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员,很有必要精⼼设计⼀份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1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原⼤娄⼭褶皱带与武陵⼭系的分交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南北宽75公⾥,总⾯积2901。3平⽅公进⾥,东邻彭⽔,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地势东北⾼、西南低,地形以⼭地为主,也有丘陵、⾼地,⾃然概貌为“七⼭⼀⽔⼆分⽥”。现辖46个乡镇,共⼈⼝有39。8万⼈,⼈均国民⽣产总值元,99年财政收⼊元。武隆县辖10镇乡,分为巷⽺⽚区、⼟坎⽚区、⽩马⽚区、长坝⽚区、鸭江⽚区、平桥⽚区,江⼝⽚区、桐梓⽚区、⽕炉⽚区等9个⽚区。
武隆⽓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9°C,全年降⽔量多在1000毫⽶以上,属亚热带季风⽓候区。动植物资源⼗分丰富,县境内有主要乔⽊、灌⽊147种,珍稀树种有银杉、⽔杉、珙桐等。主要野⽣动物181种,属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禽兽有虎、云豹、⾦钱豹、⾦猫、⼤灵猫、⼩熊猫、黔⾦丝猴、蜂猴、猕猴、⽑冠⿅、羚⽺、长尾雉、银雉、⽩腹锦鸡等。矿产资源也⼗分丰富,主要有铁矿、铝⼟矿、煤矿、硫铁矿、⼤理⽯等。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武隆的经济⼗分落后,⼯业不发达,只有规模较⼩的.采掘、纺织及⼀些加⼯⼯业。
农业主要以⽣产⽟⽶、⼩麦、⽔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贮⿇等。改⾰开放以来,特别是进⼊九⼗年代后,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改善了交通、通信状况,⼤⼒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仙⼥⼭、芙蓉洞、天⽣三桥、黄柏渡江漂流、芙蓉江过江速滑等极具特⾊的旅游项⽬,带动了武隆经济的发展。今天的武隆,已甩脱了贫穷落后的帽⼦,正成为千⾥乌江上的⼀座明珠之城。
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2
武隆县地处重庆东南部乌江下游,东连彭⽔,西邻涪陵、南川,北接丰都,南界贵州道真。武隆地貌奇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丰富多彩的⾃然风光,⼜有意义独具的⼈⽂景观。武隆经济较贫困且多发泥⽯流等⾃然灾害,虽然县辖区内蕴藏丰富的铝⼟矿资源,但当地政府为保证乌江环境和⽣态,依然放弃开发沿乌江的铝⼟矿资源保证环保。现武隆将主要产业投注于旅游与现代农业,民⽣经济较数年前有较⼤改善,现为渝东南地区成长最快的⼀个县。
武隆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芙蓉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国家森林公园、武隆岩溶地质公园(含仙⼥⼭、天⽣三桥地质公园园区和芙蓉洞、芙蓉江地质公园园区)、千⾥乌江画廊、龙⽔峡地缝、黄泊渡、⽩马⼭;武隆南⽅喀斯特地形正在申报世界⾃然遗产;⼈⽂景观主要有唐代长孙⽆忌墓、李进⼠故⾥⼤型摩崖⽯刻、西汉时代的汉墓群、贺龙将军戌守屯兵的贵址、经国亭等。 武隆县四季皆宜旅游。武隆县⽓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温15℃~18℃,年极端最低⽓温零下3.5℃,最⾼41.7℃,⽆霜期240天⾄285天。年降⽔量1000~1200㎜。
武隆设治,始于武德⼆年(公元619年)。据《寰宇记》载:“以⾢界武龙⼭为名”。《明⼀统志》载:今核桃乡内,⼀⼭“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武隆⼭也”。明洪武⼗三年(公元1380年),因与⼴西省⼀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