垸上首捞刀河天然水面线直接采用《xx县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的捞刀河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团结垸以上天然水面线,以团结垸上首为起推水位,采用实测断面推求。成果表见表5.5-3。

受xx综合枢纽回水影响水面线参照我院2009年xx综合枢纽库区回水计算成果,xx干流与捞刀河汇合口10%-0.5%频率间水位抬高0.14-0.16m。本次用捞刀河河口和团结垸上首壅高作为控制,推求受xx枢纽回水影响的捞刀河水面线

成果,主要控制断面水位见表5.5-3。

捞刀河主要控制断面水位

表5.5-3 频率 1% 地名 累距(m) 天然考虑xx水位枢纽水(m) 位(m) 2% 天然考虑xx水位枢纽水(m) 位(m) 5% 天然考虑xx水位枢纽水(m) 位(m) 10% 考虑天然xx枢水位纽水位(m) (m) 50% 考虑xx天然水枢纽水位(m) 位(m) 芦冲 罗汉庄 赤石河坝 春华山 仰山岭 5740 37.17 37.33 36.49 36.65 35.93 36.09 35.45 35.59 33.45 33.56 38.54 37.61 37.78 36.40 36.56 35.45 35.60 33.58 33.70 10910 38.37 27323 41.86 41.90 41.05 41.09 39.81 39.85 38.82 38.85 36.06 36.08 40822 47.64 47.64 47.14 47.14 46.48 46.49 45.88 45.88 44.00 44.00 49148 51.66 51.66 51.14 51.14 50.35 50.35 49.67 49.67 47.45 47.45 (3)浏阳河水面线

浏阳河xx县境内河段起点为距河口约21km的陶公庙。陶公庙上距郎梨水文站4.6km。浏阳河河口距下游xx干流xx综合枢纽19.7km。

1999年12月的《xx市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采用xx干流为主、浏阳河相应,浏阳河为主、xx干流相应两种情况分别推算浏阳河水面线(推算水面线的下边界均为河口,推算河段为河口至虫斯港36.8km),取其综合外包线作为设计洪水水面线。

本次规划xx县境内浏阳河天然水面线陶公庙至虫斯港直接采用《xx县城市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设计洪水水面线成果,虫斯港至柏家山大桥以虫斯港为起推水位,采用实测断面推求。成果见表5.5-4。

受xx综合枢纽回水影响水面线参照我院2009年xx综合枢纽库区回水计算成果,xx干流与浏阳河汇合口10%-0.5%频率间水位抬高0.14-0.18m。本次用浏阳河河口和虫斯港壅高作为控制,推求受xx枢纽回水影响的浏阳河水面线成果,主要控制断面水位见表5.5-4。

浏阳河主要控制断面水位

表5.5-4

频率(%) 1 2 5 10 50 累距考虑考虑考虑考虑考虑(m) 天然天然天然天然天然xx枢xx枢xx枢xx枢xx枢线(m) 线(m) 线(m) 线(m) 线(m) 纽(m) 纽(m) 纽(m) 纽(m) 纽(m) 20980 39.17 39.50 38.36 38.67 37.13 37.43 36.25 36.52 34.06 34.27 地名 陶公庙 榔梨水文站 25580 39.95 40.23 39.11 39.39 37.76 38.02 36.69 36.94 34.34 34.54 螽斯港 367801 41.48 41.71 40.79 41.02 39.74 39.96 38.83 39.05 35.36 35.56 柏家山大桥 53090 46.72 46.77 45.85 45.90 44.56 44.60 43.40 43.46 41.28 41.30 注:陶公庙累距为河口至陶公庙的距离

(4)捞刀河一级支流白沙河、金井河及二级支流麻林河水面线

本次规划除xx干流、浏阳河、捞刀河外还需推求白沙河、金井河及麻林河三条支流水面线,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支流的频率回水计算按干、支流同频率洪水遭遇考虑。主要控制断面水位成果见表5.5-5~表5.5-7。

白沙河主要控制断面水位

表5.5-5

频率(%) 地名 累距(m) 天然线(m) 孙家园 0 36.6 5 考虑xx枢纽线(m) 36.68 天然线(m) 35.6 10 考虑xx枢纽线(m) 35.68 天然线(m) 33.6 50 考虑xx枢纽线(m) 33.71 雷家桥 13986 41.36 41.36 40.5 40.5 38.43 38.42 高仓塅 27820 53.31 53.31 571 571 50.98 50.98 金井河主要控制断面水位

表5.5-6

频率(%) 地名 累距(m) 5 天然线(m) 大园里 杨泗庙 新屋里 坡口上 金井 罗代桥 0 6018 26525 27094 38789 49200 39.57 41.19 53.74 54.88 63.91 79.94

10 天然线(m) 38.58 40.32 53.16 54.05 63.39 79.61 50 天然线(m) 35.9 37.98 51.1 51.72 61.53 78.6 麻林河主要控制断面水位

表5.5-7

频率(%) 地名 累距(m) 10 天然线(m) 砍头坡 载家塅 白马桥 中间屋场 0 13874 24381 26035 39.6 47.62 60.66 691 50 天然线(m) 36.97 46.23 59.12 6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