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来源:易榕旅网
第!\"卷

增刊中国岩溶

&!\"’&#$%())%

&!**+.(5

!**+年,月

-./’01023-.’343-.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文章编号7增刊9*8**89:,8*;!**+<8*+9*=

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

陈伟海8?朱学稳!?朱德浩!?黄保健!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8&***,@A!&:8**:<

要7武隆喀斯特C遗产提名地位于重庆市东南缘?乌江下游峡谷区?包括芙蓉B

洞芙蓉江D天生三桥和后坪三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E由峡谷D天生桥D天坑群D洞穴和竖井群D伏流D洼地D蚀余石峰D瀑布和泉等喀斯特现象和要素构成E其中?芙蓉洞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样?景观秀美?科学价值高A三座天生桥是世界上规景观壮丽A箐口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冲蚀成因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

天坑群E同时?三个喀斯特系统是在地壳持续间歇性抬升D河谷深切D排水基准面下降D含水层包气带不断增厚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河谷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生动记录了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以来喀斯特发育演变的特征?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E关键词7喀斯特A景观A世界自然遗产A评价A重庆武隆中图分类号7G@8&\"F

文献标识码7.

H前

北部和东北部;图8本文从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这一角度来对以上三个喀斯特系统的地质及景观特征作详细阐述?通过与国内外类似的地质遗迹作对比分析?评价它们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E

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南缘?大娄山D武陵山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长江右岸支流乌江下游峡谷区E县境内主要地表河是乌江及其两岸水系?受乌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岸谷高差达千米以上A河间分水岭地带?地势相对平缓?属山丘地形E

武隆县喀斯特景观丰富奇特?有沉积物种类多样的芙蓉洞D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D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冲蚀型天坑群?以及与第四纪地球演化历史密切相关的乌江D芙蓉江D羊水河D阎王沟等喀斯特峡谷E!**:年以来?国家建设部启动了B中国南方喀斯特C申报项目?首批捆绑申报名单包含了云南石林喀斯特D贵州荔波峰丛喀斯特和重庆武隆峡谷喀斯特这三个区域E武隆喀斯特C作为B中国南方喀斯特C的!**+年初?B

一部分?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E该遗产提名地包括芙蓉洞芙蓉江D天生三桥和后坪冲蚀天坑三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分别位于该县的东南部D中

I喀斯特系统特征

I&I芙蓉洞芙蓉江喀斯特系统

位于武隆县东南部的江口镇?乌江支流芙蓉江靠近乌江入口段;图8发育在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芙蓉江是一条跨黔D渝两省;市<的深切峡谷型河流?武隆县境长@水面宽\"峰顶与江面8*L!**JK?K?高差,峡谷总体呈44M与地质**L8**9’KE’N向?构造走向基本吻合E芙蓉江支流三会溪地缝式峡谷走向近东西?长\"谷底到峰顶高差达8河谷&8!**JK?K?

>

基金项目7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7陈伟海;男?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在读E主要从事喀斯特景观与洞穴资源调8G+\"9查研究万方数据EM9KO7TKO&&&P%QORSP%JOUVWOQQX收稿日期7!**+9*@98*

第*\"卷

增刊

陈伟海等K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两侧悬崖紧锁!宽度一般只有\"#$%&’

洞穴有汽坑洞(指洞口标高!下同+摔人$$)*,&!洞(卫江岭洞(新路口洞(垌$%)%,-.%,-%%,&+&+&+坝洞(水帘洞(芙蓉洞(干矸洞/./,).%,0/%,&+&+&+和四方洞(等’除水帘洞外!均分布于(*%%$/%&+&+芙蓉江的右岸!在地形上自岸顶山原面经岸坡直至谷底!高差近千米’在该系统中!洞口标高在/%%&以上的洞穴均为竖井型!以垂向洞穴通道为主!可直达现代地下水面或最低层的横向洞穴’在各竖井中!以标高0相当于芙蓉洞洞口高程+以上\"%1\"%%!&为限(部分以垂向通道占优势2以下的部分!则表现为垂向

与横向通道交替发育’

汽坑洞,垌坝洞位于芙蓉洞与天星乡之间!两者

的洞道分布在不同高程上!但平面投影有重叠关系’横向洞道长度为\"洞中铅垂的竖井垂直高差//%&!

自洞口一直下降到0.%/\"0&!&标高处’垌坝洞垂深开始有横横向洞道长.在标高0)\")*30\"/&!&!&处!

向洞道发育!并接近芙蓉洞的的天然洞口标高!这一点与汽坑洞是基本一致的’不同洞穴洞道所表现出来的这一相似特征!是本区地壳抬升性质的反映!即前期以垂向上升为主!后期则具有间歇性质’

汽坑洞垂向深度-是目前国内最深的竖井洞穴2*%&!

图4武隆喀斯特遗产提名地地理位置图

8$98567:;<=>6?6=@=ABCD=@7EFG>?@=&6@F?;H:;G6?F7;FG;F

芙蓉洞发育于中寒武统平井组(白云质灰I*+J岩和白云岩中!长*洞体规模宏大!洞内崩塌作/0)&!用十分显著!次生物理1化学沉积物多样!朱学稳教授等曾对洞内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作过系统介绍朱学万方数据(

稳!从天然洞口到崩塌大厅的大型廊道与厅堂$--0+’段!以重力水的滴石,流石和池水沉积占优势2而在洞穴深处!在受洞外温度和水,气交流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洞穴的顶板,侧壁及底部普遍有大面积的皮壳及

7=:

中国岩溶

<==W年

多种非重力水沉积!硫酸盐类有石膏花\"石膏皮壳等#碳酸盐类有文石花\"方解石花$娟丝状卷曲石\"蠕虫卷曲石\"鹿角状卷曲石%等!洞内池塘沉/&’()*+,*)-.(-(*积也十分重要$如珊瑚瑶池\"犬牙晶花池等$沉积有浮筏石笋%浮筏晶花\"犬牙晶花\"晶杯/\"+&0(1(&)&23-(*等$属于较为稀有的沉积种类$观赏和科研价值极高!456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

位于武隆县北面的仙女山镇%图7发育在乌江/$次级支流羊水河横切碳酸盐岩分布段内!地质构造十岩层产状平缓$喀分简单$为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东\"西三面向盆地中心汇流$消较为密集的沟溪从北\"

失于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了支支溪流均为@盲谷A的地貌现象!其@盲点A规模大者则成为冲蚀型天坑$有牛鼻子\"石王洞\"打锣凼\"天平庙等C个!而分布箐口\"

于天坑之上游段且规模小的@盲点A则为跌入式落水$洞!

阎王沟峡谷目前是盲谷式现代峡谷$切割了近水平的碳酸盐岩地层$长<宽7谷深近B===>B==3$3$具有上宽下窄%地缝式峡谷/的二元结构!地表C==3$

水从其南端的灶孔眼%盲点/汇入二王洞地下排水系斯特地质遗迹主要发育在北西和东南边界均为非可溶岩之间呈89走向的喀斯特地块中$岩性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本区喀斯特系统以谷地地貌为特色$主要由峡谷\"伏流\"天生桥\"天坑\"洞穴\"溶蚀洼地\"喀斯特泉\"蚀余石峰等喀斯特现象与要素组成$既丰富多彩$又稀有而典型!对该系统的构成\"特征及演化$在本文集中已有另文作详细论述%陈伟海$朱德浩等$本专集/!

羊水河横切灰岩段的全段河流均为峡谷状$由于乌江对该流域地表\"

地下水的袭夺$目前区内地表水主要从猴子坨成为伏流$从乌江边的老龙洞排出$猴子坨以下河段现已成为干谷!猴子坨至龙水峡峡谷段$统称为羊水峡$全长约:;3$峡谷深度多在<==>?==3之间$宽十几米至<==3$地质景观价值高!自上而下分为四段!第一段为龙门峡#第二段为@三桥\"两坑\"一峡A分布段#第三段为子房沟#第四段为龙水峡地缝式峡谷!

天生桥有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B座$自西而东分布于羊水河中段75C;3长的峡谷中!天坑有谷中及岸上两类$前者有青龙天坑和神鹰天坑$与三座天生桥相间分布#后者有中石院和下石院天坑!洞穴有七十二岔洞\"龙泉洞\"仙人洞\"白果伏流洞等!泉水有青天泉\"神鹰泉\"雾泉\"三叠泉\"一线泉\"珍珠泉等!45D后坪冲蚀天坑喀斯特系统

位于武隆县后坪乡$处乌江支流木宗河的源头%图7/$流域面积约B:;3<

$地形标高在E==>7E==3

之间!由地表沟溪\"落水洞\"喀斯特峡谷\"冲蚀型天坑群\"洞穴与地下河等要素组成!关于该系统的科学发现过程\"

组成与特征$在本文集中已另有专文作详细讨论%朱学稳$本专集/!

在这一喀斯特水文F地貌系统中$地表有大面积的非可溶岩出露万方数据$其下垫层为厚度很大的寒武F奥陶

系碳酸盐岩层$包气带厚度在<==>?==3之间!地表

统中$

在南部的麻湾洞泉排出地表$成为木宗河的源头$枯\"丰水流量介于7>B=3BG1

之间!而在阎王沟喀斯特峡谷发育的早期$地表沟水则经过其上部较开阔的宽谷$

从地表排往木宗河!后来由于阎王沟峡谷的下切$以及位置更低的二王洞洞穴系统对水流的袭夺作用$使地表水流从灶孔眼流入地下!

区内发育有复杂的洞穴系统$由二王洞\"三王洞和麻湾洞等高层化石洞与现代地下水道组成$已探测的长度超过BE;3!二王洞有二王洞屯\"灶孔眼两处入口$从二王洞屯洞口%标高:E:3/往北可直通箐口天坑底部%标高:=?5E3/!值得注意的是$二王洞洞底的分布高度是向箐口天坑所在方向逐渐降低的!目前$

二王屯洞口已高出箐口天坑底EB5B3!究其原因$是在天坑和洞穴的整体发育过程中$地壳不断抬升%或木宗河不断下切/$在排水口被不断抬升的同时$冲蚀天坑的深度却不断加深这一特殊生成关系造成的!

6喀斯特景观对比评价

654天坑

天坑是朱学稳教授提出并科学命名的喀斯特形态学术语%朱学稳$<==7/$已在国内外同行中得到普遍的认同!天坑有塌陷和冲蚀两种成因类型$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前者在数量和分布的普遍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后者则较为罕见!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经过科学认定的天坑有E=

多个$中国占大多数$主要在中国西南峰丛喀斯特区域$尤其是具有深切割特征的长江和红水河南岸$较为著名的有小寨\"小岩湾\"龙缸\"中石院\"箐口\"大石围\"号龙\"交乐等天坑%朱学稳等$<==B#H,IJI*K*’

等$<==C/!世界上的其它天坑$主要出现在低纬度地区$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马来西亚的沙

捞越州以及墨西哥等地$有L&+M*’N09M*’\"OI1*\"

P-’Q*\"9)1N(&’N\"L+R*’NS*T*+N\"UNTT&(-’&\"V-1’-;

第)+卷

增刊

陈伟海等H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B

等天坑!)**+,-\"#$%&#’(

武隆是我国重要的天坑分布区(已发现.*个天表.有两个群体和两种类型(一是天生三桥的塌坑!,(陷型天坑群/二是后坪箐口冲蚀型天坑群-表0武隆喀斯特天坑特征简表

3.131#2&454#%674895%:#;<4;=8:;\"6$9;=<#78%

天坑名称中石院坑口长轴>口部面积短轴!’,@BC>+++!,’))CD)**最大深度!’,).A3C成因类型

@A

!?.*’,AE3CD塌陷型总容积

度F桥拱高度和桥面厚度等指标上皆超过国内外其它的天生桥-天生桥最大高度)桥面厚度和拱高都D.’(在百米以上(显示出天生桥的高大厚重与磅礴的气势(给人以雄浑F崇高的感受-在.!A,3+<’的峡谷范围内连续出现三座天生

在世界上属罕见或绝无仅有-三座天生桥类型相桥(

同(但又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表G国内外主要喀斯特天生桥的对比

3)I31#29’J#7:89;95’#:;;#%67#$27:K=489;%&4L97$K

下石院.***>+E+A+)*@EACA3*A.3EC塌陷型青龙+))>ABD.BABC+)C+3CA.3@C塌陷型神鹰A**>)@*+.))@)DE3CB3CA塌陷型箐口)+*>))*E*C+E)B+3AB3).冲蚀型牛鼻子AD*>.**)@@C*.BD3DA3EC冲蚀型打锣凼)E*>))*A)E*+AC).*3E冲蚀型天平庙.D*>.D*)@AC@E)*B3DB冲蚀型石王洞

.C*>.E*

)+DB@

)+)3+

+3.A

冲蚀型

天生三桥区有中石院F下石院F青龙F神鹰等E个天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三大天坑群/而且(天坑与峡谷F天生桥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天生三桥景区的核心(其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更加突出-中石院天坑四周为陡崖圈闭(形态典型(口部面积达)C3D)?

.*E’)

(是目前世界上诸多典型天坑中面积最大的天坑之一(在我国和世界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后坪冲蚀型天坑群有箐口F牛鼻子F石王洞F打锣凼F天平庙等+个天坑(是目前国内外这一成因类型天坑群的唯一发现(其典型性与稀有性不言而喻-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二王洞到达其底部(雨季数条瀑布从)**多米的坑沿飞泻而下(吼声震天(似银河倒挂(景色壮丽/打锣凼天坑最大深度将近E**’(与天平庙天坑相依/石王洞天坑分布有数层溶洞(雨季瀑布飞珠溅玉(十分壮观-G3G天生桥

国内外主要的喀斯特天生桥列于表)(已有文献作过系统总结!陈伟海等()**A()**E,-通过与国内外对比(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的三座天生桥有以下突出优势H

!.,

形态典型(符合天生桥这一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三座天生桥的桥面为海拔大约..**’的经过后期改造的山原期地面(

桥下是形态完好的河流谷地(两侧谷坡陡峻-桥洞多呈拱形(从桥下仰视(残留的地下河洞穴顶板所形成的桥面平整万方数据(桥形宛然-!),

三座天生桥规模宏大(雄伟高峻-在桥的总高名称高度!’,厚度!’,宽度!’,拱高!’,跨度!’,重庆武隆天龙桥)A+.AB.ECB@AE重庆武隆青龙桥)D..@D.)E..AA.重庆武隆黑龙桥))A.*C.BA..@)D广西乐业仙人桥.E+CD.B3A@C.CC广西凤山江洲仙人桥

@+.BC)E@.EE广西鹿寨香桥++.+EDE*E+贵州织金天生桥.)DA+++BAD+贵州水城干河天生桥

.A@.+A+.).++贵州黎平天生桥CCE*..DAC.AD云南中甸天生桥C*M.*M)**法国N968K4$N:4$天生桥.**A*MC*@*美国I4K#7天生桥@CM)CMM美国19;%9天生桥

+@

M

M

M

.))

G3O峡谷

峡谷的类型(按地貌结构可分为简单峡谷和复式峡谷/按形态可分为P型峡谷F箱型峡谷和地缝式峡谷/按形成时间可分为现代地表河峡谷和干峡谷-我国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峡谷都是喀斯特峡谷-大型峡谷如科罗拉多峡谷!美国,F

雅鲁藏布峡谷F长江三峡F金沙江段的虎跳峡F大渡河金口峡谷F雅砻江峡谷F黄河万家寨峡谷等/中型喀斯特峡谷更是不胜枚举(如乌江峡谷F猫跳河峡谷F马岭河峡谷F通灵峡谷F大宁河小三峡等-地缝式峡谷是一种深度与宽度的比值较大且极为狭窄的峡谷(从旅游观景角度(一般多将它们命名为Q一线天R-以奉节小寨天坑附近的天井峡地缝最为有名-该峡谷全长@.@)’(谷底宽.S.+’(垂直深度达))B’!陈伟海等()**E#()**E2

,-本区有乌江峡谷F芙蓉江峡谷F三会溪地缝式峡谷F羊水河峡谷F龙水峡地缝式峡谷F阎王沟峡谷等重要的喀斯特峡谷-乌江是长江最大支流之一(在武隆境内长CB<’(水面宽D*SA**’(

河面与山顶高差达!!\"

中国岩溶

-\"\"7年

沿江险滩众多$峡窄幽深%而且$正是由于乌!\"\"\"#$

江在更新世以来的持续深切$深刻地影响着其支流芙羊水河&木宗河峡谷地貌系统的发育演化$这是蓉江&

武隆喀斯特(形成的动因%’

芙蓉江峡谷武隆境内长)水面谷宽+!\",*#$谷深达千米$两岸山势险峻$峡谷深切$具有-\"\"#$雄&险&奇&秀&幽等特色%羊水河峡谷虽然只有.*#$却包含了/形谷&箱形2谷&地缝式喀斯特峡0形1

谷&盲谷等类型%而且$它具有复杂的形成&演化历史%阎王沟峡谷具有上宽下窄1地缝式峡谷2的二元结构$方解石和文石矿物沉积环境$以及相对干燥&以非重力水活动为主的硫酸盐&碳酸盐T石膏&文石和方解而且$芙蓉洞在)石沉积环境%+万年前&-\"万年&9万年&-4++万年的时间尺度内曾多次发生过大规模的展示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演化历史%崩塌作用$

U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9B-年通过了V化和自然遗产公约W旨在将具有杰出价值的文化和$它目前是盲谷式现代峡谷$与这一地区的冲蚀天坑和洞穴系统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这些峡谷的深入研究$对深入认识新构造运动性质以及喀斯特作用过程$具重要意义%

345洞穴

芙蓉洞是武隆喀斯特最有代表性的洞穴$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游览洞穴之一%其它洞穴还有汽坑洞&垌坝洞&新路口洞&水帘洞6七十二岔洞&龙泉洞&仙人洞6二王洞&三王洞等%对洞穴的品质作定量的描述和对比是比较困难的%下面从洞穴规模大小和次生化学沉积物这两方面对遗产提名地的洞穴作对比和评价%

截止-\"\"+年+月$全世界的洞穴系统$长度大于!\"\"*#有!+个$大于-\"\"*#的只有美国猛犸洞洞穴

系统1++7.89#2&乌克兰的石膏洞1-!-\"\"\"#2

和美国的宝石洞1-\"+7-7#26最深洞穴前三位分别为格鲁吉亚的/:;<=>?@?A:1!B!\"#2&奥地利的C?#D;:EFGH

I1张远海等$-\"\"82%从我国最深&最长洞穴的排名看$汽坑洞&垌坝洞的深度分别为9-\"#&7+7#$分别排在中国最深洞穴的第一&二位$其稀有性不言而喻%二王洞&三王洞已测长度分别达-\"*#&!B*#$目前排在中国最长洞穴的第7位和第9位%

作为一个洞穴系统$它们的长度已超过)B*#$排名列国内前三名$在我国洞穴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至于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则是不同洞穴各有所长$迄今还没有那一个洞穴全面地占有绝对优势%芙蓉洞并不是中国最长的洞穴$却是景观最秀美和科学价值最高的洞穴之一$有’洞穴科学博物馆(之荣誉%洞内既有巨大的石笋&石柱&石幕等宏观景色6也有玲珑剔透的各种卷曲石&文石和方解石晶花等微观景致%水上浮筏石笋更是世所罕见%单枝长达+BE#的鹿角状卷曲石$在国内外也是极其少见的%另外$芙蓉洞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但又同时发生的次生物理万方数据T化学沉积环境$即相对潮湿&重力水活跃的碳酸盐T

自然遗产予以确定&保护&展出和遗传后代%-\"\")年)

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评定标准作了修订$针对世界自然遗产的评定标准是XY&

具有最杰出的自然现象或罕有的自然美和重要的美学价值的地区6

Z&

代表地球历史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事例$包括生命的记载&地形发育中重要的地质过程$或者重要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

[&

代表陆地&淡水&海滨或海岸地区生态系统或植物和动物种群演化和发育过程中重要生态和生物过程的杰出事例6

\\&

具有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自然栖息地$以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观点看具有特别广泛价值的那些濒危种群%

至-\"\"+年B月$全世界列入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共有.!-处1中国有)!处2$其中文化遗产7-.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自然双遗产-8处$分布在!)8个国家%这些遗产地中$与喀斯特有关的自然遗产共8B处1陈伟海等$-\"\"8@

2%对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遗产地概略审视后发现$迄今尚无一处是以峡谷&天生桥&天坑&洞穴的组合为其最主要景观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武隆喀斯特遗产提名地的三个喀斯特系统$集形态多样的喀斯特峡谷&国内最深的竖井&美学价值最高的洞穴&世界级规模的天生桥群&罕有的冲蚀型天坑群等喀斯特现象于一体$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区最独特的自然美景和重要的美学价值区%同时$遗产提名地三处喀斯特系统$

以洞穴系统&天生桥及峡谷系统和喀斯特天坑系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记录和表现我国长江三峡地区自新近纪以来地壳大面积抬升和相应的河谷深切的条件下$喀斯特发育演变的特征$

代表地球历史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事例%U4]遗产提名地三个喀斯特系统$

是在地壳抬升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河谷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6是’

具有最杰出的自然现象或罕有的自然美和重要的美第/0卷

增刊

陈伟海等: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学价值的地区!\"遗产评定标准第#条$

%&’&’芙蓉洞为世界一流的旅游洞穴和洞穴科学博

其它溶洞争奇斗艳)各领风骚物馆(

以芙蓉洞为代表的洞穴(钟乳石类类型多样(滴流水)池水)溅水等各类重力水沉积(如石钟乳)石水)

笋)石柱)石幕)石瀑布)浮筏石笋)犬牙晶花)棕榈状石笋等或宏伟壮丽(或玲珑剔透*非重力水沉积(如各类卷曲石)文石)方解石和石膏晶花更是琳琅满目*尤其是珊瑚池中的浮筏石笋)象形石笋)巨型石幕)犬牙晶花)大片出现的鹿角状卷曲石等都是国内外洞穴中水基准面下降)含水层包气带不断增厚的机制引导下发育形成的*按地壳抬升6河谷切深6包气带生成6包气带喀斯特发育循序演进的原理(三个喀斯特系统发育的起始年代亦依序后延(即芙蓉洞芙蓉江系统最天生三桥系统次之(后坪系统则最为晚近*早(

芙蓉洞及其上方天星乡.带的洞穴(由垂向竖井)横向洞穴和地下水道组成(有序地分布在芙蓉江峡谷右岸的岸顶)岸坡和岸边\"河水面附近$高差达(是河流峡谷岸边在完全开放的含水层中发育’777-(

的洞穴类型*以8以上多以连续数百779807-为度(罕见和珍稀的沉积类型*位于芙蓉洞上方天星乡一带的溶洞(为竖井和水平廊道复合洞穴(深达数百米(以深)险)酷)趣名传于世(是洞穴探险者的乐园*

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则以不同时期形成的伏流型洞穴为特色*而在后坪喀斯特系统内(发育有一个复杂的洞穴系统(由三个高程段的化石洞\"二王洞)三王洞)麻湾洞等$与现代地下水道组成(洞穴总长度大于%+,-(是后坪冲蚀型天坑群这个水文.地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密切相关的成生关系*%&’&/三座天生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景观壮丽

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的三座天生桥(连续出现于’&0,-长的峡谷之中(

其规模远远超过国内外其它天生桥*天生桥之间有/个天坑(

天坑陡峭高耸的绝壁显示出无比的险峻(但其平坦的)绿茵覆盖的底部又使人在险峻中感到幽旷(构成对立统一的美*%&’&%天坑各具特色(

后坪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冲蚀成因天坑群

武隆的天坑有两种成因类型(分别在天生三桥和后坪呈两个群体出现*它们各具特色(大大丰富了1武隆喀斯特!的科学内涵*箐口天坑群是目前国内外这一成因类型天坑群的唯一发现(处于1独一无二!的地位(

为天坑成因类型的多元化增加了新的例证*冲蚀天坑的形成必须具备更为特殊的地质)水文和地形条件(所以目前的发现甚是稀少*

2&3遗产提名地三个喀斯特系统(1代表地球历史演化主要阶段的杰出事例(包括生命的记载)地形发育中重要的地质过程(或者重要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遗产评定标准第4条$5是研究更新世以来长江三峡地区正在进行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

遗产提名地的三个喀斯特系统(分别位于乌江支流深切河谷的岸边)河间地段和河谷源头(而且具有不同的地质结构条件(故在喀斯特地貌形态及系统构成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万方数据*但是(它们都是在新近纪晚期以来的几百万年中(在地壳持续抬升)河谷深切)排

米铅垂的竖向洞道为主5以下则以横向洞道占优势(

但横向与竖向反复交替*这一特性说明(长江三峡地区的第四纪地壳抬升运动(在前期为快速抬升(中期为震荡性质并有大型洞穴或地下河形成(近代抬升又是趋于快速的趋势*芙蓉洞及与其关系密切的芙蓉江峡谷(对进一步揭示这一地区的地壳活动(特别是新生代地壳发展史和近几十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起关键性作用*

芙蓉洞是一个科学内容极为丰富的洞穴(洞内各种溶蚀形态)壮观的崩塌堆积)多种钟乳石类)现阶段不同处境的洞内池塘)石钟乳的坠落及其破坏现象等等(无不记录着它的历史演进过程*芙蓉洞中两种沉积环境于一体(既有重力水沉积(又有非重力水沉积5

相距不远的水池却具有截然不同的沉积形态*这些种种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天生三桥系统的羊水河峡谷系统具有复杂的形成)

演化历史*其上游的复杂河谷)消泄上游水流的落水洞)上部宽谷谷壁和下部峡谷谷壁的洞穴所显示不同时期的水流方向)天生桥底部近似干谷的现状)白果伏流的形成和对地表水系的袭夺)龙水峡地缝式峡谷的形成)喀斯特地下水流路上塌陷漏斗的形成)乌江对区内地下水的袭夺等(组成了完整的喀斯特水文.地貌演化系统*它们之间既有很好的空间分布规律(又有时间上的先后生成)发展序列可以追寻(是一部第四纪喀斯特峡谷地貌系统形成演化的教科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后坪冲蚀天坑喀斯特系统由年轻的落水洞)竖井)天坑和地下洞穴系统构成*其发育早期是广泛分布的非碳酸盐岩层的遭受剥蚀与侵蚀(形成地面宽谷*继之是峡谷向纵深发展进入碳酸盐岩层(为包气带厚度增加和外源水以落水洞式流入含水层并导致冲蚀型天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前(这一过程仍在该系统中极其有效地进行着*冲蚀型天坑与塌陷型天坑相比(除了发育于碳酸盐岩这一共性外(在形成条件)作用方式)主要特征)分布部位和形成机制等方面

11)

中国岩溶

成与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3$)/0++%2(

)**+年

有其独特性!对这些特殊性深入研究!有可能不断加深对喀斯特含水层演化\"喀斯特动力系统发育规律及新构造演化史等方面的认识#

总之!遗产提名地的三个喀斯特系统是在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以来地壳持续间歇性上升的宏观控制在不同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制约下形成的不下!

同喀斯特类型的代表#其多样的形态组合!差异的系统构成!不仅演示着正在进行的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而且蕴藏着不同地质条件下喀斯特发育\"演化的秘密!是研究这一地区正在进行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致

谢$岩溶地质研究所洞穴研究中心张远海\"韩道

朱学稳%芙蓉洞的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岩溶!(%1//3!14-3.$4,50’4+6%

朱学稳%武隆后坪侵蚀型天坑的发现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中国岩(%’溶!增刊.)**+!),-$/40/6%

朱学稳%中国的喀斯特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科技导报!(%)**1!’-1*.$+*0+4%

朱学稳!朱德浩!黄保健!等%喀斯特天坑略论&中国岩溶!(%)**4!’))!-1.$,10+,%

陈伟海!黄保健!朱德浩!等%重庆武隆天生三桥特征\"形成及景观评价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99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九&(887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集%)**4$),,0)+*%

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等%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山地学报!(%)**3!))!-1.$))0)/%’

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等%重庆市奉节天坑地缝岩溶景观特征及评价&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3!)*!-3.$6*064%’

张远海!艾琳:林奇%洞穴探险&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3$1,,01,/%

山\"邓亚东\"朱静波!武隆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叶成礼\"周涛\"潘杰提供了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热忱的谢意#参考文献

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等%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中国岩溶!增刊.(%)**+!),-$//01*,%’

陈伟海!朱德浩!黄保健!等%重庆武隆岩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形

!<&(%7;<=>?@A;B@2!;CD=EF=GH!VBWXPFLF=D=O7BYZ?FCKDC;CD=EF=GHC=JKFEDMHJ&(%70)**,;!)**,!4)!-)’DQFD=ORDMHJSTCF=TFCD=EF=GUHHPF

[\\]^_]‘abcbc^]cdef]g[h[]‘_i[e]cdjbi^dc]‘_i]^

k[ia‘]l[\\]^_[bhj_^bclm]ie‘acfkbclnacl

oooo7BYZ?FCKDC!VBWXPFLF=!VBWpFKD1!)

)

)

)

-1%!&***64!)%!t!$!,31**3.tuvwxywvz{|}v~!\"#${\"}%v{w%{}{v’vw(1)w}~v~*~{\"#+x|}~${\",\"(!uvw{}{-%x.{/!\"#${\",\"(v%x,0%v{w%{}*v,vw

$;]1234563KF=<7C=DJFO8M<8FMJCFH!C!SHJMFD7GHJF7HC=:PM<=Gp<=G;:PM<=G’CD=GD=o

!LK!=9CD<=DJPMDN!J!T!H!H!M!LD%=I>S:PM<=Gp<=GKDHQDMC>?COCHT%@=IDMC=JKFL8CTDNN>OFQFN<8FOQDMCEDMHJ<>JKFT<=OCJC<=H!O!LD!D!D7CJJF=JP8NCIJC=GFF8MCQFMOCHHFTJC=GJFMJD!CJQCQCON>MFT%9PDNCJCFHT<=I$RD>A>?<>Y>?PmCDEF4G2MHJD=OHTD8FMNO=DJPMDNKFMCJDGFQDNPDJC<=N<=G%?PD=OCJCHJKFHCG=CICTD=JFBD78NFHJ<7DEFMFHFDMTK<=JKF=DJPMFD=OEDMHJ8M万方数据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作者:作者单位:

陈伟海, 朱学稳, 朱德浩, 黄保健, CHEN Wei-hai, ZHU Xue-wen, ZHU De-hao,HUANG Bao-jian

陈伟海,CHEN Wei-hai(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 朱学稳,朱德浩,黄保健,ZHU Xue-wen,ZHU De-hao,HUANG Bao-jian(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岩溶

CARSOLOGICA SINICA2006,25(z1)6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2条)

1.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6(zk)2.陈伟海;朱德浩;黄保健 重庆武隆岩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形成与评价 20043.朱学稳 芙蓉洞的次生化学沉积物 1994(04)

4.朱学稳 武隆后坪侵蚀型天坑的发现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6(zk)5.朱学稳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期刊论文]-科技导报 2001(10)6.朱学稳;朱德浩;黄保健 喀斯特天坑略论[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3(01)7.陈伟海;黄保健;朱德浩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特征、形成及景观评价 2003

8.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 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期刊论文]-山地学报 2004(01)9.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 重庆市奉节天坑地缝岩溶景观特征及评价[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04)10.张远海;艾琳·林奇 洞穴探险 2004

11.Tony WALTHAM Tiankengs of the world,outside China 2005(2-3)12.ZHU Xuewen;CHEN Weihai Tiankengs in the karst of China 2005(2-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徐胜兰.XU Sheng-lan 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品牌价值与运营[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

2. 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黄保健.CHEN Wei-hai.ZHU De-hao.ZHU Xue-wen.HUANG Bao-jian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期刊论文]-中国岩溶2006,25(z1)

3. 谢世友.袁道先.赵纯勇.XIE Shi-you.YUAN Dao-xian.ZHAO Chun-yong 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及其演化[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

4. 李娴.殷继成.李晓琴.张瑞英.LI Xian.YIN Ji-cheng.LI Xiao-qin.ZHANG Rui-ying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景观价值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期刊论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3(3)5. 吴鹏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生态景观保护探析[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2004,23(4)

6. 谭焱.张翠菊.徐焕 重庆市武隆县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0,29(5)

7. 曹欣宇.韩渝辉 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评价——以重庆市武隆县为例[期刊论文]-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0)8. 朱德浩.陈伟海.黄保健 重庆武隆岩溶天生桥群及其价值评价[会议论文]-2004

9. 陆军.张必逾 \"仙女山新区\"的奇迹——农发行重庆市武隆县支行支持仙女山新区开发建设纪实[期刊论文]-农业发展与金融2009(12)

10. 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黄保健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会议论文]-2008

引证文献(6条)

1.徐胜兰 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品牌价值与运营[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2.董媛.陈长虹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14)3.刘传华.张捷.曹靖.张宏磊.田谆君.王岚 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8(2)

4.徐胜兰.张远海.黄保健.陈伟海 广西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景观价值[期刊论文]-山地学报2009(3)

5.杨前进.周善怡.付海龙 基于游客视角的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以重庆武隆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期刊论文]-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

6.朱学稳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若干问题讨论[期刊论文]-中国岩溶 2009(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r2006z1016.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